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公眾健康網
都說“一白遮百丑”,對許多女性朋友而言,美白是一項長期的追求。為了美白,一些人會想盡各種方法。所以,號稱能“一針速效美白”的“美白針”應運而生。然而,它真的有這么好的效果嗎?
其實,“美白針”并不是一類確定的產品,而是一種手段,即將美白藥物(最常見的核心成分為谷胱甘肽、氨甲環酸和維生素C)以靜脈點滴的形式注射進身體內,幫助細胞抗氧化,控制或減少黑色素的產生,從而實現美白效果。
“美白針”一般需要長療程使用,往往要經過1~2個月及以上時間才能見效。然而,因為“美白針”中的常見核心成分(谷胱甘肽、氨甲環酸和維生素C)是藥物,藥物都存在副作用,所以“美白針”也存在副作用。

維生素C維生素C有美白作用,但需要在濃度很高的情況下才能起效。然而,長期大量服用維生素C,有可能會引起泌尿系統結石、腹瀉、皮膚紅而亮、頭痛、尿頻、痛風加重、惡心、嘔吐、胃痙攣等問題,輕則會頭暈,重則可能患上維生素C缺乏病等。
氨甲環酸氨甲環酸的美白效果比維生素C強。但是,氨甲環酸是一種常見的止血藥物,能夠促進凝血。其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胃灼熱、月經量少、瘙癢、皮疹等。如果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閉經或形成血栓。一般不推薦高齡女性或者孕產婦使用氨甲環酸。
谷胱甘肽谷胱甘肽是很強的抗氧化劑,需要經常、大量地輸入才能起到美白效果。然而,長期過量輸入谷胱甘肽,可能會出現厭食、輕微惡心,乃至胃腸黏膜損傷和腎損傷等問題。

實際上,除了成分存在風險以外,“美白針”還潛藏著諸多安全問題。
有效性未知盡管“美白針”中所包含的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并能抑制黑素細胞中的酪氨酸酶,從而減少黑色素形成,從理論上來說,的確具有一定的美白作用。但是,這些有效成分主要針對特殊的色素性疾病,對于“美白針”整體的有效性,現在仍然缺少大樣本的、隨機“雙盲”的臨床研究。并且,藥物對黑色素的抑制作用只是暫時的,一旦停藥,有可能會再次復發。
尚無正規品目前,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并未批準“美白針”中的成分用于美容,也沒有批準國外的產品取得中國內地的銷售資格證。因此,市場上流通的“美白針”大多是“三無”產品,而且沒有明確的操作流程以及藥物成分說明,長期使用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乃至嚴重的并發癥。另外,有些機構的美容師連執業醫師資格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實施靜脈注射一類的醫療方法,實屬“招搖撞騙”。
配方存隱患“美白針”不存在固定的配方和劑量,所以其在成分配比方面有很大的隨意性。有些機構為了迎合顧客“速效美白”的心理,還會在“美白針”中額外添加激素或其他違禁成分。雖然可能有美白效果,但是這些危險的成分未經任何檢測或試驗,對人體健康存在很大風險。更有甚者自行購買藥劑,私下找人配藥注射,這無異于拿自己的生命在開玩笑。
以上種種都明顯揭示了“美白針”其實并不安全。那么,我們該如何面對“美白”這件事呢?
美白可以更安全想要讓皮膚變得白皙,其實也有安全可控的方式。1 防曬。首先,最關鍵的是防曬。使用各種防曬產品,如防曬霜、防曬傘、防曬帽等,可以從源頭上阻止黑色素的生成。2 涂抹。對于專攻美白的產品,我們應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因此,相比之下,以涂抹的方式進行美白,顯然比吃藥、打針、輸液都更為安全。建議選擇市面上合法合規的,針對不同類型的美白需求,添加了安全劑量的維A酸、熊果苷、壬二酸、煙酰胺等物質的美白產品。3 警惕速效白。選用美白產品,一定要選用正規廠家的產品,不能貪圖“速效美白”的功效。假如產品一涂完就變白,那么你可能需要注意額外添加的物質。因為美白不能一蹴而就,那些立竿見影的神奇效果,往往是產品內暗中添加的激素或鉛、汞等金屬在起作用,長期使用會損傷腎臟,導致皮膚出現嚴重問題。
白到發光只是一場夢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手段讓膚色變得白一些,但想要像廣告宣傳中說的“白到發光”,可能只是一場夢。因為從理論來說,人體膚色白皙程度的最大值就是大腿內側肌膚的顏色,而外觀膚色會受到影響(主要是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生活環境,基因起更主要的作用)。如果皮膚天生就比較黑,再怎么美白也有限度;假如是后天環境的原因,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必要時,可前往正規的醫院進行相應的防治。對于“美白”,我們也要減少一些不現實的預期。以目前的科技來說,美白治療的效果有限,大多是暫時的,在停止治療之后會隨時間推移而逐漸失去效果。
你真的需要美白嗎以白為美固然代表了某種審美,但是,在越來越多元化的現代社會,皮膚白皙并非唯一的美麗追求。雖然愛美并沒有錯,但是皮膚黑也并不是病。如果為了變白付出健康的代價,反而是得不償失。
與其將精力放在追求白皙上,不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皮膚的防曬與保濕,養成良好的飲食與作息習慣。通過自身的修復作用,肌膚也能夠重新煥發自然與健康的光彩。所以,比起愛美,我們更應該學會如何愛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