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慶, 滕新顏, 邢紫麒, 張秉剛, 曹慧
(1.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先進焊接與連接國家重點實驗室,哈爾濱 150001;2. 北京航天新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鎢及鎢合金具有耐濺射腐蝕、硬度高、熱穩(wěn)定性良好和電子發(fā)射能力強等優(yōu)異的性能,是重要的面向等離子體材料及軍事材料,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電子、武器裝備、機械等領域[1-3]。但鎢同時也存在韌脆轉(zhuǎn)變溫度高、再結(jié)晶溫度低的缺點,造成鎢在低溫區(qū)綜合性能較差,同時其密度大、成本高,不利于輕量化與降低成本,在實際應用中常和鋼等結(jié)構(gòu)材料連接制成結(jié)構(gòu)件[4],例如制造核聚變反應堆的偏濾器[5],目前主要的連接方法為釬焊、擴散焊2種。近年來隨著鎢/鋼接頭的大量應用,逐步引起了國內(nèi)外學者的重視,鎢與鋼焊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6]。文中由鎢與鋼的焊接性出發(fā),對釬焊、擴散焊等方法在鎢與鋼焊接領域研究現(xiàn)狀進行了總結(jié),并展望了各方法的發(fā)展方向。
室溫下純鎢與鋼主要熱物理性能及力學性能見表1,它們之間焊接主要存在以下幾類問題。

表1 20 ℃母材主要熱物理性能及力學性能
鎢及鎢合金與鋼熱物理參數(shù)差異大,見表1,鎢合金熔點、彈性模量遠高于鋼,熱膨脹系數(shù)約為鋼的1/3,其他參數(shù)如熱導率也有較大差異,直接焊接會產(chǎn)生較大殘余應力[7]。
鎢及鎢合金與鋼焊接易生成金屬間化合物,在較高的連接溫度下,鎢易于擴散進入鋼中,與Fe生成FeW,F(xiàn)e2W金屬間化合物,同時鎢也會與C生成金屬碳化物,增大接頭脆性,降低接頭強度[8]。
鎢及鎢合金高溫下對雜質(zhì)氣體極為敏感,鎢室溫下是體心立方結(jié)構(gòu),韌脆轉(zhuǎn)變溫度高,高溫下會嚴重氧化,并且與氮反應生成氮化物,增大低溫脆性,因此焊接過程需要良好保護[9-10]。
在熔焊時,鎢凝固速度快,難以形成有效熔池,孔隙率高,電子束焊接能降低孔隙率,但焊縫仍存在脆性大等問題,而鎢合金的焊接性優(yōu)于純鎢的焊接性,在純鎢中加入合金元素鈦和鑭可以有效地改善純鎢的焊接性[2]。
由于鎢及鎢合金與鋼熔點、熱膨脹系數(shù)差異巨大,而且接頭中容易產(chǎn)生大量金屬間化合物,因此熔焊類方法難以應用,僅有少量關于鎢極氬弧焊、激光焊、電子束焊的研究,鎢及鎢合金與鋼主要采用釬焊、擴散焊進行連接。為了抑制殘余應力,減少金屬間化合物的產(chǎn)生,目前釬焊、擴散焊的研究熱點為中間層的設計、工藝參數(shù)改進與釬料成分設計,鈦中間層、釩中間層、鈮中間層、鎳中間層及它們的組合結(jié)構(gòu)都是常見的中間層,涂層技術也被應用與鎢薄層與鋼的連接。
釬焊時母材處于固相狀態(tài),液態(tài)釬料可以流動潤濕待焊接面,有利于難熔金屬的焊接。鎢-鋼體系的釬焊連接通常在真空爐中進行,采用Ni基、Ti基等潤濕性和流動性較好的高溫釬料,使用溫度范圍與鎢和鋼的熱處理溫度相吻合,常用于鎢與鋼的釬焊[11]。
