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江,李玉清,王 明,李寶玉,馬永財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黑龍江大慶 163319)
專業認證是對高校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狀況實施的一種外部評價,旨在證明高校專業達到既定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引發了高校對專業核心內涵的新思考[1]。課程達成度評價是專業工程認證的核心內涵之一[2]。學生畢業要求的達成實質上依賴于各理論課程、實踐環節、實驗課程的培養目標的達成。同時對課程體系進行持續改進提供依據[3]。可見,課程達成度評價對于合理判別學生學習效果、畢業要求達成情況,完善課程體系,改進課程教學內容具有重大意義[4]。
《機械制造工藝學》作為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在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該課程由于基礎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而受到眾院校的青睞,學生可以通過課程的學習,掌握機械零部件加工與裝配的專業基礎知識,也可以鍛煉實際操作能力,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開展課程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的核心要求,是體現工程教育專業持續改進效果的重要環節。本論文從機械制造工藝學考核評價體系入手,開展課程改革與實踐,并應用于機械系2015、2016級畢業生,為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考核評價的改革與實踐提供參考。
目標1:掌握機械制造工藝學的基礎知識,能將其用于解決機械加工過程中的工藝問題;目標2:能夠應用機械加工的相關知識,分析機械加工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并獲得有效結論;目標3:能夠針對機械加工過程中的技術問題,結合設計任務的要求,設計合理的機械制造工藝流程;目標4:能夠應用工程科學方法對機械加工工藝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解釋和總結,并獲得合理有效的實驗結論。
指標點1-3:具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領域相關的工程基礎知識,并能將其用于解決農業裝備設計制造及復雜機械工程問題;指標點2-3:能夠通過文獻檢索、資料分析等方法,考慮設計、制造、使用的影響因素,通過方案對比,研究解決復雜機械工程問題的合理方案,并獲得有效結論;指標點3-1:能夠針對特定需求進行工程技術問題的提煉和描述,識別設計任務的各種制約條件,確定相應的工程設計目標與合理的設計技術指標;指標點 4-3:具備基于工程科學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解釋和總結的能力,并通過信息綜合獲得合理有效實驗結論的能力。

表1?課程教學目標與畢業要求指標點關系矩陣表
按照畢業要求指標、課程目標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授課、評價方式,建立課程目標達成要求及評價內容如表2所示。

表2?課程目標達成要求及評價表

表3?2015、2016級畢業生目標達成度評價結果對比表
分析2015級畢業生目標達成度評價結果為:指標點1-3的評價值為0.75,試卷得分率為0.70,說明學生對本課程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相對較好,能夠用解決機械加工過程中常見的工藝問題。指標點2-3的評價值為0.66,試卷部分得分率為0.60,說明學生對機械加工過程影響因素的分析能力相對較差,需要在下一輪的教學中進行改進和提升。指標點3-1的評價值為0.46,試卷部分得分率為0.22,該部分試卷題目難度相對較大,同時說明學生在解決機械加工工藝過程設計的相關問題時,能力嚴重不足,需要在下一輪的教學中重點關注。指標點4-3的評價值為0.85,說明學生根據實驗方案利用機械工程領域相關的測試、檢驗、控制等實驗原理正確進行實驗的能力達到了預期。通過以課程目標為依據,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應用機械加工工藝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針對學生分析能力和設計能力較差的問題,加強相關方面的訓練,增加課堂講解和討論,增加分析和設計的作業量,從多個環節輔助提升學生對機械加工工藝過程與工藝系統的分析和設計能力。2016級畢業生目標達成度評價結果得到顯著的提高。
本文建立了《機械制造工藝學》課程達成度評價體系。對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2015、2016畢業生的課程達成情況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該評價體系能夠有效評價該課程的達成度情況,獲得結果能識別出課程的短板并加以持續改進,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對于保證課程目標的達成和畢業目標的達成具有顯著的作用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