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義芳
(吉水縣螺田鎮行政服務中心,江西吉安 331615)
螺田鎮位于吉水縣東南部,東南與永豐縣古縣、藤田、瑤田、沙溪接壤;西北部與本縣白沙、冠山相鄰,距縣城68 kg,總面積199 km2,鎮區面積2 km2,常住人口1.7292萬人,轄15個行政村,145個自然村。是一個“屋靠山林、面朝田”的典型丘林之鄉。全鎮耕地總面積2 815 hm2,其中,水田總面積2 251 hm2;旱地349 hm2;林地14 700 hm2;是林多、地少;水田多、旱地少的山區鄉。
境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春夏潮濕多雨,秋冬干燥少雨,年降雨量在500 mm左右,無霜期長達216天,年平均氣溫18.3℃。螺田鎮水土資源豐沛,是吉水唯一的適宜大蒜種植地。境內70%農田主產水稻,水稻收后首選大蒜秋冬季輪作。
螺田大蒜的原有特征特性是:“紅皮蒜、濃香型、辛辣味”其次是蒜苔口感細賦香甜。這些原質特征在幾百年的種植進程中可見:原有紅皮,現呈紅紫與白色二色交替混濁,蒜瓣大小均勻度、開花蒜與獨孤蒜占比等均略顯退化。至于“濃香、辛辣”的特征,目前尚無標準可鑒。
據悉,螺田適以“蒜稻”水旱輪作的耕地資源起碼是0.27萬余hm2,占耕地總面積的50%之多,目前全鎮僅有部分村有小規模種植,全鎮現有小規模加零星種植面積僅在300 m2左右。
縱觀六百多年的螺田大蒜生產史,其耕作技術仍停留在最原始最傳統的人牛作業不變,耗資、耗勞、成本一路攀升居高難下,是長期阻礙規模高效發展之根源。綜合人工作業10項費用共計7 201元,用工需要39天。
由表1可知,螺田大蒜確實存在“起步早,歷史久,技術老、成本高、效率低、品質退化、發展慢”之困局。

表1?人工作業工費明細
機械示范作業10項費用合計4 298元/667m2,合計用工11.5天(見表2)?!叭恕C”作業費互比:
1)用工:機械作業11.5天/667m2,人工作業39天,機械比人工作業下降27.5天,降幅70.5%。
2)費用:機械作業4 298元/667m2,人工作業/7 201元,機械比人工作業下降2 903元,降幅40.3%。
3)利潤:機械作業7 102元/667m2,人工作業4 199元/667m2,機械比人作業增值2 903元/667m2,增幅69.14%。
綜上,“人、機”示范作業費互比效應分析顯示:“用工成本、費用成本”及費后效益呈“兩降一增”的顯著效果。
機械與人工作業示范數據互比分析表明:不僅大蒜生產全程的“翻耕整地、機械剝瓣、機播與施基肥、機械收獲”四大主要環節能分別有效實現“降工、降本”,更重要的是大幅度縮短了作業時間,延長了大蒜的有效種植季節。

表2?“人、機”示范作業成本比較
螺田大蒜產業種植歷史之久,特別是近些年來還得到了諸多政策支撐,但規模效益不高,螺田大蒜始終不能成為當地人民持久致富的支柱產業。如果全面提升機械化生產水平,機械化作業全季耗工僅為11.5天/667m2,比人工作業最高耗工39天/667m2,下降到27.5天/667m2,下降幅度達70.5%。下降的雖然是幅度,但提升的是效益、爭取的是季節、贏得的是效益,為實現大蒜產業規模發展提供了力的技能支撐。
在省工、省時、省力,機械作業效力高的同時,播種質量高、行株距均勻、基本苗穩定、深淺一致、基肥均勻;機械采收損傷率低、“爭時,又掄季”是機械化作業的最大收獲與亮點。
從機械與人工作業效益互比顯示:機械作業費后凈產值提高2 912元/667m2;較人工增長69.5%。這個增幅是螺田大蒜六百多年的生產史上是空前的。如果能將蒜苔采收、蒜頭曬烘、追施肥料等其他人工作業工序全面用上機械化,效益提升更為可觀。產品市場競爭優勢顯著增強。成本下降將意味著價格調空空間增大,市場活力提升;物美價廉得以充分體現,能有力保障產品市場的主導地位;產品市場競爭優勢顯著增強。
螺田大蒜產業在推廣全程機械化生產的同時,還應以提升產品自身品質并行。品質是贏得市場之關鍵,螺田大蒜尤其是以由“紅皮、辛辣、濃香”原有三大品質特征文明于世,貴在協力恢復提升品質為重要抓手,做到“三盡”,即“盡快建立原種選育提純復壯甫,力爭外觀品質達到蒜苗紅皮凈一色,蒜種無開瓣;盡早恢復原有大蒜優良內在品質、盡快制定品質標準”,以品質優先是特有的產權法寶。通過品質優勢,做實做大做強螺田綠色大蒜產業。
一是播季。從機械化生產初試結果表明,在螺田境內適播大蒜的環氣時效應該在霜降至冬前,約45天左右,以機械化作業功率日播1.33 hm2,一機可完成播面60 hm2。全鎮15個行政村,以一機負責兩村,全鎮7~8臺機械至少在安全季節時效內完成播而1 066.67 hm2。面積比前人工作業翻了兩番。
二是收季。該鎮的大蒜茬口安排是雙稻或西瓜茬大蒜,頭季稻一般在4月底5月初栽插,而大蒜收后洽好是早稻直播或栽插利好時節,以示范結果表明,一機每天8 h收獲作業可完成0.67 hm2,一村一機即可完成以播種1 066.67 hm2收獲任務。
三是土地水旱輪作:稻、蒜水旱換茬輪作正因作物對水氣溫熱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又對土壤通透性得到良好的循環修復。
建產農機、農技兩套技術隊伍,分工合作,各司其職,探索和解決發展中的難點難題,為螺田紅皮大蒜實現產業發展行穩致遠,挖屈技術潛力,發揮技術引領作用。農機技術主要為作業安全運行,生產布局,技術安排、機械維護、保修、保養,服務保障履職盡責;農業專業技術方主要為解決好綠色生產,品質復壯,及產業發展全過程技術環節中的重點難題,探索和完善一套符合螺田大蒜產業新模式。
堅信螺田的綠色大蒜產業,通過謀劃全程機械化的輕簡高效之路,勢必為實現全面提質增效,必將成為當地人民持久致富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