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菡
新聞宣傳工作在當代國家治理、社會運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中國人民接續奮斗的近百年歷程中,始終把“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作為新聞輿論工作的基本原則,成為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中的一條基本經驗。高校是積極推動黨的理論創新的重要基地,也是意識形態領域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前沿陣地。在高校新聞宣傳工作中,新聞宣傳工作者要堅守主流價值觀、立足新聞實踐、聆聽師生關切,重視宣傳工作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和思想引領的作用。
做好高校新聞宣傳工作是一項具有長期性復雜性特征的系統工程,加強宣傳思想陣地建設,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是落實好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各項任務的基礎,也是關鍵。要與時俱進推進校園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形成立體化交叉覆蓋的全媒體時代。全球化帶來的多元價值觀和文化思潮,正在博弈與碰撞中沖擊人們的傳統觀點,動搖著人們的價值觀,高校作為思想和文化的匯聚之地,思想活躍前衛的青年學子最容易感受到這種思想觀念的激蕩與碰撞,如何因勢利導推進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學生思想水平,一直是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研究課題。在新形勢下,高校宣傳工作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開展創新研究,服務高校師生,推動形成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校園輿論場。為保證新聞宣傳效果,如何在堅持真實性,反映客觀實際的基礎上增強校園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是擺在高校宣傳工作者面前的又一重大課題。
當今世界瞬息萬變,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和社會價值取向多元多樣多變的態勢,以互聯網、自媒體為標志的信息傳播格局和社會輿論生態已與過去大相徑庭。高校新聞宣傳工作面臨的新問題層出不窮,挑戰前所未有。新形勢下傳統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存在以下薄弱環節:
(一)缺少與受眾之間的連接互動
隨著信息傳播方式的變革,信息的傳播速度成裂變式增長,信息內容也極大豐富,師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日益多樣化,高校新聞宣傳工作者不再占據信息傳播的權威地位,單向傳播效果較為受限,傳播影響力也日漸削弱。
(二)傳統宣傳模式在時間和空間上受限
傳統高校新聞宣傳渠道主要為校報、廣播電臺、官方網站等,宣傳模式單一固定,無法滿足師生個性化的信息需求。相較之下,新興的自媒體可以把分散的個體最大程度地連接在一張巨大的虛擬網絡上,使得超越時間和空間的交流成為可能。自媒體的出現更是把大學生的現實生活環境與網絡虛擬環境高度融合,形成一個信息傳播更加迅速的交叉空間,對傳統宣傳模式產生了較強的沖擊。
(三)難以精準定位目標受眾
在信息傳播渠道較為單一的時代,師生獲取信息方式以被動接收為主,因而傳統的高校宣傳教育工作可以在特定的條件下針對固定師生受眾開展。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個體活動具有了隱匿性的特點,即大學生都是以虛擬的身份出現在互聯網上,使得新聞宣傳工作者難以精準定位目標受眾群體。
做好高校新聞宣傳工作,關鍵在人。當今高校新聞宣傳工作是在社會思潮多樣化和信息獲取自主化的時代背景下開展的,學生掌握的信息往往是教師不掌握的,他們的思考角度往往是與教師不同的,因而授課教師在對學生三觀的塑造和人格的培養方面能夠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受到局限。在這一形勢下,做好新聞宣傳和校園輿論引導工作,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和人格教育起到助推作用。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高校在新聞宣傳工作中既要批判錯誤思潮,又要構建有說服力的理論體系;既要傳播經典論述,又要探索新的觀點學說;既要講理論,又要闡釋現實問題。因而高校必須組建一支素質強業務能力過硬的新聞宣傳工作隊伍以保證宣傳工作質量的穩步提升,這對高校新聞宣傳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新形勢下做好高校新聞宣傳工作,新聞工作者要具備堅定的政治信仰、過硬的思想素質、扎實的業務功底、豐富的知識儲備、高度的新聞敏感和工作使命感、強烈的創新意識和服務意識。