Chehtov等人[12]采用BrazeTec135作為釬料對WL10-EUROFER97鋼進行連接,如圖1所示,接頭由鋼擴散層、殘余釬料層、鎢擴散層3部分組成,在近鎢端存在少量垂直于界面的裂紋,主要是由于鎢的熱膨脹系數(shù)約為鋼的1/3,在釬焊熱循環(huán)過程中,易導致低熱膨脹系數(shù)端產(chǎn)生殘余應力甚至開裂[13]。

圖1 WL10-EUROFER97鋼釬焊接頭形貌
為了減小殘余應力,Kalin等人[14]采用50Fe-50Ni合金作為中間層來實現(xiàn)鎢/鋼體系的連接,在釬焊接頭經(jīng)歷100次熱循環(huán)后,對接頭組織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熱循環(huán)后單晶鎢/鋼接頭仍保持緊密結(jié)合,如圖2所示。理論計算表明接頭熱應力可達到800 MPa,與鎢的抗拉強度相當,但50Fe-50Ni合金中間層的添加使熱應力發(fā)生松弛,保證了接頭的穩(wěn)定性,對設備的壽命與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15]。

圖2 熱循環(huán)后單晶鎢/鋼接頭橫截面
瞬時液相焊結(jié)合了釬焊與固相擴散焊技術的優(yōu)勢,降低了連接溫度與時間,有利于減小殘余應力,對母材影響較小。在純鎢/ODS鋼焊接過程中,固相擴散焊焊后易在鎢側(cè)集中產(chǎn)生殘余應力,促進裂紋擴展,導致接頭失效,而瞬時液相擴散焊中因殘余釬料層的存在能夠釋放部分殘余應力,有利于提高接頭強度[16]。與單一中間層相比,復合中間層更有利于緩解應力,采用Cu/W-Ni/Ni復合中間層對鎢與不銹鋼進行瞬時液相焊,焊后接頭在剪切試驗中呈現(xiàn)韌性斷裂特征,強度達到256 MPa[17]。由于鎢與銅不生成金屬間化合物,因此Ma等人[18]首先通過鎳基釬料將鋼與銅中間層連接,接著加入Ti中間層,采用瞬態(tài)液相擴散焊連接銅與鎢,連接過程中的液相降低了對表面清潔度的要求,復合中間層避免了有害金屬間化合物的產(chǎn)生,使連接界面結(jié)合良好,接頭抗拉強度達到412 MPa。
以上釬焊方法為真空爐中整體加熱,都存在母材晶粒粗化的問題,也無法精確調(diào)控能量輸入。而激光釬焊技術精確可控,可實現(xiàn)局部的高速均勻加熱,減小熱影響區(qū)與焊接時間,獲得高性能的焊接接頭。Munez等人[19]以55Ni-45Ti合金作為釬料,采用激光釬焊實現(xiàn)了鎢合金與ODS鋼的連接。但焊接過程中未能完全排除空氣,導致接頭處生成了TiN,剩余較多的Ni又促進了NiTi和Ni3Ti的生成,惡化了接頭性能。
電子束釬焊采用真空保護,避免了雜質(zhì)氣體干擾,同時常見的晶態(tài)釬料熔點高,會導致釬焊層變脆,使接頭的韌性降低,而非晶箔帶熔點低,潤濕性、延展性更好,可以適應不同形狀的接頭[20],因此郭雙全等人[4]在鎢與低活化鋼真空電子束釬焊試驗中,采用20 μm的非晶態(tài)Ti基釬料與Ni基釬料進行連接,結(jié)果表明使用Ti基釬料的接頭剪切強度達到233 MPa,而Ni基釬料達到了365 MPa。
