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1月10日文章,原題:破滅的中國職業足球泡沫 中國的足球商業正在迷失方向。因球隊東家經營低迷,中國足球頂級聯賽中約7成俱樂部在球員工資的發放上出現問題。遇到麻煩的俱樂部東家大多是房地產企業。憑借雄厚資金實力引進國外優秀球員、號稱盛世的中國職業足球聯賽的泡沫已經破滅。
“訓練基地近期無法按時繳納電費。為節省訓練基地運營支出成本……”隸屬于中國超級(中超)聯賽的河北足球俱樂部2021年10月突然在社交平臺上宣布停止青年隊等部分活動。這則難掩困境的悲傷消息讓中國的足球迷們大感吃驚。
在1月4日閉幕的2021年賽季,中超聯賽16個俱樂新中至少有11個在工資發放上出現問題。這些俱樂部的東家大多是房地產企業。
中國最近一年對房地產行業加強監管,更嚴格地監管企業財務及通過金融機構融資等。陷入籌資困境的企業陸續出現。母公司等贊助商注入的資金減少給俱樂部經營造成嚴重打擊。問題根源在于中國足球俱樂部的收益平衡被打亂。
根據審計機構德勤的數據,從世界上收入排名前五的俱樂部銷售額構成(2018至2019年賽季)來看,電視轉播,權占33%,包括門票銷售在內的比賽日收入占18%。而據中國調查公司前瞻產業研究院調查;中國足球俱樂部的電視轉播權和門票銷售收入合計僅占不到10%o大部分依賴母公司等的贊助收入。聯賽過度依靠贊助商。
中超聯賽旗下球員的身價大幅縮水,原因是中國球員的競技水平遲遲沒提高以及歐洲、南美等外援的流失。足球運動在中國很受歡迎,但競技水平難提升。很多球迷開始放棄競技水平不見提高的國內聯賽轉而觀看歐洲聯賽。中超聯賽因水平低而難以聚集人氣,這使得聯賽赤身缺乏熱度,最終使得中國難以涌現本土的明星球員——中國足球聯賽正陷入這樣的循環。▲(作者比奈田悠佑)
環球時報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