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創新首先要更新宣傳工作理念。在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融媒體的聯合助力下,全媒體時代應勢而來,網絡信息井噴式爆發,深刻地改變了我國的媒體生態與傳播格局,信息傳播已日益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新聞宣傳早已不是宣傳工作者居于信息權威地位進行居高臨下的說教和灌輸,更多的是在大數據的指引下精準定位目標受眾,然后投其所好、潤物細無聲地達到宣傳目的。在這一背景下,高校由特定部門獨立開展宣傳工作的傳統做法顯然已經不合時宜,要創新宣傳工作理念,革除舊的體制機制,為開展新聞宣傳工作提供更為廣泛的支持。要大膽開展工作,以學校宣傳部門為主導,積極鼓勵帶動全校各個部門甚至師生受眾都廣泛參與到宣傳工作中,建立立體化全方位的宣傳格局,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同時要強化為師生服務的意識、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宣傳工作開展過程中注意總結經驗,聽取師生建議,改進工作方法,穩步提高宣傳質量,增強宣傳效果。
當前高校教師來源構成日趨多樣,具有海外學習工作經歷的教師比例明顯提高,教師群體面臨的工作競爭壓力和現實生活壓力明顯加大,思想的獨立性、多樣性、差異性特征有所增強。“00 后”開始成為大學生主體,作為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階段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的個性更加鮮明,視野更加開闊。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極強,網絡中的各種輿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思維習慣、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大數據研究和大規模在線教育“慕課”的快速興起,顛覆了傳統教育模式,影響著全球教育格局,也必然對師生思想行為帶來深刻影響。面對這些新特征和新趨勢,高校新聞宣傳工作者必須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在選題策劃、新聞點挖掘中做到有的放矢。要通過多種途徑,及時了解師生最新思想動態,傾聽他們的心聲,反映他們的訴求和期盼。

理念創新是新聞宣傳工作創新的先導,要始終保持思想的敏銳度和開放性,勇于打破陳舊觀念束縛和傳統思維定式,把思想理念從不適應時代要求、不利于工作發展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以思想認識新飛躍打開新聞宣傳工作新局面。手段創新是宣傳思想工作創新的主要內容,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師生”的原則,努力探索更加有效的工作途徑,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占領信息傳播和思想輿論的制高點。宣傳思想工作的基礎在基層,基層工作創新是宣傳思想工作保持旺盛活力之源,要著力培養一支熟悉基層、勤于奉獻、敢于創新的宣傳骨干隊伍,建好一批基層宣傳思想工作的平臺和陣地,建立一套推動基層宣傳思想工作發展創新的有效機制。
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必須貼近師生實際、貼近校園生活,切實反映師生關切,將解決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宣傳思想工作不能脫離實際問題而開展,要通過具體實踐,將思想層面的教育引導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當前高校綜合改革正在深入推進,師生群體面對的競爭發展壓力日趨加大,校園之中的利益沖突、矛盾糾紛呈易發多發趨勢。高校在開展新聞宣傳工作的過程中要做到貼近學生、關心學生,了解學生所想所需,幫助其解決在新形勢下所面臨的新問題,正確引導他們向上向善,幫助其樹立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找準宣傳思想工作的切入點,因勢利導、有針對性的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力,切實增強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實效性。要正視師生群體思想問題背后的現實問題,進一步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完善師生利益訴求表達和溝通協調機制,維護師生正當權益,確保師生依法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及時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切實推動和諧校園建設,營造心情舒暢、生動活潑、奮發向上的校園氛圍。
綜上所述,高校一直以來都是思想政治、輿論宣傳工作的重要陣地之一,校園媒介則是高校與社會之間進行信息傳遞、溝通交流的重要中介。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在塑造學校良好形象、引導正確輿論、傳遞正能量、傳播學校精神文化、推動學校建設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是加強師生思想道德建設,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促進高校對外交流合作的重要推動力。在社會思想空前活躍激蕩的新時代,在西方加緊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背景下,高校新聞宣傳工作應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不斷創新宣傳理念和宣傳手段,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在培育時代新人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