綜上所述,鎢合金與鋼直接釬焊時,由于熱膨脹系數(shù)差異較大,會產(chǎn)生殘余應力,甚至促使裂紋生成。通過采取溫度低、時間短的瞬時液相焊,或者加入單一中間層或復合中間層,都可以有效緩解殘余應力。為了避免真空爐中整體加熱的不利影響,選擇局部加熱的激光釬焊或電子束釬焊,同時采用低熔點的非晶態(tài)釬料,可以顯著提升接頭強度。
相較于釬焊,擴散焊耗時較長,但接頭耐熱性好,連接溫度低,不會導致母材微觀結(jié)構(gòu)和相的改變,適合難熔金屬焊接。直接對鎢合金與鋼進行擴散連接,會在接頭處產(chǎn)生較高的殘余應力,同時形成FeW,Fe2W金屬間化合物和金屬碳化物,甚至在接頭周圍引發(fā)裂紋[21-22],因此需要添加中間層。選擇塑形好、熱膨脹系數(shù)適中的中間層,在合適的連接溫度與時間下,可以有效抑制殘余應力。同時在較低連接溫度下,鎢的空位擴散機理不會激活,擴散作用較弱,因此選擇與母材冶金相容性好的中間層,可以抑制金屬間化合物的產(chǎn)生[23]。常見的中間層有單層純金屬以及它們間的復合層,如釩、鎳、鈦、鈮、鈷等。
2.2.1鈦中間層
適當厚度的鈦中間層可緩解殘余應力,避免形成不利的Fe-W金屬間化合物[24]。Zhong等人[25]采用純鈦作為中間層,對鎢與F82H鋼進行連接,研究表明W/Ti界面形成固溶體,成形良好,但Ti/F82H鋼界面處形成FeTi,Fe2Ti金屬間化合物,剪切強度僅為113 MPa。Jung等人[26]采用Ti作為填充層對鎢與不銹鋼進行連接,結(jié)果顯示W(wǎng)/Ti界面結(jié)合良好,而Ti/不銹鋼界面由于馬氏體脫碳形成鐵素體,擴散的鈦元素對鐵素體有穩(wěn)定化作用,最終產(chǎn)生了較為復雜的擴散層與金屬間化合物。因此鈦中間層雖與鎢互溶性良好,但與鐵易產(chǎn)生金屬間化合物,對接頭性能不利。
2.2.2釩中間層
V與Fe,W均能形成固溶體,作為中間層能阻隔鎢的擴散,避免Fe-W金屬間化合物產(chǎn)生。Basuki等人[27]對鎢和EUROFER97鋼進行了添加V中間層的擴散焊試驗,焊后接頭各界面成形良好,無微裂紋或金屬間化合物產(chǎn)生,接頭抗拉強度強度達到264 MPa,但EUROFER97鋼/V界面處產(chǎn)生6 μm的V2C脆性碳化物層,拉伸時斷裂發(fā)生在此處。通過優(yōu)化工藝參數(shù),降低連接溫度與時間,減少了碳化物的生成數(shù)量,同時避免了中間層與鋼母材中的晶粒長大,最終抗拉強度達到332 MPa[28]。
2.2.3鈮中間層
鈮的塑形優(yōu)于釩,可以更有效緩解接頭殘余應力,但與釩中間層類似,也存在脆性碳化物的問題,Basuki等人[29]采用純Nb作為中間層,使鎢/EUROFER97鋼擴散焊接頭強度提升至272 MPa,但鈮/鋼界面也產(chǎn)生了鈮的碳化物。因此鈮中間層與鎢、鋼互溶性良好,但易于生成金屬碳化物,降低接頭強度。
2.2.4鎳中間層
純鎳的屈服強度低,根據(jù)相圖可以預測鎳與鐵互溶性良好,在合適的連接溫度與時間下,鎢也能固溶于鎳中,不易形成金屬間化合物與碳化物,是理想的中間層。Zhong等人[30-31]用純鎳做中間層連接純鎢和Fe-17Cr不銹鋼,通過對接頭的微觀組織研究,提出溫度與連接時間對金屬間化合物的形成均有影響。由于金屬間化合物的形成具有較長的潛伏期,采用較短的連接時間與較低的連接溫度,金屬間化合物即使在形核后也來不及生長,最后獲得了各界面成形良好,幾乎無金屬間化合物生成的接頭,如圖3所示,連接強度為215 MPa。但鎳的中子活化強度高,因此含鎳的接頭不適宜在核輻射環(huán)境下使用。

