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紅英
中交一公局廈門檢測技術有限公司(361021)
我國地域廣闊,公路工程的建設廣泛而復雜。瀝青路面與其他路面相比較,具有抗滑性強、使用年限長、性能優良等特點,因此瀝青路面在公路工程建設中被廣泛推廣使用。以往瀝青路面鋪設主要采用熱拌瀝青技術,在鋪設過程中,溫度較高,散發出大量瀝青煙,對周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1]。經過技術創新,溫拌瀝青技術可有效降低施工溫度,減少有害物質的散發,并保證了路面性能,展現出明顯的節能性和環保性。
溫拌瀝青混合料簡稱WMA。該技術的原理主要是瀝青混合料在保證瀝青混合料性能的基礎上,通過采用物理、化學反應的途徑,降低瀝青黏度,從而降低瀝青混合料拌和、攤鋪、碾壓等施工工藝的溫度需求。溫拌瀝青技術是熱拌瀝青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作為新的技術工藝,所應用的材料及制備技術雖有較大程度的不同,但從整體上看,溫拌瀝青技術的路面施工質量不低于熱拌瀝青路面施工質量。甚至可以說,該技術的發明及應用,不僅達到了施工的效果,也實現了節能環保的目的。
目前,溫拌瀝青技術大致有四種技術手段,分別是瀝青礦物法、有機添加劑法、泡沫瀝青法及表面活性法。具體來講,第一種類型指的是在混合料生產過程中加入合成沸石等礦物粉末,使其發泡。第二種類型指的是在混合料中添加適量的有機降黏劑,其目的是為了有效降低瀝青同礦料的黏附性,從而更好地實現溫拌效果。但正常來講,此類降黏劑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蠟的成分,會影響到路面的使用性能,有待于進一步探討。第三種類型主要指的是通過加入適量的溫拌材料,使瀝青發泡,從而達到降溫的效果。第四種類型指的是在混合料拌和過程中添加適量的表面活性劑,使瀝青黏度有所降低,從而達到溫拌的目的[2]。
優選瀝青膠結料為SBS 改性瀝青,主要性能技術項目檢測試驗數據見表1。
表1 瀝青主要技術項目
優選石灰巖,使用的規格分別為3~10 mm,10~17 mm 及17~25 mm 三種。
優選5%的Evo-DAT 型溫拌劑,主要性能項目檢測試驗數據見表2。
表2 溫拌劑主要技術指標
用以上溫拌瀝青材料為試驗樣品,進行馬歇爾穩定度、孔隙率、流值、飽和度等瀝青混合料性能進行試驗,數據結果見表3。
表3 溫拌瀝青混合料性能指標
莆炎高速公路三明境尤溪中仙至建寧里心段YB3 合同段起于尤溪中仙,終點位于大田奇韜,線路長42.925 km,項目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主線路面面層結構層形式:4.5 cm 中粒式改性瀝青抗滑表層,AC-16C+5.5 cm 中粒式改性瀝青AC-20C 下面層。為了能夠有效減少公路有害物質的排放,降低路面病害的發生,提升路面的使用性能,確保道路行車安全,該高速公路決定使用溫拌瀝青技術。
3.2.1 施工準備
在正式施工前,必須做好各類材料的性能檢測,若材料性能未達到施工標準則禁止入場施工。同時,技術人員必須對公路的下承層結構做好檢測,若其相關技術指標達不到施工要求,則施工必須按下暫停鍵,待處理后,經檢測合格,進行清理后,方可以正常施工[3]。
3.2.2 溫拌瀝青混合料拌和要點
為了有效提高施工質量,公路工程在施工過程中主要采用間歇式拌和方式,在拌和設備中安裝自動加料裝置,同時配合計算機控制,準確控制溫拌瀝青添加劑投入量,從而保證混合料中各種材料的配比達到施工標準。
