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雙源電力高新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熊星照
我的太姥爺趙凱軒是西路軍中的一員,是紅九軍第二十七師直轄營營長。據家中長輩回憶,我的太姥爺參軍以后,日益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溫暖,真正的體驗到了只有家庭中父子、兄弟間才有的親情和友誼,也就更加堅定了他要以紅軍為家、永遠投身革命的決心。
為了多殺敵人,他刻苦練習槍法,經過日復一日的努力鉆研,他很快就能百發百中,并成為遠近聞名的“神槍手”。有一次,部隊正在某個地方休整時,一位部隊醫院的院長來找他說:“現在補給很困難,傷員伙食太差,聽說你槍法好,能不能打個大雁給重傷員補補身子?”我太姥爺二話沒說,在先征得軍長同意后,從戰士手中拿了一桿步槍到戶外,認真觀察和尋找。功夫不負有心人,等待中他看到一批飛過的大雁,馬上找好角度,一槍打出去,“砰”地一聲,竟然打下了兩只大雁!這讓醫院院長目瞪口呆又贊不絕口,也一瞬間成了大家茶余飯后的美談,戰士們都夸贊他為名副其實的“神槍手”。當時為了逼蔣抗日,中共中央于1936 年10 月執行了寧夏作戰計劃。在1936 年11 月初與馬步芳部的那場驚心動魄生死戰中,我太姥爺所在直轄營與守敵騎五師的馬福倉團展開了激戰,他帶領多名神槍手在阻擊敵騎兵時勇猛反擊,將敵軍擊退,為戰斗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1936 年11 月15 日,紅九軍全軍進抵古浪城。馬步芳、馬步青部為了奪回古浪城,對紅軍陣地進行了猛烈的進攻。
在歷經三天的古浪城保衛戰中,我太姥爺所在的直轄營為了多消滅敵人,充分利用他的槍法,與連隊里培養的幾個槍法準的戰士,在我方陣地前面織成了-個扇形火力網,對敵人的騎兵進行重點狙擊,并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戰果。同時,他組織戰士們在土墩間或小巷中拉起“絆馬索”,還在轉角坑洼處或已炸有坑的地方撫平成“陷馬坑”,有效地攔阻了趾高氣揚、橫沖直撞、亂砍亂殺的敵騎兵。

在與敵軍的數十次戰役和遭遇戰中,太姥爺都盡職盡責地保衛著軍首長,從來沒有含糊過,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有時傳令兵不在時,為了傳達軍部一些緊急指示或命令,常常由他穿梭于戰場之間,他視槍林彈雨為無物,從來沒有臨陣畏縮過。每當戰斗危急關頭,他總能按命令隨時投入戰斗,而且沖殺在前、勇敢無畏。參軍幾個月后由于太姥爺的出色表現,不到十八歲的他就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傳承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歷史的變遷,我的太姥爺趙凱軒那代人的紅色精神也在不斷延續著。無論是老一輩,還是新一代,這種紅色精神已融入我們的血肉,成為了一種潛在力量。每當閱讀到太姥爺那一輩開創先河的氣概和豪情的故事,心里就涌出無限的懷念和敬佩之情,同時感到別樣的親切和溫暖。紅色革命精神就像永不熄滅的火炬,世代相傳,光照千秋!
啟示
先輩們投身于中國革命,爬雪山過草地,南征北戰,為建立新中國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勛。他們為革命、為集體、為家庭,不甘屈辱、奮起抗爭,不畏強暴、浴血奮戰,用血肉之軀挺起了民族脊梁,無時不刻激勵著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