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茜 江蘇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鹽城分行
資產業務指的是銀行基于資財而開展的業務,該業務屬于信用業務的重要構成部分。按照資財運用方式,可以將銀行的資產業務簡單地分為投資和放資這兩個部分。而按照擔保方式,則可以將資產業務分為票據業務、證券業務等[1]。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當中最重要的構成部分是貸款業務,這是一種按照一定利率和期限貸出貨幣資金的信用活動。
通過對商業銀行資產業務結構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進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三個明顯的變化趨勢。第一是資產業務結構在整體上保持較為平穩的狀態。近年來,我國銀行總資產的增長速度總體處于放緩的狀態。圖1展示了由《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最新發布的中國銀行業2021 年5 月總資產發展情況。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的總資產增長速度也開始放緩,具體情況如表1 所示。在這樣的背景下,商業銀行為了保持資金的平穩流動和運營的穩定持續,會加大短期借貸的力度。第二是投資性的資產業務結構呈現出了下降的趨勢。雖然有個別的商業銀行加大了對該類業務的資金投入,但是由于市場盈利能力較弱,大多數的商業銀行都正在從債券市場中撤離。第三是商業銀行放貸類的業務仍然處于平穩增加的態勢。這是因為很多商業銀行出于收益和穩定性的考慮,對貸款和貼現等放款類的業務高度重視。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這些業務更是成了商業銀行資產業務結構當中的重要構成部分[2]。

表1 2021 年1-5 月我國商業銀行總資產統計表

圖1 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2021年5月份資產情況統計圖(單位:萬億元)
股權結構指的是總股本當中不同性質股份所占的比重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商業銀行發展的過程中,股東會持有一定的股份,并通過股份來對銀行進行控制。而股權結構則是企業剩余控制權與索取權形成的基礎,對資產業務結構變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一方面,股權結構會影響到商業銀行的治理情況。在股權高度集中的銀行當中,股東的治理熱情比較高,他們會對管理人員進行實時有效的監督,這有利于強化貸款治理的效果,進而改善銀行業績[3]。但與此同時,其中的大股東會追求私利,甚至會對其他股東的利益造成損害,如果處理不當的話會導致股權波動大、降低銀行績效。另一方面,股權結構還會影響到商業銀行的資本結構。當前,很多商業銀行的治理機制當中存在多重委托代理的問題,在多重代理沖突下,各個利益主體的治理目標出現了差異,他們的治理能力權衡也出現了問題。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盈利性是最為重要的目標,他們希望以更小的成本獲得更大的利潤。在這個過程中,主營業務資產利潤率與商業銀行的盈利性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這一指標指的是銀行在一定時期內主營業務利潤與收入凈額之間的比率,能夠反映出銀行的獲利水平,這同時也是對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進行評價的重要指標。在實踐當中發現,銀行的利潤率與資產業務結構變化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尤其是主營資產業務盈利能力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銀行資產業務的配置效果。只有提高資產利潤率、增強盈利能力,才能實現資產業務結構的有效配置。
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的衡量標準主要是不良貸款率指標。不良貸款率指的是一定時期內銀行不良貸款占貸款的比例,與之相對應的還有不良貸款警戒率這一輔助性指標,它指的是在商業銀行盈利率大于零的情況下不良貸款在總貸款中所能達到最高限定的比例。如果超過這一比例的話,商業銀行就會出現虧損,嚴重情況下還可能會面臨著倒閉的風險。實踐證明,對于商業銀行來說,不良貸款率應該被控制在5%以內,如果超過6%的話就應該引起關注。而銀行內部的經營狀況、銀行外部的政府干預情況以及企業還款能力等都與不良貸款率有直接的關系,這會對資產業務結構變化產生一定的影響。
資本充足率是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性進行衡量的重要指標,這也會對銀行資產業務結構變化情況產生重要的影響。在經營與發展的過程中,商業銀行的資本數量需要超過能夠保障銀行正常營業、維持市場信譽的最低限度。除了資本數量的充足性之外,資本結構的合理性也是衡量資本充足率的重要指標。部分商業銀行對資本約束不夠關注,對信貸資產的規模進行過度擴張。與此同時,銀行自身缺乏造血的能力和風險控制的能力,可能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當中,出現資本充足率降低的問題,進而對資產業務結構變化帶來不良的影響。
