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李一飛(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精神衛生科初級心理治療師)
李蔚(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指導專家·陳煒(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
郭起浩(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行政副主任、主任醫生、教授)
小張最近有些煩心事,他經常接到鄰居的電話,說70歲的父親出門又忘記帶鑰匙,回不了家。無奈放下手中的工作,火速回家替父親開門。幾次下來,小張懷疑父親是否得了人們常說的“老年癡呆”。細心觀察后,小張發現父親經常找東西,不是找老花鏡就是找手機。而且性格越來越固執,有時還會莫名發火,家里也沒有以前收拾得井井有條了,做的飯不是淡而無味就是咸得發苦。本來人稱“老克勒”的父親,現在變得不修邊幅,胡子拉碴。
小張陪父親去認知障礙門診檢查,接診的是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老年科認知障礙門診的李蔚副主任醫師。李醫生仔細詢問病史后,對小張父親進行了神經心理測驗和頭顱核磁共振檢查,結果很不樂觀:醫生診斷小張父親是阿爾茨海默病。
看到這個診斷結果,小張心中一沉。他早就聽人說過,阿爾茨海默病“治不好”,這可怎么辦?還好,李醫生告訴他,阿爾茨海默病雖然無法逆轉,但是在及時發現、及時診斷以后,能夠通過一些方法緩解患者癥狀,延緩疾病發展。不但能延長患者的生命,也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家屬的心理負擔和照料負擔。
在李醫生的指導下,小張幫助父親調整了生活方式,并進行了正規的藥物治療。很快,父親的怪脾氣得到了改變,記憶力的迅速下降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目前,關于阿爾茨海默病(AD)的致病機理有不同的假說,尚未找到準確答案。雖然目前仍沒有藥物能治愈AD患者,但是及早發現、及時干預,可以延緩疾病進程。以下八類AD的高危人群需要注意:“三高”人群、睡眠障礙人群、低教育文化人群、聽力喪失人群、吸煙和大量飲酒人群、缺乏體力運動的人群、缺乏社會交往的人群、情緒障礙的人群。
AD早期以記不住最近發生的事情為主要表現,找詞困難、詞不達意,不認識或者不知道常用的物品,外出容易迷路,變得容易發脾氣、固執、自私、不修邊幅、難以適應周圍環境變化等,逐漸發展到不能獨立生活,無法表達正常的思想,智能嚴重受損。
AD的患病率高,損害程度重,而且目前的治療方法單一,療效不理想,需要每個人提前引起重視。
當你發現自己或者身邊的親人做事情開始丟三落四,記不住東西放在哪兒,比如總是找不到鑰匙;感覺自己的思維能力變差,有很多任務變得難以完成,比如燒飯的口味變了,有些家用電器不會用了;總是記不清日期,說過的話很快就忘,甚至碰到熟人也想不起對方的名字;情緒起伏很大,甚至感覺像變了一個人;有時會有一些睡眠問題,有些會出現抑郁情況,變得郁郁寡歡……這時就要警惕是否是AD的早期癥狀了。
AD的治療藥物主要有膽堿酯酶抑制劑(多奈哌齊、卡巴拉汀等)、興奮性氨基酸受體拮抗劑(鹽酸美金剛),其他還有銀杏制劑及神經保護劑等。
如果患者同時合并嚴重精神行為癥狀,如幻覺、妄想、沖動、攻擊行為等,可以加用小劑量非典型(或新型)抗精神病藥以改善癥狀,減輕家屬照護壓力。若患者存在抑郁焦慮癥狀,也可以考慮加用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或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
除了藥物治療以外,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精神衛生科陳煒主任團隊在國際上率先開展個體化定位的經顱磁刺激治療新技術,在國內首先開展腦電反饋經顱磁刺激治療新技術,針對不同患者采用個體化的多種方案相結合方式,目前對AD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療效。
一些可能導致AD的危險因素是可以干預的,如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和血脂體重異常、2型糖尿病、吸煙飲酒、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等。
多項研究提示,中年期的高血壓會增加AD的發病風險。但是隨著年齡增長,血壓增高對AD發病風險的作用逐漸減弱,甚至發生逆轉。老年期低血壓不僅會促進AD的發生,而且會加重AD的臨床癥狀。
中年期的腹型肥胖會導致AD的發病風險增加59%,而老年期體重過低則與此后5~6年AD發病風險的增高相關。這種體重減輕的情況可能反映了認知功能減退對患者身體狀況的影響。
因此,合理控制血壓和體重,也能降低罹患AD的風險。


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篩查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