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炯

道孚位于從甘孜爐霍到阿壩汶川的“中國熊貓大道” (G350國道)上最核心的中段。試問,在旅游資源如此內卷的四川,得擁有多出挑的自然景觀才敢起“中國熊貓大道”這個名字?可見道孚本就處于非常出眾的自然環境之中。只是熊貓大道上的迷人風景太多,才讓它多年來始終不溫不火,不過也因此保留了幾分安靜與自在。
以八美鎮為核心,8公里可達墨石公園,11公里可達惠遠寺,23公里可達亞拉雪山,37公里可達龍燈草原——原來八美鎮的美是“集美”,儼然是這幅秘境般的畫卷中最不顯眼,卻又濃墨重彩的一筆。眾人感興趣的雪山、草原、峽谷、寺廟以及異域星地貌,在八美鎮的輻射范圍內唾手可得。
三條斷裂帶以Y字形貫穿整個四川,在這片土地上形成了大裂谷,也創造了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天堂,道孚所在的鮮水河谷便是這大自然的奇跡之一。兩億多年來,斷裂帶撕開了峽谷、河流、森林,堆砌起雪山,揉捏出著名的糜凌巖,也就是這些年名聲在外的墨石公園。
這些年來,墨石公園幾乎一力承擔起了道孚絕大部分的旅游流量,甚至沖進整個四川旅游目的地的熱度前三,網紅打卡、影視劇拍攝,引流的方式一個都沒落下。

墨石公園出圈之前叫八美石林,在此安靜地等待多年之后,忽然成為焦點,但它的確美得無可復制。在崇山峻嶺的綠野和穹廬般的藍天下,忽然出現這樣一片與眾不同的巖石結構以及漆黑如墨的山峰,著實令人詫異。仿佛這里是一座科幻片片場,充斥著各種恍若異星的場景和溝壑,那些黑得發亮又高高聳起的叢叢山峰令人百看不厭。
我喜歡從遠處高高眺望這一整片墨石,它不僅藏著一億年之后忽然被人們發現的美,更仿佛藏著地球的秘密——這顆星球進化史的密碼不知道還要多久才能被人們破譯。

道孚的美是豐厚的,這里不僅有自然的饋贈,還有眾多的歷史遺跡,比如距離城外不遠的惠遠寺。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8年),應該就是《鹿鼎記》中提到過的那段歷史,蒙古準噶爾部入侵西藏,為保障七世達賴的安全,清廷特選蓮花寶地修建寺廟,這塊寶地就是如今的惠遠寺?;葸h寺由雍正皇帝欽定寺名、親書匾額,果親王立碑,也是中國唯一一座由當時政府撥款修建的九龍九獅規格的寺廟。
從高處俯瞰惠遠寺,白塔與寺廟呈現出玉璽的形狀,百姓簇擁而居。當年多爾袞留下的親兵也駐留在此,融入了這世外桃源般的協德鄉,迄今仍留予后人無限遐想。
惠遠寺相對川西眾多聲名遠播的大寺廟而言不算顯赫,但反倒可以安安靜靜地供人朝拜。在那條長而筆直的道路盡頭就能看到山門,走近一看,全國文保單位的牌子高懸在上頭。
碰巧的是,我到訪的那天正好是新大殿的落成典禮,惠遠寺的后院正舉辦慶典活動,因而前院雖然同往常一樣清幽安靜,但一個拐彎便可見歡樂的海洋。
當地的藏人們無一例外身著盛裝,男女老幼圍成一個巨大的圈,中間的演員穿著傳統戲服上演著一出出的藏戲。笑容、歌聲、酥油茶的香味混在空中,融合在一起。難得的是,這并非刻意的表演,而是這里活生生的日常一隅。