圖3 純鎢和Fe-17Cr不銹鋼擴散焊接頭形貌
2.2.5復合中間層
設計復合中間層可以避免脆性相與碳化物的形成,馬運柱等人[32]采用釩/鎳復合中間層對鎢/鐵素體鋼進行擴散連接,由于鎳層的加入抑制了C元素向釩中擴散,有效減少了金屬碳化物的生成,接頭抗拉強度達到164 MPa,遠高于采用釩作為中間層的75 MPa,但鎳與釩間會形成含V-Ni金屬間化合物的脆性層,厚度達到12 μm,對接頭性能不利,為避免復合層內(nèi)部生成脆性反應層,可采用冶金相容性好的材料制作復合中間層,例如采用鈷粉/鎳箔復合中間層來擴散連接鎢與鋼,在連接過程中鈷粉與鎳箔互相擴散形成鈷-鎳合金層,抑制了界面金屬擴散,各個界面間結(jié)合良好,金屬間化合物較少,接頭抗剪強度達到186 MPa[33]。
綜上所述,在中間層的選擇中,鈦中間層雖與鎢互溶性良好,但與鐵易產(chǎn)生金屬間化合物,鈮、釩中間層塑性較好,與鎢、鋼互溶性良好,但易于生成金屬碳化物,純鎳中間層或復合中間層配合適當?shù)墓に噮?shù),可以緩解以上問題,但接頭強度與母材仍有較大差距。同時擴散焊對工件表面狀況非常敏感,會嚴重影響接頭質(zhì)量,為了實現(xiàn)較低溫度下的連接,擴散焊接時需要外加壓力,因此難以對復雜零件進行焊接,進一步限制了其應用。
由于鎢熔點極高,熔焊時需要采用能量密度高的焊接方法,主要有鎢極氬弧焊、激光焊與電子束焊。在熔焊過程中,由于熔化的鎢具有高粘度、高導熱性和高表面張力的特點,因此流動性較差,熔化后會很快凝固,導致孔隙率高,難以形成有效的熔池和焊縫,同時熔焊冷卻速度快,容易造成較大的焊后殘余應力,因此在熔焊領域的研究遠少于釬焊與擴散焊。
2.3.1鎢極氬弧焊
在熔焊方法中,鎢極氬弧焊簡便易行,利用氬氣對焊接區(qū)域進行保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空氣的污染,焊接時易于控制,熱輸入較小。交流脈沖氬弧焊與直流氬弧焊相比,在保證熔深的條件下,焊接參數(shù)范圍較寬,熱輸入更小,熱影響區(qū)較小。鎢合金與鋼熔點差異大,難以同時熔化形成有效熔池,而熔釬焊可避免高熔點母材界面的過度反應,有利于熔點差異大的異種材料焊接[34-35],因此楊宗輝等人[36]采用交流TIG熔釬焊的方式對鎢合金與鋼進行焊接,研究表明氬氣對焊接熔池的保護能力有限,容易吸收氮氣氧氣等雜質(zhì)氣體,使接頭脆性增大,同時焊接熱影響區(qū)較大,焊縫附近晶粒粗化嚴重,使得鎢母材脆化,在拉伸試驗中斷裂發(fā)生在焊縫附近的鎢內(nèi)部,如圖4所示,斷口為典型的解理斷裂,接頭抗拉強度僅為167 MPa。

圖4 鎢/鋼接頭拉伸試樣斷口形貌
2.3.2高能束焊接
激光焊是一種高能束焊接方法,相比鎢極氬弧焊,它具有能量密度極高、高溫區(qū)停留時短的特點,適用于各類難熔金屬焊接[37-38]。段新燕等人[39]采用激光焊對93W4.9Ni2.1Fe鎢合金和40CrNiMo高強合金鋼進行了焊接,研究表明焊縫寬度在2~3 mm之間,熱影響區(qū)寬度為2 mm。與弧焊相比,激光焊熱輸入較小,有利于減少金屬間化合物的生成,抑制熱影響區(qū)晶粒長大,但焊接過程在空氣中進行,鎢在高溫下會與氧、氮反應,增大接頭脆性。
