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宇 張夢云/文 崔誠/攝影

一個人影響一群人,一群人溫暖一座城。煤城“寺河”,以榜樣做最好的引導,發掘典型、樹立榜樣,用榜樣的力量帶動崇德向善之風尚,讓文明之風撫潤礦山各個角落。
王晉平是寺河礦的一名普通職工,干活兒粗中有細,兢兢業業。結婚前,王晉平的妻子告訴他自己是姐妹中的老大,父親因工傷導致一只眼睛失明提前退休,母親是個家庭主婦,家里條件不是很好。
王晉平拍著胸脯說:“一家人別說兩家話,以后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啥事都有我呢!”結婚至今,王晉平的這句承諾,無論順境逆境,矢志不渝。
王晉平在井下掘進隊組一待就是十幾年,雖然辛苦了些,但想到能讓一家老小衣食無憂,再苦再累也值得。
就在王晉平沉浸在自己平淡卻幸福的生活中時,一場大病讓王晉平本就老年癡呆多年又身患糖尿病的岳父腦血栓突發,躺在了病床上,自此只能癱瘓在床。岳父足足有200斤,妻子想給父親翻身都是個問題,王晉平肩上的擔子一下子沉了許多。
為了能照顧老丈人,王晉平跟領導申請選擇了收入不高的火藥押運工作,為的就是晚上能返回家中和妻子一起照顧病榻上的老丈人。日復一日,至今從未間斷。
2020年疫情期間,一則中心血站告急的通知接通了寺河礦職工陳寧勃的電話,他知道,這次的獻血與以往不同,戴好口罩,做好必備防護,一路驅車來到血站,在填寫資料、接受檢查后,鮮紅色的血液從針管里緩緩流入血袋。
陳寧勃是寺河礦地面運行工區的一名職工,也是一名退伍軍人、共產黨員。從1999年開始,義務獻血已成為陳寧勃生命中的一部分,只要身體符合獻血要求,他每年都會堅持獻血。截止目前,已獻血8次,共計總量2900CC,相當于全身血的60%。而在他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公益善舉,為疫情防控、螞蟻公益、水滴籌捐款、成為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等等。
陳寧勃的妻子吳金花也常年堅持做公益事業,2014年冬天,吳金花帶著自己的個人經營團隊攜手晉城民盟向貧困山區捐贈了價值二十萬元的衣物。隨著近年來國家傳統文化的復興,夫妻倆又緊跟國家號召,開辦以傳播傳統文化為主的店鋪,致力于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品質。
近期,受強降雨天氣的影響,10月6日上午八時許,胡家掌風機房的3#電線桿因地基垮塌、山體滑坡導致嚴重傾斜,由于該線路連接胡家掌主風扇,屬于礦一類負荷,如果不及時修復,會造成胡家掌風機房全面停電,直接影響礦井生產運行,情況不容樂觀。
根據當時情況,需要在地面重新鋪設一條至少長600米的電纜線路。600米的電纜線路鋪設在正常天氣情況下也需要將近三小時的作業,而多日來的降雨造成山路泥濘難行,爬坡跳溝、翻山越嶺,難度極大。經協調,該礦迅速從東風井各井下隊組抽調當日交班人員約100人迅速趕往搶修現場……
從上午十時一直到凌晨兩點結束,16個小時,風雨交加,沖鋒在一線的干部職工們全身上下除了一雙雨靴,再無其他任何防護。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救援隊的成員們互相攙扶著前進,一路上遍地都是山體滑坡,被雨水沖刷的痕跡,流下來的石子和淤泥幾乎占滿了整條山道……但一百多名干部職工扛著管,背著工具,抱著飲用水,沒有一個退縮。
風雨中無畏的堅守,換來的是礦井的平穩生產,傳遞是奮勇向前的使命擔當。
堅持無償獻血的退伍軍人陳寧勃;照顧癱瘓在床岳父十多年的孝子王晉平;還有路見不平見義勇的付松松,救助路邊傷者的韓瑞和辛志凱……他,他,他,他們,孝老愛親、無私奉獻、忠于職守,寺河人以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作為風向標,爭做時代的新人,崇德向善,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砥礪前行,德行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