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科技教育處(410005)肖青松 劉 洋
(續第10期第42頁)
彭菊元祁東縣過水坪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獸醫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工作40年,肩挑家禽牲畜的健康安全和農戶致富的希望,負重前行。
參加工作以來,彭菊元堅持推廣農業新品種、應用農業新技術,如家畜品種改良、秸稈氨化養牛等,從產、供、銷等多個方面著手,教會當地農戶如何科學養殖,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為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他深入學習相關政策,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根據過水坪鎮所處山區便于養雞的特點,向祁東縣扶貧工作隊建議以養雞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由他提供技術指導和全程服務。該項目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帶動大興嶺村貧困戶戶均增收4000余元,成為當地脫貧致富典型案例。2019年,祁東縣人民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引入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養殖項目,將項目落戶過水坪鎮。彭菊元憑借高超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勇挑重擔,全程參與項目基地棚舍的選址、規劃、建設,主持“公司+農戶”肉鴨養殖項目的推廣,并負責養殖基地的疫病防治、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等工作。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該項目迅速落地并取得了成功。2019年,過水坪鎮新增養鴨大棚16個,年出欄肉鴨50萬羽,養殖戶共獲利250萬元。隨著首期肉鴨養殖項目取得成功,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又開始在過水坪鎮推進生豬養殖項目,當地通過發展畜牧業振興鄉村經濟的前景廣闊。
周運明湘鄉市龍洞鎮人民政府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工作24年,當地群眾親切地稱他為“養殖業的護航人”。
參加工作以來,周運明致力于畜禽疫病防治工作,通過實施村干部帶隊、防疫員上戶免疫、規模場分工責任到人,加強管理、分類指導的防疫政策,確保了龍洞鎮全年無重大動物疫情發生,保障了養殖戶的財產安全。2006—2007年,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情在全國暴發。他積極組織生豬養殖戶學習疫情防控知識,指導疫情防治工作。2008年以來,龍洞鎮每年夏季生豬死亡率都控制在5%以內,減少了養殖戶的財產損失。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來襲,周運明堅守在防疫一線,積極開展養殖場疫情排查、各賓館和酒店泔水排查、生豬調運消毒檢查、哨卡執勤等工作,有效降低了疫情發生風險。非洲豬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后,他又積極組織業務培訓,開展生豬生產生物安全防控工作,為當地生豬復養保駕護航。截至2020年,龍洞鎮已經開展業務培訓3期,培訓養殖戶200多人次,開展非洲豬瘟場地檢測6處,開展“哨兵豬”養殖30余處,生豬養殖發展勢頭良好。
此外,周運明十分關注肉食產品質量安全。2008年,他配合湘鄉市畜牧水產局和湘鄉市商務局開展聯合行動,抓獲使用違禁藥品人員4人,全部移送公安機關;2011年,他配合湘鄉市統一食品安全行動,搗毀加工病死豬的黑作坊1家,移送司法1人,為龍洞鎮營造了良好的肉食產品質量安全氛圍。
周爭先東安縣畜牧水產服務中心畜牧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工作28年,熱愛畜牧獸醫科技推廣工作,為當地畜牧業發展、農村經濟增效和養殖戶增收做出了突出貢獻。
參加工作以來,他走遍東安縣17個鄉鎮、547個村(居民委員會),服務了51500多戶養殖戶;每年下鄉260多天,診斷動物疫病300多批次,解剖大小動物尸體1000多具,為養殖戶解難答疑;參加省級養殖技術講解交流會6次、市級養殖技術培訓講課6次、縣鄉級養殖技術授課250多次,提高了當地農業技術人員和養殖戶的技術水平。為保障畜禽健康安全,他始終把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面對禽流感、口蹄疫、小反芻獸疫、非洲豬瘟、布魯氏桿菌等重大動物疫病,他深入村組,認真督查,保證將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將養殖戶財產損失降到最低。1996年,東安縣初次暴發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時,養殖戶由于缺乏經驗,大量使用抗生素,導致病豬受到二次損害,損失慘重。他通過走訪調查、查閱資料、請教專家、反復實踐等方式,研發了“中藥保守療法”,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減少了養殖戶經濟損失。
伍靠能新邵縣動物衛生監督所坪上分所獸醫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工作31年,扎根基層,將養殖技術送進千家萬戶,在“三農”領域中,利用自己的技術特長,默默耕耘。
參加工作以來,他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只要養殖戶有困難,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為的是使養殖戶少一些損失,多一份信任。為保障社會供給,維護公共衛生安全,伍靠能致力于動物檢疫工作。每當養殖戶銷售生豬時,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進入欄舍進行相關檢測,確保合格后才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予以放行。截至目前,當地未出現一例安全事故。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非洲豬瘟疫情在全國肆虐,伍靠能迅速制訂防控方案,以“管、堵、消、禁、罰”五字方針指導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并在當地積極推廣落實,幫助規模養殖場所和散養戶平安度過非洲豬瘟疫情防控期,全鎮生豬死亡率僅為2‰,挽回經濟損失上億元。目前,坪上鎮生豬存欄10.3萬頭,年出欄達21萬頭。
在技術扶貧項目中,他以身作則,熱心服務廣大養殖戶,細心了解當地養殖現狀和養殖效益,解決貧困戶的諸多困難,帶領養殖戶由傳統飼養模式向現代集約化規模養殖轉變,提高了養殖效益。
劉亮晶冷水江市布溪街道辦事處動物防疫站動物防疫高級技工,從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27年,使養殖業成為當地農戶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被當地養殖戶親切地稱作“貼心人”。
參加工作以來,劉亮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到有求必應,只為將養殖戶的損失降到最低。他每年帶領防疫員挨家挨戶開展畜禽防疫工作,以“村不漏戶、戶不漏畜、畜不漏針”為原則,確保了當地畜禽免疫率常年達95%、畜禽掛標率達100%、抗體合格率達75%,降低了畜禽養殖風險。因長期過度勞累,他的胃腸功能紊亂,身體狀況每況愈下。2018年,劉亮晶被確診為直腸癌。但即使生病住院時,他依舊心系當地養殖戶,用電話、微信等方式幫助養殖戶解決困難。出院后,恰逢非洲豬瘟疫情在全國蔓延,防控形勢日益嚴峻。在工作重任面前,大病未愈的他選擇重新回到工作崗位,組織召開機關干部、村干部、生豬養殖戶會議,傳達貫徹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工作指示精神,部署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舉辦非洲豬瘟疫情防控技術培訓班,發放科普知識資料;部署消毒滅源、流調監測、泔水管控、卡口封堵等工作。通過多措并舉,當地取得了非洲豬瘟疫情防控的階段性勝利。此外,為增加生豬養殖戶的信心,提高養殖效益,劉亮晶還不定期舉辦各類養殖技術培訓班,請養殖專家、能人講解實用養殖技術;積極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增強了養殖戶的科技養殖理念,使養殖業從傳統粗放型向現代集約化發展,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