電子束焊接利用能量密度極高的電子束作為熱源,而真空室隔絕了雜質(zhì)氣體,在難熔金屬的焊接中具有優(yōu)勢[40]。通過束流震蕩偏擺,有助于焊縫形成熔池并減少晶粒長大,通過焊前預熱,焊接時加壓并采用稍寬的焊縫和稍低的焊接速度,也有助于焊縫成形,但焊縫依然存在脆性大、孔隙率高的問題,可以采用類似熔釬焊的方式得到接頭[40-41],陳東亮等人[42]在電子束對接試驗中,使電子束偏向低熔點金屬一側(cè)0.2 mm焊接,低熔點金屬熔化后填滿孔隙,形成了有效熔池,接頭成形良好。
為了抑制鎢與異種合金的焊后殘余應力,有學者對接頭進行了特殊的設計。Vieider等人[43]提出采用齒形焊縫對鎢進行電子束焊接,可以有效減少殘余應力。Weber等人[44]提出采用超高壓電阻燒結(jié),在接頭處制作鎢梯度材料后進行焊接,有限元模擬結(jié)果表明,梯度材料有效減少了接頭在熱循環(huán)過程中的應力積累,提高了接頭服役時間。
綜上所述,熔焊過程中由于溫度高,冷卻速度快,造成不能形成有效熔池,產(chǎn)生殘余應力等問題,因此相關研究較少。通過采用熔釬焊方法,可以形成熔池,得到有效接頭,采用梯度材料接頭、齒形焊縫能有效緩解殘余應力。
除了上述針對難熔金屬的常用焊接方法,國內(nèi)外學者還進行了水下爆炸焊與涂層技術的研究。
由于鎢具有一定脆性,而水下爆炸焊的特點是產(chǎn)生的水下沖擊波可以使薄板均勻加速,避免了常規(guī)爆炸焊在加速和碰撞過程中較大的變形,在鎢與鋼的連接領域更具優(yōu)勢[45-46]。Mori等人[47]利用水下爆炸焊成功實現(xiàn)0.2 mm鎢箔與F82H鋼的連接,如圖5所示,鎢箔/F82H鋼界面擴散層呈波浪狀,平均厚度約為2.5 μm,擴散層內(nèi)成分連續(xù)變化,無硬脆相存在,沖擊測試結(jié)果顯示爆炸焊接頭具有極高的焊接強度,但現(xiàn)有研究成果表明,能成功應用于水下爆炸焊的鎢厚度小于1 mm。

圖5 爆炸焊接頭垂直焊接方向的截面鎢元素分布圖
化學/物理氣相沉積[48-49]、等離子噴涂[50]、磁控濺射[51]等方法也能實現(xiàn)鎢與鋼的連接。例如等離子濺射方法,越靠近外表層孔越多, 孔隙率達到1.56%,涂層與基體的結(jié)合強度僅為9.68 MPa,隨著涂層增厚,噴涂所需時間快速增加, 噴涂過程中產(chǎn)生的殘余應力也增大。因此涂層技術普遍存在孔隙率大,殘余應力大,連接強度低,甚至開裂等問題[52]。
鎢合金與鋼焊接有利于結(jié)構(gòu)輕量化與降低成本,具有廣闊應用前景。常用的釬焊與擴散焊成本低,設備簡單,熔焊技術生產(chǎn)耗時短,接頭強度高,其他技術如爆炸焊等也能實現(xiàn)有效連接。通過加入中間層與優(yōu)化工藝參數(shù)等手段,可以提升接頭性能,但目前仍存在未解決的問題。
目前的焊接技術存在各種問題,釬焊在高溫下整體加熱,存在晶粒粗化的問題;擴散焊耗時較長,會生成金屬碳化物與金屬間化合物;熔焊溫度高,冷卻速度快,殘余應力難以控制;能應用于爆炸焊的鎢覆層厚度低,適用面窄,涂層技術連接強度不高。以上問題均對接頭性能進一步提升帶來阻礙,接頭強度均顯著低于母材。
鎢合金與鋼焊接還需進一步研究,需要設計合適的中間層,抑制殘余應力,避免金屬間化合物的生成,同時對新技術的可行性進行驗證,重點為電子束、激光焊技術與非晶態(tài)釬料技術,提升接頭性能,使鎢合金與鋼焊接結(jié)構(gòu)在實際生產(chǎn)中獲得更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