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雪晴(長沙縣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
十月懷胎,瓜熟蒂落,爸媽聽到寶寶第一聲啼哭時,滿是歡喜。可時間久了,寶寶的哭聲讓她們越來越煩惱了,她們不懂寶寶,不知道寶寶想要什么。家長們該如何讀懂寶寶哭聲隱匿的信息呢?
寶寶餓了寶寶一般在吃奶后的2~3小時出現洪亮、有規律、急躁、節奏緊密的哭聲,同時寶寶的頭部會左右轉動,張開小嘴四處覓食。這時媽媽試探性地用手指按寶寶嘴角,寶寶會用嘴追手指(醫學上稱這種現象為“覓食反射”),這個時候給寶寶喂奶的話,寶寶便會停止哭鬧。
寶寶拉了如果寶寶的哭聲突然出現,小腳丫還不停亂動,此時寶寶可能是拉粑粑了。等換好干凈的尿布后,寶寶便會停止哭鬧。在便解前,寶寶有時會因為用力臉上表現出漲紅,有時又可能因為腸蠕動加快表現為哭鬧,有這些表現,媽媽都要注意寶寶是不是要拉粑粑了。
寶寶冷了如果寶寶的哭聲低、乏力、皮膚有花斑紋及發紺,嚴重時出現蒼白、全身蜷曲、動作減少等癥狀,很可能是寶寶太冷了,這時媽媽要視情況給寶寶加衣物,如果情況嚴重,就要帶寶寶去醫院看醫生了。
寶寶熱了如果寶寶的哭聲特別洪亮有力,且皮膚潮紅,面部可看到輕度出汗,嚴重時可出現輕度發熱,這時媽媽應檢查環境溫度是否過高,衣物包裹是否過多、過緊,適當松開寶寶的衣物或包裹后,過一會再復測體溫是否下降。經上述處理后,若寶寶仍有發熱或合并有反應差、吃奶不好等不適癥狀,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媽媽寶寶疼了在遇到疼痛刺激時,寶寶會大哭,常表現為陣發性尖叫,音調高亢。常見原因有腸痙攣、腸梗阻、斜疝坎頓、外傷等,有時會伴有嘔吐、腹脹、面色發青或發白、大汗淋漓、表情痛苦、煩躁不安等。出現這些情況,媽媽要及時帶寶寶就醫。
寶寶害怕寶寶會因為突然出現的聲音,或體位的變化而受到驚嚇,表現為雙臂舉起,呈擁抱狀,哭聲隨即出現,面部漲紅,此時媽媽輕拍安慰,寶寶的啼哭即可消失。

寶寶要抱抱寶寶的哭聲長短不一,無節奏感,哭哭停停,斷斷續續,一直得不到家人的擁抱時,聲調便逐漸提高,哭聲變為連續性,大人抱起安慰后可停止哭泣。
另外,在某些特殊疾病下,寶寶們也會發出特定的哭聲。例如,鼻塞呼嚕聲,如感冒、肺炎、扁桃體明顯肥大及腺體樣增生都可能引起,應高度警惕。腦性尖叫,表現為高尖叫聲,即爆發性突然哭叫,是病情兇險的表現。如顱內出血、腦水腫等危重顱內疾病的表現;另外,新生兒產傷、窒息也可引起腦性尖叫。
要想聽懂寶寶的語言,就要多多增加與寶寶的情感互動。通過細心的觀察和照顧,讀懂寶寶的需求并及時給予回應,讓寶寶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