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超 吳夢雷
(1.江蘇省邗江中學,江蘇 揚州 225009;2.江蘇省揚州中學,江蘇 揚州 225009)
2019年教育部考試中心頒布了《中國高考評價體系》,針對高考命題,提出了“一核四層四翼”的要求,其中“四翼”指高考命題須兼顧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回旋加速器工作原理對物理概念、科學思維的要求都很高,非常適合作為學習探索情境來考查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江蘇高考自“08方案”起,一直將其作為考查的重點,僅以計算題形式呈現(xiàn)的考題就呈現(xiàn)了3次.2021年是江蘇進入新高考的元年,第15題作為壓軸題,再次考查了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旨在突出理論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現(xiàn)代高科技的緊密聯(lián)系,是一道體現(xiàn)應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高品質試題.此類試題對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要求極高,筆者借助GeoGebra軟件直觀呈現(xiàn)了回旋加速器中粒子的運動軌跡,化抽象為形象,有效突破思維障礙,加深了學生對回旋加速器原理的認識.下面與讀者一同分析這道質量很高的高考試題.
例題.(2021年江蘇省高考第15題)如題圖1所示,回旋加速器的圓形勻強磁場區(qū)域以O點為圓心,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加速電壓的大小為U、質量為m、電荷量為q的粒子從O附近飄入加速電場,多次加速后粒子經過P點繞O做圓周運動,半徑為R,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時間可以忽略.為將粒子引出磁場,在P位置安裝一個“靜電偏轉器”,如題圖2所示,偏轉器的兩極板M和N厚度均勻,構成的圓弧形狹縫圓心為Q、圓心角為α,當M、N間加有電壓時,狹縫中產生電場強度大小為E的電場,使粒子恰能通過狹縫,粒子在再次被加速前射出磁場,不計M、N間的距離.求:

圖1

圖2
(1)粒子加速到P點所需要的時間t;
(2)極板N的最大厚度dm;
(3)磁場區(qū)域的最大半徑Rm.
解析:由題圖可知,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順時針方向的勻速圓周運動,利用GeoGebra軟件作出粒子的軌跡,如圖3.

圖3
設粒子經過n次加速到達P位置,速度為vP,

粒子加速到P點所需要的時間

相較于后兩問,第(1)問較簡單,考生即使無法正確找到粒子出發(fā)點,但只要了解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知道粒子的運動過程,畫出粗略的軌跡,就能正確作答.需要注意的是,粒子加速的次數(shù)容易出錯,應比半圓個數(shù)多1.
(2)設粒子經過n次加速后,半徑為rn,由(1)、(2)式,

粒子第n次經過D型盒邊界時,沿狹縫方向,距出發(fā)點的距離為

按圖3,n取奇數(shù),粒子在出發(fā)點右側;n取偶數(shù),粒子在出發(fā)點左側.每次經過加速,軌跡圓半徑均有一定程度放大,因此不難發(fā)現(xiàn)同側軌跡圓的圓心并不重合.如圖4所示,依據粒子運動規(guī)律,利用GeoGebra軟件的序列指令和映射指令可以作出粒子軌跡和圓心(圖4中靠得很近的點為相應軌跡圓的圓心).依題意,在P位置安裝一個“靜電偏轉器”,粒子經過以O為圓心的P點,通過GeoGebra軟件改變板N的厚度,可作出圖5至圖7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若極板N太厚,如圖7所示,板N的內側邊緣擋住軌跡Ⅰ,則粒子無法完成軌跡Ⅰ和軌跡Ⅱ而到達P點,所以極板N的最大厚度dm等于圖6中軌跡Ⅰ與軌跡Ⅲ的間距.因軌跡Ⅲ與軌跡Ⅰ的圓心不在同一點,所以dm≠而應該是


圖4

圖5

圖6

圖7
由(4)式知軌跡Ⅲ半徑

軌跡Ⅱ:

軌跡Ⅰ:

將rⅡ、rⅠ代入(5)式,得

第(2)問,考生所犯的典型錯誤是認為dm=誤認為軌跡Ⅰ與軌跡Ⅲ具有相同的圓心.本問注重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論推導能力,有一定的難度.
(3)未安裝“靜電偏轉器”,粒子過P點:R=得
安裝“靜電偏轉器”后,粒子在P點速率并不能突變,圓心由O突變?yōu)镼,半徑增大,向心力減小,所以“靜電偏轉器”施加沿半徑向外的電場力,使粒子在洛倫茲力和電場力共同作用下沿“靜電偏轉器”的狹縫運動.電場力、洛倫茲力均與速度垂直,所以粒子做勻速圓周運動通過狹縫,設粒子繞Q點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為rQ,

粒子通過“靜電偏轉器”狹縫從P′點再次進入磁場以圓心為O′做半徑為R的勻速圓周運動,如圖8所示.若磁場半徑較大,粒子可運動至D型盒邊界而再次被加速,為避免這種情形,需減小磁場半徑至圖10中兩個半圓形虛線所示位置,使粒子在再次被加速前射出磁場.通過GeoGebra軟件改變磁場半徑,可作出圖8至圖10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兩個半圓形虛線邊界即磁場邊界),由此可找出臨界條件:將粒子恰好能引出磁場,粒子軌跡與磁場邊界相切于G點.由幾何關系可知,此時O、O′、G三點共線.

圖8

圖9

圖10

圖11
為方便計算,利用GeoGebra軟件隱藏粒子運動至P點前的軌跡,得到圖11.由圖11可清晰得出磁場區(qū)域的最大半徑


將(7)、(8)式代入(6)式得


第(3)問通過巧妙地引入“靜電偏轉器”,重點考查了粒子在復合場中的勻速圓周運動、邊界磁場中勻速圓周運動的臨界問題等,有較強的綜合性,很好地體現(xiàn)科學思維和學科素養(yǎng).
小結:本題突出了“四翼”中的應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立足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重點考查動能定理、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運動規(guī)律.通過在粒子經過的P位置安裝一個“靜電偏轉器”,使粒子在再次加速前被射出磁場,構造了新的情境,著重考查學生的模型建構能力、推理論證能力,難度較大,學生在短時間內難以理清頭緒.通過GeoGebra軟件作出粒子的運動動態(tài)軌跡,并根據所求問題進行動態(tài)調整,可以化抽象為形象,使復雜問題變得簡單、直觀,學生更容易接受,同時也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養(yǎng)成嚴謹?shù)乃季S習慣,提升其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