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玲,陳 莉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南京鼓樓醫院,江蘇210008
胃腸外科(gastrointestinal surgery,GS)涵蓋內容極為廣泛,它主要包括胃部、小腸及結直腸疾病的手術治療,也包括胃癌、急性腸梗阻、結直腸癌等惡性腫瘤的手術治療以及其他手術治療,根據不同病人所患疾病及癥狀的差異,其治療方法是各不相同的。胃腸外科不僅是我國大中型醫院重點發展的優勢學科,也是各個省份、地區醫療機構發展中的重點??芠1]。隨著我國改革開發的逐步深入和科技革命的轉型與升級,胃腸外科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基礎學科,已逐步發展成為一門成熟的學科,各項醫療技術與手術治療技術的應用也更加嫻熟,但所面臨的挑戰依舊巨大,尤其是各種重大疾病病人的出現與涌入更是大大地增加了胃腸外科的壓力[2]。因此,在臨床診治過程中積極地引進早期預警評分系統(EWSS)對各種非計劃入住重癥監護病房(ICU)的病人的具體病情進行分析、評判、整理和根據分析、評判、整理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治療與護理方案,緩解非計劃入住ICU率和促進各種疾病病人康復都有重要的價值。因此,選取本院收治的350例胃腸疾病病人作為研究對象,探討EWSS的引入對胃腸外科疾病病人非計劃入住ICU率和病情康復的影響?,F報道如下。
按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胃腸外科學組委員會(CGS-SSCMA)和中華胃腸外科雜志制定的《胃腸外科診斷與指南(最新版)》[3]作為本次350例胃腸疾病病人的主要篩選依據,納入時間以2014年1月—2018年1月為準。350例病人,中男201例,女149例,年齡18~75(54.5±10.0)歲。納入標準:①無酒精中毒者;②胃部、小腸及結直腸疾病者;③胃癌、急性腸梗阻、結直腸癌等惡性腫瘤者;④胃腸外科手術治療時發生麻醉意外、心腦血管意外者;⑤胃腸外科術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者;⑥胃腸外科嚴重腹腔臟器損傷者;⑦胃腸外科手術后早期并發癥者;⑧愿意接受和簽署胃腸外科治療知情同意書者;⑨積極配合EWSS評分和非計劃入住ICU率相關標準者。排除標準:不符合上述納入標準者。
1.2.1 EWSS評分相關情況簡述
所有納入病人在入院確診后均按照EWSS的相關規定與操作流程在邁瑞VS-900生命體征檢測儀進行計算。按照病人的具體病情、轉歸和預后分成4組:①好轉離院;②入住專科病房;③入住ICU;④急診死亡。
1.2.2 EWSS評分標準
EWSS評分內容包括心率、收縮壓、呼吸頻率、體溫和意識等,具體評分內容見表1。其中EWSS>3分時提醒ICU醫護人員對上述指標進行評估并適時調整處理方案;EWSS<5分時大多數病人無須住院治療;而當EWSS=5分時病人病情變化危險增大;EWSS>5分,提示對病人病情嚴重程度進行鑒別;EWSS>9分時,有死亡跡象,必須入住ICU治療。

表1 EWSS評分基本標準
1.2.3 建立預警評分處置方案
①EWSS評分為0分時,按原有檢測頻率檢測,通常無時間要求;②EWSS評分為1~3分時,按原有檢測頻率檢測,且在必要時應及時通知醫生,通常無時間要求;③EWSS評分為3分(任意單一變量)時,采用標準化溝通模式(SBAR)通知醫生,且檢測頻率≥6 h檢測1次,通常無時間要求;④EWSS評分為4分或5分時,采用SBAR模式通知醫生并及時對病人全身情況進行評估,制定和實施處理方案,且檢測頻率提高至≥2 h檢測1次;⑤EWSS評分為≥6分時,采用標準化溝通模式(SBAR)通知胃腸外科經驗豐富的醫生進行評估,搶救病人或請求會診,且檢測頻率提高至≥30 min檢測1次。
建立Excel數據庫,將350例病人基線資料、研究數據進行分類、編號及統計,比較不同評分階段數值變化分數段病人的去向與預后差異,不同年齡組、不同血氧飽和度(SpO2)組、不同評分段病人急診滯留時間和預后EWSS數值;將其納入SPSS 21.0軟件處理,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對不滿足χ2檢驗標準的數據則進行Fisher精確檢驗。兩組定量且正態分布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EWSS評分越高入住ICU救治的比例也越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EWSS評分與病人病情嚴重程度有關。詳見表2。

