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邢曉靖
為防止尖端技術流向中國,日本和美國政府正在商議設立用于限制尖端技術出口的新框架,日媒認為這或將發展成為遏制中國崛起的“現代版出口管制統籌委員會(又稱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日本國內擔憂此舉會對日本企業造成負面影響。對此,日本問題專家1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日美搭建所謂“新框架”牽制中國的意圖比較明顯,但實際操作層面困難,重重,不一定能達成太多實質性內容。
據日本《讀賣新聞》10日報道,多名相關人士透露,雖然限制尖端技術出口的新框架尚未確定具體受限對象,但可能包含半導體制造設備、量子密碼、一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
報道聲稱,中國正在推進“軍民融合”戰略,利用民間的尖端技術提升軍事力量,將從他國進口的產品用于本國技術開發,強化經濟、軍事等能力,日美兩國政府對此十分戒備。美國國會此前聲稱“美國的半導體設計軟件被中國
用于武器開發”,另有觀點宣稱,日本、荷蘭的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帶動了中國生產力的增強。報道稱,白美搭建限制尖端技術出口新框架旨在防止尖端技術流向中國,同時也在尋求與歐洲志同道合的國家進行合作。
據《讀賣新聞》報道,盡管美國政府迄今為止已對華為等中國企業實施了嚴格的出口管制,卻仍然認為僅憑美國采取的措施不夠,有必要拉攏他國構建共同框架。日本政府也認為,與同樣擁有技術的國家構建新框架會更有效果。但此舉被指更容易對曰本企業造成負面影響。
實際上,日本和美國已經加入用于管制常規武器及兩用產品和技術出口的“瓦森納協定”,該協定本就不懷好意地妄圖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升級。而日媒稱,由于參與該協定的多國利害關系不盡相同,確定受限對象耗賽時間,日美要共筑新框架企圖加速確立出口管制體系。
曰美英澳等17國曾于1949年設立巴黎統籌萎員會,以防止技術流出從而幫:助原蘇聯等國家提升軍力,該組織已于1994年解散。《讀賣新聞》稱,日美政府此次要設立的新框架恐發展成為遏制中國崛起的“現代版巴統”。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王廣濤10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日美搭建所謂“新框架”牽制中國的意圖比較明顯。但從實力對比來看,中國不是當年的蘇聯,美國也不是當年的美國。在涉及出口管制的具體領域,日本和美國難以達成共識。若將該框架擴展至歐洲,更是難上加難。
王廣濤稱,想將新框架落地,形成針對中國的小圈子,在實操層面相當困難,無法與“巴統”相提并論。他解釋說,當年美國和蘇聯的經濟原本就處于剝離狀態,所以“巴統”可以發揮作用。但是現在,中國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均有著較為密切的經濟往來,'形成互相依賴的關系,實施“出口管制”絕
非易事。因此,雖然日美在輿論宣傳層面“拔高”這個新框架,但不一定能達成多實質性容。
對于日美試圖聯手打造“現代版巴統”的舉動,日本國內有不少批評聲音。日本著名經濟記者井上久男公開發表評論稱,若是形成這種框架,將為以中美為研發和生產基鋼的汽車制造等領域的日本企業帶來巨大的供應鏈管理問題。還有人認為,在嚴重依賴中國市場的情況下,根本無法實施出口管制措施,構筑類似于“巴統”的框架沒有任何實質意義。另有評論稱,日本政府有義務保護本國尖端技術,但更應從規范自身法律法規做起,沒必要專門針對中國或某個特定國家,更沒必要急于和美國打造所謂“現代版巴統”。
對此,王廣濤表示,這些日本國內比較理性的主張,反映出日本看待中國問題的復雜心態。中國和日本的經濟往來盤根錯節,相互依賴,在此背景下,若以修止尖端技術外流”為借口限制對華出口,相當于斷建日本本國企業的發展前景。理性的日本企業并不愿意看到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互損新框架。▲
環球時報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