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康
方器是紫砂壺藝術的基本器型之一,正直明快的造型特征與珠圓玉潤的圓器共同體現了紫砂壺藝術的兩種氣質追求。在制作工藝上,方器成形所運用的“鑲身筒”技法也體現了紫砂壺工藝的多樣和精湛。“亞明四方”是紫砂壺方器中的經典款式之一,此款壺由著名書畫家亞明先生設計,由擅長方器和筋紋器制作的王寅春老師制作而成,不僅將紫砂壺方器的特征呈現地淋漓盡致,更表達了正直、清白、善惡分明的品格。圖1“亞明四方壺”在基本款式之上結合陶刻文字裝飾,進一步增強了作品的文化感。
圖1 亞明四方壺
與一般陶器不同,紫砂壺的色彩比較豐富,有華麗大氣的紅色系,也有清麗淡雅的黃色系,還有十分獨特的如灰色、綠色、黑色等,使紫砂壺藝術世界變得五彩斑斕。這些獨特的色彩是由紫砂泥決定的,證明了紫砂泥種類的豐富。
在眾多的泥料當中,紅色泥料比較受中國人喜愛。一方面,這種泥料的鐵含量比較豐富,泡茶味道香醇,甚至被認為有養生的效果;另一方面,紅色自古以來就非常受中國人偏愛,是吉祥如意、喜慶歡樂的象征,所以色澤紅潤的紫砂壺就非常受歡迎。
“亞明四方壺”是紅棕色,傳統韻味撲面而來,泥料色彩的明暗度恰到好處,保留了紅色的華麗與高貴之氣,排除了俗氣的部分,泥料的棕色調將作品的氣質襯托地更加沉穩,即使作品的體積比較小巧,但看上去仍會感覺十分有重量。作者對于泥料的制作相當精細,壺表面順滑干凈,十分溫潤,給人的感覺非常內秀和含蓄,這是泥料的獨特效果,從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國人的審美性格,從色彩美學、制作工藝與文化性格三個層面彰顯了傳統本色。
“亞明四方壺”模仿王寅春老師的作品制作,是對經典款式的致敬,將這一經典款式傳承下去。作者結合了陶刻文字裝飾,有利于突出藝術個性,并豐富了作品的內涵,使作品更富文化的氣息。在這件作品中,可以看見兩代制壺藝人的接力,延續著紫砂壺藝術的輝煌。
壺為四方形,端莊大方,十分沉穩,線面與棱角利落爽快,雖然壺體空間有限,但絲毫沒有拖泥帶水的感覺,行止痛快,令人倍感舒爽,心胸暢快。筒身的四個面是長方形的,每兩面鑲嵌形成直角,結構挺括,造型完美。作者對于棱角的處理非常細心,太過銳利的棱角雖然有利于體現方器的特征,但在手感上就要打折扣了,會使人覺得過于尖刺,不好接觸,所以此壺的棱角略帶柔和,更符合其作為茶壺的使用需求。
壺身底部有方正的底座,將作品襯托地更加莊重。頂面上方是同樣方正的壺頸部,邊緣線條與壺身頂面形成了自然的過渡。方形的壺蓋置于頸部之上,壺蓋中央的橋型壺鈕同為方形,壺蓋上方的四角與壺鈕上方的兩角都是圓潤的,表現出那藏于作品堅硬外表下的溫柔,似有“鐵漢柔情”的魅力。
壺嘴垂直鑲嵌于一側壺面上半部分,也是四方形的,整體的線條走向富于曲線美,對側的把手則十分方正,與壺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剛一柔盡顯作品的心胸。
在壺身正面,作者運用陶刻工藝裝飾了兩個文字和落款,并分別用墨色與鮮紅色進行點染,使文字更加凸出。陶刻文字的融入使作品更富于文化氣息,那蒼勁、清晰的筆畫展現出紫砂壺陶刻工藝的特征,也提醒人們做人要清白、做事要踏實,與“亞明四方”這一款式的內涵是相符合的。
“亞明四方壺”以清晰的線面結構設計告訴人們要愛憎分明,標致的造型象征做人要有最基本的原則和底線,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凈凈做事。這種清白正直也絕非不近人情的,而是處處流露出中國人骨子里特有的溫良,這從壺稍顯圓潤的棱角就可以看出。作者傳承了這一經典款式,也是對中華民族優良品格的弘揚,在前人奠定的基礎上發揮藝術個性,展現了“亞明四方”的獨特氣質與精神內涵。
“亞明四方壺”再現了經典款式的風采,充分展現了紫砂四方壺的造型結構特征和陶刻裝飾技法的特點,弘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亞明四方壺”的正直之美與獨特氣勢,也證明了紫砂壺經典款式對于紫砂壺藝術發展和中國精神文化傳播所具有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