江鳳香,任大鵬,王 芳,杜謀濤,段兆瑞,連心如,林瑾惠,李研冰
(1.西安培華學院,陜西 西安710125; 2.西安歐亞學院,陜西 西安710065)
近幾年,關于現代農業產業鏈方面的文獻量有所增加。已有的文獻研究多集中在“農業產業鏈”的概念、互聯網+農業產業鏈、現代農業產業鏈發展的對策研究等。關于農業產業鏈的概念研究,農業產業鏈是產業鏈在農業領域的具體應用,它涉及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和銷售等諸多環節,包括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各部門,組織機構及與其相關的經營主體,以價值鏈、信息鏈、物流鏈和組織鏈締結的有機整體。
關于互聯網+農業產業鏈的研究,倪冰莉[1]指出,現代農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品種培育、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等一體化的信息發展,需要針對農業的特點深入挖掘農業大數據,構建“互聯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的生產模式,用互聯網思維打造“政府+產業+科研+應用”的四位一體的高質量生態農業發展創新體系,發展智慧農業、生態農業。施威等[2]指出,利用互聯網思維建立農業產業鏈共生模式,加快農業信息化,構建“核心企業+全產業鏈增值”和“平臺生態圈+中小企業集群”兩種產業鏈模式。
關于現代農業產業鏈發展的對策研究,胡衛華[3]指出,陜西推動現代農業產業鏈發展,需要樹立現代農業發展新理念,堅持工業化方式發展農業,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農產品的理念,農民和企業“雙贏”的理念;做大做強龍頭企業,鼓勵組織創新,強化現代農業產業鏈利益連接機制;政府為現代農業產業鏈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等。湯新云等[4]指出,農業產業鏈發展的政策建議:橫向做大農業產業群,持續改造和提升傳統農業,培育和擴大新型農業;縱向拉伸農業產業鏈,促進農業前向關聯產業和后向關聯產業發展,推動對農業影響力大的產業高質量發展。燕潔等[5]指出,農業產業鏈的發展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通過借鑒發達國家農業產業鏈發展的成功經驗,提出農業產業化打造農業產業鏈、農民組織化構筑農業產業鏈、農業品牌化引領農業產業鏈、農業信息化支撐農業產業鏈、農民職業化提升農業產業鏈的對策。
現代農業的競爭力提升需要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鏈,專家們認為:農業產業鏈的構建,無法依靠目前相對落后的農業產業主體自發完成,而要借助政府、金融及農業上下游相關產業各方面,從不同的切入點進入,共同發力組建。已有的文獻研究主要從農業產業化方面進行研究,基于現代農業產業鏈模式化研究的文獻還比較少,本文主要研究西安現代農業產業鏈模式化,促進西安農業現代化發展,希望為西安“三農”問題和鄉村振興戰略實現提供一些有效的參考建議。
西安市不僅是陜西省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陜西省重要的糧食、蔬菜、水果和畜牧基地。西安市重點扶持發展優質糧品、蔬菜、瓜果、生豬、奶牛、肉雞、特色林果7大特色產業,大力推行以優質品種為前提、高產為基礎和高效為目標的現代農業發展,科技運用成效明顯,有力地促進了西安農業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農業科技水平和機械化程度的提高使西安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
根據西安市統計局數據,近年來,西安市現代農業總體生產穩定,蔬果蛋奶實現增長。2020年西安市第一產業增加值312.75億元,增長3.0%。西安市各類農產品產量在陜西省占有重要地位。西安市2020年全年糧食總產量144.58萬t,2019年為139.90萬t,2020年比2019年增長3.4%。主要農產品生產穩定,肉類產量4.56萬t,比2019年下降11.4%;奶類產量14.03萬t,比2019年增長13.4%;禽蛋產量5.22萬t,比2019年下降3.0%;蔬菜產量381.31萬t,比2019年增長0.7%;園林水果產量100.93萬t,比2019年增長3.9%[6]。2019—2020年西安市農業各產量及其變化狀況如表1所示。

表1 2019—2020年西安市農業各產量及其變化狀況
西安已經積極構建現代農業3大體系。西安農業發展主要集中在糧食、蔬菜、園林水果和苗木花卉4大產業。西安依托資源稟賦,通過美化綠化生態環境,培育生態游、鄉村游、觀光游、休閑游和農業體驗游等農旅融合產業,開發農業農村生態資源和鄉村民俗文化,促進農業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增收鏈拓寬,鄉村休閑旅游蓬勃發展,生態休閑農業活力四射。
西安都市型現代農業形成了“1區3帶7板塊”的發展新格局。“1區”:秦嶺北麓西安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區。“3帶”:南橫線都市農業產業帶、沿渭都市農業產業帶、渭北農業產業帶。“7板塊”:白鹿原都市農業板塊、周至獼猴桃板塊、戶縣葡萄板塊、長安鮮桃板塊、臨潼石榴板塊、臨潼奶牛板塊、藍田肉雞板塊。西安已經成為中國獼猴桃之鄉、中國石榴之鄉、中國戶太葡萄之鄉、中國厚皮甜瓜之鄉和中國番茄制種之鄉等。同時,西安的“臨潼石榴”“周至獼猴桃”“臨潼火晶柿子”“灞橋櫻桃”和“藍田大杏”等14個農產品獲得了國家地理產品標志保護認證。西安各個區縣特色農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如表2所示。

