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江蘇寧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指揮調度中心 張煒



近年來,江蘇寧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杭公司”)秉承江蘇交控數字化轉型戰略目標,做到五個堅持——堅持“以我為主”的發展道路,堅持“集中統一”的建設理念,堅持“開放融合”的合作態度,堅持“敢于突破”的創新精神,堅持“腳踏實地”的匠心品質,把握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機遇,識困局,謀破局,開新局,積極探索獨具寧杭特色的數字化轉型之路。
作為一家運營近20年的路橋企業,近年來,寧杭公司深刻意識到,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數字化轉型不再是選擇題,而是勢在必行的戰略行動。在轉型的路上,首先需要解決好幾個最為迫切的問題。
數字化轉型與公司各部門息息相關,涉及人、錢、設備,牽一發動全身,還需要聯動各層級人員。從目前來看,公司為什么轉,怎么轉,目標是什么,要達到什么效果?對這些問題,全公司仍然缺乏共識。
十幾年前的路網設計已不能適應今天的交通發展形勢。如今,寧杭公司部分路段的道路通行能力與服務區接待能力已接近飽和,甚至超負荷運營;設施設備新舊不齊,傳統設施數字化水平不高、精度不準。
對于數字化轉型的理念,不少人概念模糊,或者存在片面理解,認為數字化轉型就是搞搞技術應用,對數字化的理解局限于信息化或對IT系統的升級與擴展,沒有認識到數字化轉型是企業長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直以來,寧杭公司更傾向于對技能型人才與管理型人才的培養,但對信息化、數字化人才的關注度不夠。盡管各部門都在開展信息化建設,但從實際運作來看,嚴重缺乏相應專業人才。如果人員對基礎知識都一知半解,全面轉型將舉步維艱。
寧杭公司各部門雖已認識到信息化建設對工作的推動作用,并已積極開展自身業務范疇內的信息化建設工作,但由于缺乏總體戰略規劃,導致各模塊分散且缺乏連接點,成為一個個“信息孤島”,聯動不足,集成有限。
針對上述問題,寧杭公司深入研究,明確了“破局”方向。
寧杭公司積極應用“云大物移智”等數字技術,推進數字化綜合管理平臺建設。依靠江蘇交控“六朵云”數據與“新基建”底座,將各類數據匯至平臺池內。
目前,寧杭公司的數據應用更多表現為單一系統與碎片化應用。為此,在廣度上,要把更多內容納入統一平臺;在深度上,要深入融合使用這些內容。目前,寧杭公司營運條線的收費、調度、稽核與運維數據已實現了互聯互通、統一集成與共享應用。
下一步,寧杭公司將把寧杭調度指揮中心升級打造為寧杭數字中心,各服務區數據與部分人力資源數據也將被打通匯入數字中心,并以此搭建出“數據管理駕駛艙”。未來,數字中心的重點任務將是實現要素全覆蓋與數據全共享。
寧杭公司將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引入運維管理,注重從系統要素、結構功能、運行機制、過程結果等層面進行全周期統籌和全過程整合。
目前,寧杭公司設備云管理平臺已經上線,該平臺有四大亮點:一是將設備、工單、考核、成本管理集成在一個數據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統中,生成設備全生命周期檔案;二是通過線上審批與全天候數字化管理,對運維流程實施再造,實現各環節間無縫對接,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維修效率;三是加強預防性管理,科學合理地編排三大系統巡檢計劃,提前規劃好針對故障問題的預防和消減工作,促使運維人員提高巡檢工作質量;四是通過對各類運維數據的分析,為日常業務管理、預防性維護、設備選型決策等提供支撐,促進決策更加科學、精準,實現設備管理從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的轉變。

這四大亮點確保了“智慧運維”管理體系從前期預警研判、中期應對執行到后期復盤總結,各環節均能運轉高效、系統有序、協調配合。
數字化轉型除了要解決技術層面的問題,還需要促進全員形成數字化意識。寧杭公司2021年建立的機電運維信息化培訓中心,集成了展覽、培訓、研發等模塊,并與江蘇交控信息中心、江蘇省高速聯網中心、江蘇交控數字交通研究院、華為公司簽訂了專項培訓戰略合作協議,后期還將在培訓的全面性與能動性上逐步推進,讓運維培訓中心成為寧杭公司員工數字化意識的土壤與數字化人才的搖籃。
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寧杭公司深刻認識到,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不只在技術層面,更關鍵的因素是人、組織和管理模式;轉型過程中,企業的基本業務邏輯、業務流程是基礎,數據是核心,由數字構成的虛擬世界必須與現實世界“同頻”;對于原有信息化基礎,不能盲目上線“改造”,也不能倉促采用新技術,否則又會出現新的“信息煙囪”,應從業務本質著手解決問題,充分“利舊”,保護現有資產,謹慎對待“推倒重來”;找到適合的、系統化的方法,比單純依靠“人才”要現實;建立合理的體制,比“運動式”搞項目重要得多。
實踐表明,真正的數字化轉型要實現思維認知的變化。評價轉型的成效,應該重點看有沒有真正理解數據驅動與集成創新的含義,是不是通過全業務鏈的視角去看待各運營模塊,能不能以賦能、開放、生態協同的方式構建起數字化系統。
下一步,寧杭公司要打開“新局”,主要會向著三個目標發力:讓數據“跑起來、用起來、活起來”,讓運營“更集成、更互聯、更智慧”,讓保障“更持續、更牢固、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