瀝青材料添加后先灑水處理,靜置5 min 再進行拌和,以達到均勻狀態。在施工過程中,瀝青混合料的拌和和灑水面積、時間都要保持一致,才能為保證后續施工質量提供基礎。
預留直徑小于30 cm 的排氣孔,保證瀝青混合料在拌和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和水汽及時散發。通常情況下,排氣孔預留在拌和設備的上半部分,既能保證排氣充分,也能為后續施工提供方便。
水汽散發過程中,會夾帶部分粉料,造成粉料占比的降低,應不定期加入適量的礦粉。同時,為了減少瀝青混合材料滴漏的情況發生,在混合料拌和過程中,待水汽完全散發后,也應加入適量礦粉,保證粉料在混合料中的占比不變。
為了減緩瀝青混合料的拌和過程,還要在拌和的全程定時添加一定量的纖維材料,從而保證溫拌瀝青混合料到達施工現場時符合施工的要求。
3.2.3 混合料的運輸
溫拌瀝青混合料和普通瀝青混合料運輸方式相同。運輸需要采取自卸車的運輸方式,數量上則需要視攤鋪機能力及運輸距離決定。材料供應必須及時充分,為了避免混和料黏附運輸車廂,應在車廂內壁均勻涂刷隔離油。為了降低離析現象的出現,在裝車時應遵循前、后、中的順序。為了有效避免混合料失溫失水,待裝車完畢,應該采取帆布覆蓋車廂。同時,在進場時應該及時清理車輪所附著的垃圾雜物,并同攤鋪機保持10~30 cm 距離。
3.2.4 瀝青混合料攤鋪
攤鋪施工前30 min 需要預熱熨平板。做好預熱工作,可以避免混合料攤鋪過程中出現離析,減少裂縫。攤鋪溫度不得低于135 ℃。為了使攤鋪均勻、連續,確保施工質量,供料必須采用專門供料設備。同時,若施工過程中發現接縫、邊緣等處缺料無法達到施工要求的現象,必須及時采用人工方式及時進行處理和補救,以避免質量隱患。
3.2.5 混合料壓實施工要點
該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單位根據具體施工情況,決定采用兩臺20 t 鋼輪壓路機,以確保在工期內順利完成壓實作業。
溫拌瀝青混合料壓實有初壓、復壓、終壓三個階段。在初壓階段,初壓段落長度應小于30 m,用鋼輪壓路機碾壓2~3 遍,溫拌瀝青混合料溫度宜控制在125 ℃左右,碾壓速度宜選擇在3.5~4.5 km/h。初壓結束后應及時進行復壓,復壓階段采用輪胎壓路機碾壓3~5 遍,碾壓速度宜控制在2.5~3.5 km/h。最后,終壓階段選擇鋼輪壓路機,碾壓速度控制在2.5~3.5 km/h,碾壓2~3 遍。終壓結束后,瀝青路面溫度不宜低于70 ℃。
在高速公路路面壓實過程中,技術人員應時刻觀察碾壓效果,為防止壓路機輪胎出現黏輪現象,需要在振動壓路機水箱中加入適量表面活性劑。
莆炎YB3 路面施工完成后,使用鉆芯取樣的方法進行路面性能檢測,并對公路路面有害物質的排放進行相應指標的檢測,具體情況見表4、表5。
表4 混合料芯樣性能指標
表5 有害物排放檢測數據
經過檢測可以看出,溫拌技術應用的路面性能滿足施工要求,且能夠有效減少瀝青煙、含苯化合物等有害物質的排放量,顯示出明顯的節能性和環保性。
施工過程,嚴格控制溫度,做好詳細的記錄,以備必要時進行數據分析,及時調整數據,改進施工技術和工藝,以確保施工質量。
建立相關的施工數據庫,及時發現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對施工質量進行有效的控制和把控,以確保工程的質量。
混合料的拌和、運輸、攤鋪及碾壓等過程中,控制的重點主要集中于溫度方面,并盡可能避免離析。相關人員應實時對混合料進行抽檢,以確保其質量符合施工的標準和要求。
基于溫拌瀝青技術的路面施工,路面性能指標滿足要求,可有效減少有害物排放,既保證了施工質量,也促進了環保節能,應該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