在川西最美的是草原,最多的當然也是草原,在G350國道上飛奔的時候,總是會被眼前一片片的草甸驚艷,近處的牦牛和馬群慢悠悠地在游蕩,遠處的氈房和白云交相輝映,天邊的山峰隨著季節變換逐漸披上寒衣。而在八美附近的兩個草原不僅美,還美出了自己的風格。
距離惠遠寺40分鐘車程的龍燈草原,流傳著格薩爾王戰斗的傳說,而在這片草原上,你能輕易找到這位神話人物的英姿。他的形象定格在龍燈草原山坡上那尊巨大的雕像中,更扎根在整片草原的氣質里。龍燈草原牧草豐美,養育著眾多健碩的牛馬,遠遠看過去,那些垂首吃草的馬影疊合在遠處風起云涌的雪峰上,怎么看都像一首悠揚的草原牧歌。
如果繼續一路向北,你還能找到另外一個別具風情的高山草原——玉科草原。在去往那里的路上,崇山深峽做伴、高樹綠蔭相隨,恍惚間竟有些帕米爾高原的風情。據說這里還有不少伴斷裂帶而生的地熱溫泉,如此種種都讓玉科成為當地人耍壩子的首選,只是往往不為外人道,所以這里也更顯幽靜自然。
抵達目的地后,我們將帳篷的天幕支起,享受午后熹微的暖陽,偶爾有騎馬路過的當地人與我們揮手致敬。當然,也有意外驚喜——一張滑翔傘向我們徐徐飄來,待到滑翔者降落站定,大家搭訕起來才知道,玉科草原并非一馬平川,而是依著山勢展開,從空中看去,就像是高山的綠色裙擺一般撒開,我們的小小營地在空中看起來也許只是裙擺上的一束流蘇。

雪山是川西所有風光照片中必不可少的背景,正是有了雪山,才在這么多風光中萃取出了一份純凈和自然。進入道孚之后,位于四川甘孜州康定、道孚和丹巴三縣的交界處的亞拉雪山會在你身邊隨時相伴。它海拔5884米,藏語全名為“夏學雅拉嘎波”(意為東方白牦牛山),與西北方向的墨爾多神山遙遙相對,系中國藏區四大神山之一。
“亞拉”在藏語里的意思是“舍得”,因此亞拉雪山也是一座代表犧牲和奉獻的神山,是八美地區的保護神,不容褻瀆。如今想要接近她變得越來越方便,花一個下午的時間,就可以徒步三四公里走近雪山山麓的絕美海子(編者注:四川方言,意為湖泊)。
我們順著山路蜿蜒而上,用冰川冷冽的雪水打濕自己的臉龐,用藍與白最純美的顏色浸潤自己的雙眼。徒步回來,我們坐在朋友們在露營區支起的天幕下,捧著熱咖啡,面對這頭“東方白牦?!膘o靜守候,直到陽光隱去,雪山蒙上金光,銀河升起,月光照亮山脊,灑滿小溪。


鮮水河順峽谷而下,人們傍水而居,最早的古羌人便定居于此。不似傳統川西,豐富的地質結構讓畜牧區和農耕區在此共存,形成最早的漢藏交流地,保留了最原始的走婚,被稱為“康巴遠古文明的搖籃”。
過去,在川西旅行的游客們總是戲言自己“眼在天堂,身在陋室”,但如今以道孚民居為核心的豐富民宿資源令這種狀況大有改觀。



道孚民居與環境共生所反映的民族審美堪稱一絕,7月,這里還獲得了“中國藏民居之都”的稱號。藏民老祖宗用智慧在斷裂帶上搭建出如今的道孚民居,井字形的木質屋架可抗八九級地震,且構建了獨特的室內結構。不似傳統房屋的坐北朝南,道孚所在的區域是“四季無暑,一霜成冬”的典型高原氣候。因此民居用木材、石材和泥土為主原料,讓屋子依山傍水、坐西朝東,冬暖夏涼、安全舒適。
一所房屋所需的木材要花五到十年時間來收集,再經四年搭建雕花、三年上漆,方是大功告成。千百年來,這一棟棟屋子形成了如今的道孚民居,而隨著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如此大規模的木屋建造也只能是后無來者了。
近年來,當地政府為了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把道孚民居作為了重要的切入點,全縣通過行業達標認定的民宿已有近70戶,往來此地的游客皆可入住道孚民居,近距離觸摸川西藏民的智慧結晶。我們此番入住民居的主人,既擁有這座非常漂亮的藏式老宅,又是一名鎮上的中學教師。在他的拾掇之下,小院子干凈又別致。正午的時候,大家坐在大大的客廳里,就著外面明晃晃的陽光,讀書、談笑,打發這美好的時光。
他一邊拿起一只小碗為我們做糌粑,一邊哼起那首道孚人耳熟能詳的縣歌:
雁子啊,雁子啊
你飛過了美麗的道孚城喲
怎么不飛向那阿妹的身邊
告訴她家鄉的改變咯
我們高舉著美酒向他衷心地祝愿
向他衷心地祝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