表2 不同EWSS評分病人預后 單位:例(%)

表3 不同EWSS評分病人3 d預后結果比較 單位:例(%)

表4 不同預后病人EWSS評分比較 單位:分
老年組、中年組、青年組4種EWSS分數段所占比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5。

表5 不同年齡病人EWSS評分比較 單位:例(%)
SpO2≥95%的病人291例,EWSS評分為(1.85±1.56)分;SpO2<95%病人59例,EWSS評分為(6.50±4.23)分;兩組EWS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EWSS評分升高與低氧血癥有某種聯系。詳見表6。

表6 不同SpO2水平病人EWSS評分比較 單位:例(%)
目前EWSS在胃腸外科手術中的應用頻率是極高的,這與胃腸外科疾病的基本性質和EWSS良好的評價性能息息相關[4]。然而由于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APACHE)系統沿用頻率高,全部參數數據的獲取時間長而導致無法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各項指標評定結果,EWSS卻恰恰相反[5]。EWSS只需通過評價病人心率、收縮壓、呼吸頻率、體溫和意識則可獲取相應生理指標分值和制定相應的醫療處理干預原則,整體效率極高[6]。據報道,目前我國大部分大型醫院均將EWSS作為胃腸道腫瘤的診斷、治療、術后監護、并發癥防治和生活質量評估的重要參考依據[7],如《武漢晚報》報道,武漢市第一醫院胃腸外科近些年來在1 200余例胃腸道腫瘤手術病人的臨床治療中積極應用EWSS,使Ⅰ、Ⅱ期病人術后5年存活率大大提升,有的達100%和90%,更有的存活率≥10年[8]。
根據《麻醉專業質量控制指標(2020年修訂試行)》[9]公布情況來看,所謂非計劃入住ICU率主要是指非計劃轉入ICU病人數占同期轉入ICU病人總數的比例,是反映醫療機構醫療質量高低的其中一項重要指標,它的發生與麻醉誘導前各項手術活動的開展關系密切,導致術中或術后決定轉入ICU[10]。從目前大量的臨床研究數據來看,非計劃轉入ICU病人的病情是極其嚴重且發展迅速的,且臨床醫師也無法準確掌握病情的基本變化頻率,這就需要采取非常措施,將挽救病人生命作為臨床治療的首要任務。在本研究中,通過對350例胃腸外科病人引進EWSS后發現,當EWSS評分越高時,病人非計劃入住ICU的概率也隨之增高,如0~3分時非計劃入住ICU率僅占2.93%,4~5分時占35.29%,6~8分時占61.29%,而>8分時則高達83.33%,提示胃腸外科病人非計劃入住ICU率與EWSS評分之間的關系成正比,即EWSS評分越高,非計劃入住ICU率越高,反之亦然。蔡新妤等[11]通過對400例急診病人實施分組研究后發現,當病人EWSS分值越高時,病情也越危重,入住ICU救治的頻率也隨之遞增,當然病人死亡率也越高,這與本研究中的結果不謀而合,證明了EWSS評分與非計劃轉入ICU率和病情康復的關系是成正比的。在本研究中,當EWSS評分越低時,胃腸外科病人的好轉離院率與好轉率則越高,當EWSS評分越高時,胃腸外科病人的好轉離院率與好轉率則越低,如0~3分時,好轉離院率為74.15%,好轉率為57.56%,6~8分時好轉離院率為32.26%,好轉率為19.35%,提示EWSS評分與病人病情嚴重程度關系密切。而從不同EWSS評分分數段來看,EWSS評分分數遞增,病人3 d預后率也隨之變化[12]。不同EWSS評分分數段與不同年齡段病人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入住ICU與入住HDU、好轉離院病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EWSS評分對胃腸外科住院病人非計劃轉入ICU率和病情康復有者重要的參考價值,EWSS評分越高者好轉或治愈的比例越低,死亡率則越高;EWSS評分與患胃腸外科病人的死亡率呈正比,而與胃腸外科住院病人的好轉或治愈則呈負相關[13]。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研究中還發現,EWSS評分與低氧血癥也存在一定關系,如SpO2≥95%時EWSS評分(1.85±1.56)分,SpO2<95%時EWSS評分(6.50±4.23)分,說明低氧血癥的發生率越高,EWSS評分越高,低氧血癥發生率越低EWSS評分越低,這同樣說明了在胃腸外科住院病人臨床康復與否與EWSS評分的高低有重要關系[14],這與《中國胃腸腫瘤外科術后并發癥診斷等級規范專家共識(2018年版)》[15]中的相關規定是相互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