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紅/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畜牧工作站 747600
目前人們正面臨著資源逐漸匱乏的窘境,人口不斷增長,全球變暖也在不斷加劇,環境問題越來越不容忽視,因此,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從而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推行生態畜牧業也就成了當前的改善人與自然的一個有效途徑。通過發展生態化的畜牧業,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促進了對環境的保護,順應了資源與共生的要求,從而保障了經濟發展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1.1 生態畜牧業的定義及特征畜牧業養殖行業是屬于國家重點投資與發展的重點行業。生態畜牧業的定義是運用符合生態系統的生可再生、共生以及食物鏈原理,從而采取的一種養殖方法,并且利用現代的相關科技,以發展農林牧漁副等一些因地制宜的生態資源管理方式,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既保證了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從另一方面減少了對環境的過度開發的使用,實現生態畜牧業的核心理念,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生態畜牧業其主要的生產內容是以依靠養殖畜禽為主,從而實現因地制宜,形成一個有效的,無污染的生態循環系統,從而將資源的使用與生態的保護相結合起來。生態畜牧在進行生產的環節中,其各個環節的要素都是環環相扣,互相制約又相輔相成的,如果其中少了任何一個環節,可能會導致失衡,從而使生態畜牧業的發展立于一個不利地位。其次,生態畜牧業的內部系統主要是以一個“食物鏈”一樣的方式進行不斷的循環和流動,從而保障生態畜牧業內部的正常運轉。通過這個運轉,減少污染的同時,也可以將效益與環境保護相結合,從而促進生態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1.2 發展生態畜牧業的必要性在發展生態化畜牧業之前,要了解到,畜牧業本身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產業系統,其不僅內部復雜,受到環境因素影響的同時,還受到社會因素和經濟因素等的影響。因此,在選擇發展畜牧業時,其生產經營者不僅要綜合考慮經濟收益,并且還要遵循生態原理,經濟原理,根據不同的畜牧業自身不同的特點,從而合理規劃出資源的分配以及資源的共享,更好地促進需畜牧業的發展。在當前的一些畜牧業養殖廠房,為了擴大其經濟效益,盲目的擴大其生產規模,導致超過了環境的最大承受力,不僅沒有促進環境的保護,反而加重了環境的污染,導致各種蚊蟲滋生,增加其畜牧感染病毒的風險,同時也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影響畜牧業的發展。因此,唯有建立生態化畜牧業,加強對無污染的處理和防疫衛生的開展,促進生態平衡,增強生態的自我調節和自我恢復能力,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發展生態化畜牧業可更好促進生態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隨著我國的社會與經濟的蓬勃發展,人民生活質量獲得了顯著的改善。生態畜牧業的發展,主要是以經營飼草動物和相關產品的結合自然與社會經濟相一體的復合型經濟系統,其中還包括一些自然生態系統,動植物生態系統以及社會經濟系統。
而我國地幅遼闊,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地理環境,這也就導致了每個地方所生產和發展的生態畜牧業存在差異。
雖然大體上不一樣,但整體上可大致分五個基本類型,即農區生態畜牧業、城郊生態畜牧業、草地生態畜牧業、綠色生態畜牧業和山區生態畜牧業。根據不同的生態畜牧業產地,實行不同的生態化養殖。
如草地生態畜牧業,其目前所發展的草原生態系統,促進畜牧與草地這兩個可再生資源的平衡發展,從而實現可持續的長久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的代表生產模式是以內蒙古,青海部分地區為代表的季節性生產,推進畜牧的育肥,根據對生物生長規律的“時間差”,對相關的草場及畜牧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可以采取輪牧的方式,進而保障草場不被過度放牧造成草場退化,也保障了牲畜能夠吃到足夠的草料,促進畜牧與自然資源的合理發展,避免了傳統畜牧養殖的不利發展,如過度放牧,盲目增加畜牧數量導致超過草場最大承受力,導致環境破壞。
農區生態畜牧業一般主要是以種植業為輔,動物養殖為主的一種養殖方式,農作物的種植可以改善局部水土流失等的問題,還可以改善局部地區的氣候環境,加大綠化面積,并且種植的產物和可以為畜牧業提供飼料,在改善局部地區氣候的同時,也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資源,促進了環境保護,同時讓資源的利用率達到最大化的同時,也減少了對環境的破壞。其次,動物產生的廢物還可以提供沼氣,沼氣作為一種新能源,其可以為日常的生活提供一定量的能源,并且沼氣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不僅節約了對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還有效地保護了環境,符合生態畜牧業的發展理念。
3.1 合理規劃,提高草場生產力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對于物質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草原生態畜牧業是草原經濟發展的主要來源也是其發展的主要趨勢,但草原因為其單一屬性,極其容易遭到破壞。因此,在發展生態畜牧業時,不僅要重視對經濟的提升,更要重視畜牧與草場之間的平衡,進行科學的規劃和管理,從而促進生態與畜牧的可持續發展。此外,還要根除重畜輕草的不利傳統養殖思想,要確信畜草本是一體,榮辱與共。另外還要加大對人工草場的種植,來緩解天然草場的壓力,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3.2 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實現循環再生在進行生態畜牧業養殖過程中,還可以充分地利用自然界食物鏈的關系進行循環可再生的生長,進一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例如,可以將動物的代謝物進行發酵處理,然后用于種植農作物,促進作物的產量,提高生產,從而實現一個有利的良性循環。目前生態畜牧業已經出現了幾種良性循環的體系,這種良性的生態畜牧循環,不僅可以將廢物變寶,還可以將資源的價值最大化,實現對生態保護的同時還大大提高了生態畜牧業的經濟收益,做到了環境與經濟的雙重發展。
生態畜牧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不管是從生態的保護還是提高經濟收益來說,生態畜牧業相比傳統的畜牧業都占有很大的優勢。此外,生態畜牧業在發展過程,還能有效地促進自然與經濟的和諧發展,保護環境的同時也提高了經濟的收益,因此重視生態畜牧業的發展,才能更好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