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讀者鐘先生問:我以前胃疼胃脹,吃了阿莫西林后,癥狀就好轉了。這次胃不舒服,去醫院的消化內科檢查,發現上腹脹伴反酸,胃鏡提示慢性胃炎,病理也提示有炎癥。原本我以為醫生會給我開消炎藥,但是醫生只給我開了抑酸保胃的藥。胃炎不是表示我有炎癥嗎,為什么不用消炎藥消炎呢?
上海市同仁醫院消化內科 劉婧答:
消化內科醫生常說的“胃炎”,是指慢性胃炎,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癥病變。慢性胃炎的癥狀并不典型,有些患者無任何癥狀,有些患者有消化不良的癥狀,如上腹不適、飽脹、疼痛等,可伴有反酸、噯氣、惡心、食欲減退,無明顯節律性。它可以通過內鏡檢查及胃黏膜活檢組織學檢查確診,分為非萎縮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
胃炎的“炎”,是指胃腔內的一層保護屏障——胃黏膜發炎了。如果把胃比作一間屋子,屋子里涂滿了酸,胃黏膜發炎就像是四周的墻皮,有的脫落了,有的發霉了,使屋子里的酸性物質進一步腐蝕墻壁內層。因此,胃黏膜發炎的治療方式主要是抑制胃酸(抑制酸性物質進一步產生)和保護胃黏膜(修補墻皮)。即胃炎消炎不是要消滅細菌、病毒,而是抑酸保胃。
可能有的人會有疑問,有時胃疼胃脹,吃了阿莫西林這類消炎藥后,癥狀好轉了,這不是說明消炎藥有效嗎?其實,胃內的酸性條件一般菌不能生存,但幽門螺桿菌能耐受酸性環境,定植在胃內進而損傷胃黏膜,使得胃黏膜發炎。所以,為了給胃炎病人提供更精準的治療方案,醫生需要檢測病人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而根治這種菌就一定需要消炎藥,比如阿莫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