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豐子愷先生,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他的漫畫。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豐子愷先生還是一位童話作家。子愷先生特別愛孩子,他為自己的孩子創作,也為全天下的孩子寫故事。八十多年前,他就寫了一組故事,合為《子愷童話》,今天推薦的就是這本樸素又有好味道的書。
《子愷童話》
作者:豐子愷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豐子愷(1898-1975),我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和翻譯家,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他是中國引進“漫畫”概念的第一人。其漫畫作品多以兒童為題材,富有童趣,幽默睿智,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象。


你可能已經讀過好多部童話,但我敢說,你恐怕還沒讀過《子愷童話》,畢竟,這是豐子愷先生好些年前的作品了。同時,又因為他的散文、漫畫成就那么高,人們往往忘了他還寫過這些有意思的童話:《赤心國》《大人國》是兒童故事、想象故事里常見的題材,難得的是,他把這些故事和當時的社會生活結合起來,雖然明知是虛構的故事,竟然還是能給人一種十分信服的感覺;《種蘭不種艾》《夏天的一個下午》呈現出一幅幅令人向往的家庭生活圖景,大人和孩子就一個主題熱切地討論著,游戲著,充滿濃濃的溫情和文化氣息;《博士見鬼》《一簣之功》用極為有趣的故事講述有關迷信、科學的道理。

我為什么推薦《子愷童話》。首先,書里的故事確實是真正寫給孩子們的故事。豐子愷是不折不扣的兒童崇拜者,他在《我的漫畫》中強調:兒童天真爛漫,人格完整,是真正的人。在《給我的孩子們》《華瞻的日記》《兒女》《從孩子得到的啟示》等膾炙人口的作品中,他羨慕兒童、佩服兒童、頌揚兒童。正因為這樣,他才創作了多篇童話,并為這些童話配上有趣的插圖。如《伍元的話》,用一張伍元紙鈔作為主角,道出一個既曲折又饒有趣味的故事,見證一段流亡史及人情冷暖;《博士見鬼》,近似一篇微型偵探小說,敘述林博士在妻子病故后續弦的經歷,指出“人不要迷信,凡事要相信科學、追根究底”;《夏天的一個下午》記錄了作者如何發揮創意,為孩子設計“文字拼湊”游戲打發一個無聊的下午,故事輕松有趣,真實反映了他與孩子間的生活情趣。

《子愷童話》里的故事都極具教育意義。書里有一個故事,叫做《一簣之功》,先生以他親身所見所聞,形象地解釋了“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道理,并強調“人類文明的進步,全靠科學,全靠毅力”!這些故事讀起來,當然是有點“老”,但其中的道理,可一點兒都不老。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又有誰不需要毅力呢?再比如《銀窖》的結尾寫道:
人不能只想著一味地賺錢,而不知好好照顧自己,那也是有命賺沒命花啊,到時候不僅做了無用功,還苦了自己。
誰說不是這樣呢?
還有,豐子愷先生精深的文字表達,使得這些故事不僅是故事,更是我們學習語文的好材料。這一點,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慢慢體會,好好學習。
最后,還要講一點,當說到故事里的道理時,子愷先生還講了一個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其中有這么一段話:
小時候要吃糕,母親不買別的糕,專買茯苓糕給我吃。很甜,很香,很好吃。后來我年稍長,方才知道母親專買茯苓糕給我吃的用意:原來這種糕里放著茯苓。茯苓是一種藥,吃了可以使人身體健康而長壽的。后來我年紀大了,口不饞了,茯苓糕不吃了;但我作畫作文,常拿茯苓糕做榜樣。茯苓糕不但甜美,又有滋補作用,能使身體健康。畫與文,最好也不但形式美麗,又有教育作用,能使精神健康。
那么,我們現在閱讀豐子愷先生所寫的一篇篇生動有趣的童話,豈不就是在吃一塊塊茯苓糕了?哈哈,這感覺,也很好。總之,希望我們都能從這些故事里得到更多的啟發和收獲!

“一個與世無爭、無所不愛的人,一顆純潔無垢的孩子的心。”
——巴金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不少少數民族都流傳著大量優美的幻想故事,這些作品是我國民間文學寶庫中的明珠。本書收入傳統民間童話59篇,故事類型包括動物寓言、短篇故事、笑話、軼事等,可以啟發小讀者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還記得第一次聽童話的時刻嗎?是爺爺奶奶在秋日午后的“很久很久以前”,還是爸爸媽媽臨睡前為你讀的故事?長大之后才發現,對待生活的方式中蘊含著這些童話的影子:勇敢、堅韌、善良、坦誠……本書為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黑塞的童話故事集,共有26篇童話作品。作家用詩意的語言解構童話,如電影腳本般呈現童話故事的另一面,發現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