表2 西安區縣特色農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
現代農業產業全鏈化包括的主體和環節眾多,農業生產鏈的主體包括農業生產資料生產企業、小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農產品銷售企業、農產品物流企業和農產品品牌培育企業,農業生產鏈涉及農業生產資料生產、農業生產、農業規模化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品銷售、農產品物流和農產品品牌等,具體如圖1所示[7]。雖然西安現代農業發展水平較高,但是西安特色農業產業鏈短缺,西安特色農業產業鏈少,西安強有力的農業品牌產業鏈不夠長,涉農龍頭企業數量不多,西安的農業下游產業發展相對較為落后,農產品初級加工比較多,尤其是農業品的深加工、精加工程度不足,西安農業品牌影響力較小,特色農產品的附加值沒有有效體現,西安農業產業競爭力弱。

圖1 農業產業鏈及其主體
西安農業產業鏈主體眾多,從分散的小農戶,到有一定集約化組織能力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到各類規模的涉農企業等,這些主體之間聯合度較低,沒有形成有效的載體促進主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各個主體之間的產業關聯度較低,各類主體在農業產業連接方面發揮的作用較小。
西安現代農業產業要聚集要素,注重科技農業發展,注重制度創新以延伸農業產業鏈,但是當前西安農業產業鏈各個環節的要素聚集度不高,技術要素、資金要素、人力要素和制度要素融合度不高,現代農業發展空間依然存在局限性,農業依然還是農業,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較低,農業產業鏈價值鏈難以升級[8]。
西安現代農業的產業服務體系并不健全,特色農業產業特色不突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農業標準化生產覆蓋率較低,難以實現農業產業鏈層級轉化,前產業部門與后產業部門之間協作度較低,如鄠邑區的“戶太八號”葡萄沒有高質量標準化的后期產品。西安現代農業產業鏈層級轉化率較低難以保證西安農業的高質量發展,難以實現農產品的商品化和市場化。
推進農業產業鏈模式化需要農業與第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但是當前西安的農業與第二、三產業的融合不夠。農業雖與服務業不斷融合,但是農業科技服務水平不高,農業市場營銷服務不夠。農業與其他產業融合出來的產業比較少,只是停留在少量的農家樂、休閑農業等,沒有產生更多品牌化的“農業+文化+旅游”產業,也沒有形成具有影響力的“農業+教育+旅游”產業,農業與商貿、物流、營銷等融合不夠,農業的附加值難以提升,農業的競爭力難以凸顯。
西安的農業發展要挖掘本地優勢,基于農業全產業鏈,發展主導產業(優質糧食、無公害蔬菜、綠色果品和優勢畜牧業),建設現代化農業園等,拓展農業功能,大力發展農業旅游,將農業與第二、第三產業有效融合,形成西安現代農業產業鏈的“X主導產業+X農旅產品”模式,如圖2所示。

圖2 西安現代農業產業鏈模式選擇
西安要以創意農業為核心,大力發展核心產業(注重農產品的創意研發、生產、營銷,休閑農業,農業廢棄物藝術化利用,休閑農場和示范園區),推進支持產業(涉農科研院所、種源公司、農業設施、金融信貸、協會中介、廣告媒體等產業)、配套產業(建筑施工、旅游服務、會展回復、信息網絡服務、商業服務、教育培訓業等)及衍生產業(農場規劃、現代農業園區規劃、農業動漫游戲產業、農業品牌塑造與形象涉及等)發展
西安要促進農村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融合,建立支持產業特色鮮明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高度積聚現代農業發展要素,將所有的涉農生產企業(標準化或非標準化產品生產商)、物流商、服務商、農業旅游相關企業和酒店餐飲服務商等現代農業企業聚集,將農產品生產力企業、農資生產類企業、農產品加工類企業、農業技術研發類企業、農業供應鏈服務企業和農產品流通類企業聚集,形成農業全產業鏈企業集群,完善農業生產體系,促進農業產業集約化,不斷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各類企業的經營能力,打造“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小農戶”共同聯合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9]。
西安要積極引導農村土地規范流轉,加快實現土地收益證券化發展。鼓勵小農戶將承包經營土地流轉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或者涉農企業流轉土地發展鄉村特色產業;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或者涉農企業,小農戶可以土地入股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或者涉農企業,政府可以補貼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或者涉農企業,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或者涉農企業加強與經銷商的合作促進農業市場化發展,實現農業產業鏈與利益鏈之間的耦合,如圖3所示[10]。

圖3 農業產業鏈與利益鏈的耦合
西安現代農業產業鏈模式化需要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鏈的科技創新支撐體系[11]。西安要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注重農業科研項目引進與培育,注重農業新品種、農業領域專利引進,注重新品種、新技術培育和引進,加強農民的科技培訓,推廣農業新科技,推動農業產業進步,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產生更多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等,打造西安高質量的農業發展體系。
西安現代農業產業鏈模式化需要尋求符合自身實際的產業鏈組織形式,不斷延伸現代農業產業鏈,拓展西安現代農業的多功能,開拓“農業+特色農產品”模式,用產業鏈來統領農產品的種植、加工、提煉和銷售等,促進農業與第二、三產業的融合,培育農業農村的新型業態,打造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有效地推動現代農業產業鏈模式化,打造成集生產、銷售、研發和售后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全產業鏈群,促進西安鄉村經濟發展,實現西安鄉村振興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