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曹世強
正確的行動來之于正確的認識。江西公司將電網企業的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經濟責任統稱為社會責任,與公司的安全責任和經營責任作為公司的“三大責任”,并且明確了履行“三大責任”的目標和評價標準:安全責任履行以安全局面穩定,不發生安全事故為好;社會責任履行以保障電力可靠供應,供電服務品質好,社會滿意度高為好;經營責任履行以經營質效好,效益增速快為好。由此,在公司系統樹立了統一的目標導向和價值導向,圍繞目標導向綜合發力,圍繞價值導向判明是非,有益于“三大責任”的行之、為之,無益于“三大責任”的棄之、廢之,把“三大責任”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并以此優化、完善、變革公司現行的管理體系。
對事物的本質認識和把握是科學管理的基礎。遵循事理調整、優化、變革管理模式是科學管理的關鍵。江西公司將“工資、成本、榮譽”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資源,并通過管理模式的變革,實現“目標、途徑、動力”的內在統一。
一是構建管理體系
緊扣“三大責任”,按照“比實現、比進步、比變化、比增量”的原則,一體化地重構市(15個指標)、縣(12個指標)公司同業對標評價辦法、工資總額按業績評價核定辦法(年度工資總額的50%作為基礎工資按實際人數核定,50%作為業績工資按業績評價核定)、單位按綜合業績評級辦法(即企業負責人業績評價辦法)、年度可控成本綜合核定辦法以及班組長安全責任管理規定等核心制度,構建了“工資靠掙、業績靠干、榮譽靠貢獻”的爭先進位管理機制。
二是完善管理基礎
設立經營上的效益指標:概念收益(=售電量*售電均價-供電量*供電均價),并實行購售同期管理,使經營管理變得簡約、易操作,業績評價變得真實、直觀、透明、公信度高。
三是變革管理模式
其主要方面有:
強化供用電管理。實行了供電所高、低壓營配融合管理,并且全省全域化覆蓋,壓實了供電所在供電服務上的前端責任和經營上的終端責任,實現了從配網建設、配網運行到電力經營上的責任統一,回歸了供電所應有的本質責任和應有的重要地位(省級電網企業的所有付出和努力,其社會價值、經濟價值最終在供用電環節得到體現和放大)。
調整輸電通道管理責任。實行輸電通道管理的屬地化,落地于供電所,輸電線路運行環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善,電網運行的安全水平得到提升,線路的運營成本有了較大下降。
優化物資管理模式。針對電力物資流失、建設物資積壓、運營資金占用等老大難問題,江西公司用兩年時間完成了南北物資運營中心建設,實現了廠家物資在中心寄存、建設物資統一配送、物資領用即時結算的管理方式。
開展全員隨機抽考。編制24 個專業的應知應會讀本,按專業隨機抽考,不及格者降崗降薪,促使員工自我學習、不敢僥幸,提升了全員履責能力。
四是拓展創新空間
按照“目標管理、邊界控制、過程監督、結果評價”的原則,在成本管理、電網建設、管理調整等方面,實施管理上的“放管服”,釋放和拓展了基層單位探索創新的活力和空間。
一是市、縣公司實現了無指標管理,按照“四比”原則和機制,大家都在比拼中力求做“最好的自己”。
二是由于工資靠掙、榮譽靠貢獻,不論年度自身出現什么情況,各單位都不敢懈怠。
三是為了在競爭中實現長遠致勝、本質致勝,市、縣、供電所有了強電網、強隊伍、強管理的治本思想和動力。
四是員工主動作為,過去的難事、苦事都得到了較好的解決,很多想不到的事,他們想了而且做了。
五是實現了基層“五不跑”:不跑工資、不跑成本、不跑指標、不跑項目、不跑榮譽(榮譽按年度業績自動確定)。
六是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少了,黨風廉政建設形勢好了。
一是安全局面穩定,干部員工對安全工作的本質有了新的認識,增強了安全工作的主見和自信心。
二是保障了全省電力可靠供應,供電服務品質和社會形象有了新提升,社會投訴名列國網第二。
三是經營質效較為顯著。由于效益帶來的運營空間,三年來可控運營成本由原來的年35 億元逐步增加到80 億元,年折舊由原來的70 億元逐步增加到100 億元以上,公司綜合線損由原來的近7%逐步下降至3.9%。電網投資大幅增長的情況下,負債率逐年下降。
四是公司的發展生態和環境有了新的改善。
五是員工主動作為,兩年來,自我查糾各類問題17.2 萬個,依法追回各類損失。歷史上38個違法電價優惠區、286個小水電違法網前供電問題得到全面治理。
六是落實國網全要素經營理念,積極挖掘售電之外的其他資產、資源經營獲得收益。
七是電科院、經研院、培訓中心等十三家直屬單位實行一企一策管理。對成本單位,年度成本支持逐年下降,對法人單位,年度利潤目標逐年上升。
八是為了強電網、強隊伍,自主開展大修、技改、配電網建設“自己干”。
健康而持久的管理,必須是法治管理。
正確的行動來之于正確認識,解決思想認識問題是管理的先導。
管理的科學性是以員工主動作為為標志。
改善公司發展環境的唯一正途是履行社會責任。
管理目標實現的優劣取決于管理模式。
企業能否搞活與所有制形式沒有絕對的關系。
干部和員工才是公司發展依靠的根本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