在商業銀行經營與發展的過程中,外界金融環境對資產業務結構變化起到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這其中最為明顯的影響因素就是貨幣政策。當前我國所實行的貨幣政策可以被分為擴張性政策和緊縮性政策這兩種。在擴張性政策當中,商業銀行取得信貸的過程將會得到簡化,整體的利率水平也會降低,通常用于商業銀行需求量和經濟生產水平比較低的狀態[4]。在緊縮性政策當中,商業銀行貨幣供應的增長率將會得到削減,總需求水平也會不斷下降,銀行取得信貸將變得更為困難,資產業務的利率也會隨時提高,通常用于通貨膨脹比較嚴重的情況。
(1)轉變經營模式和資產增長方式
為了降低商業銀行的風險、實現平穩發展,需要積極轉變經營模式和資產增長方式。具體來說,銀行要致力于發展綜合經營業務,對資產業務結構進行全面化的調整,促進員工知識與技能結構的完善。同時,要實現經營模式的改革,關注投資性和交易性,在開展傳統信貸業務的同時也要開展中間服務收費性業務,在開展信貸資產業務的同時還要開展非信貸資產業務。最后,商業銀行還要實現經營模式的完善,將貸款質量效益作為主要的模式,將增長方式的核心放在多元綜合收益,促進綜合服務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抵御外部國際金融危機和內部業務經營的風險。
(2)應對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化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主要以商業貸款為主。這其中中長期貸款、公司貸款的比例是比較高的,貸款的行業大多集中在對資金需求量比較大的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這幾個領域的貸款風險也是比較高的。尤其是在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化的趨勢下,商業銀行需要重視綜合化的經營與發展,更好地應對新的挑戰。在這個過程中,銀行要對信貸結構和收益結構進行調整,積極開展投資類與交易類的業務,同時要關注收費類和傭金類業務,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利率市場化改革。最后,商業銀行還要關注宏觀經濟的發展形勢,關注金融市場的變化形勢,對市場風險進行監控與防范。
(1)加強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建設
為了更好地優化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結構,要建設完善的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這可以為商業銀行提供更加完善的短期金融工具。當前,我國貨幣市場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交易成員越來越多、交易網絡也越來越成熟,這促進了市場風險控制能力的提高。但是與歐美國家的市場相比,我國還存在著許多不完善之處。為了更好地推動商業銀行的產品創新,資本市場要結合市場規律來對資金進行優化與配置,將其提供給更多的需求者。在這樣的背景下,商業銀行的資產結構可以得到進一步的調整與優化,銀行與資本市場之間的聯系也將變得越來越密切。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商業銀行參與資本市場的活動,增強資產的多樣性;另一方面,也要允許商業銀行在市場當中依法籌集資金,以此來降低系統風險。
(2)加快商業銀行的改革步伐
從外部的角度來說,除了要加強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建立之外,還要制定相關的策略推動商業銀行的改革,在商業銀行當中形成給一套權責分明、制度健全、控制得力的機制,推動銀行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與此同時,監管者還要完善商業銀行的法人治理結構,增強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要加快對商業銀行產權制度的改造,在當前的基礎上適當開發對銀行之間相互重組的限制,并在這個基礎上使商業銀行實現所有權、經營權以及監督權之間的分離。最后,還要健全股東大會制度、董事會制度以及監事會制度,構建起科學合理的內部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降低內部風險的發生。
總的來說,商業銀行資產業務流動性結構在整體上保持平穩的狀態,其中投資性結構呈現出了下降的趨勢,而放貸類業務則處于平穩增加的態勢。在研究當中發現,商業銀行的股權結構、資產利潤率、資產質量、資本充足率以及貨幣政策都會對資產業務結構變化產生影響。為了完善資產業務結構,要堅持集約化、多元化以及綜合化的發展原則,促進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建設,商業銀行自身也要轉變經營模式和資產增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