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長江流域塑料大棚生姜栽培技術

2022-01-12 03:25:24汪李平
長江蔬菜 2021年22期
關鍵詞:生長

汪李平

姜,別名生姜、白姜、川姜、鮮姜等,是姜科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東印度和我國熱帶多雨地區。姜在中國、日本、印度栽培最多,歐美各國栽培較少。除東北和西北的寒冷地區外,我國各地都有栽培。

姜是一種產量高,食用范圍廣,經濟效益好的蔬菜。除熟食作香料調味外,可生食,可煮、炒,燒魚、燉肉,甚至素炒。還可以加工成各種姜制品,如糖姜、冰姜、醋姜、糟姜、姜芽、桂花姜、醬漬姜、干姜等,供人們四季食用,香甜脆辣,回味無窮,且久貯不腐。

姜的食用部分是根狀莖,有特殊的辣香味(姜油酮、姜油酚及姜油醇等),具去腥、除膻、淡臭的功效,是烹飪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調料,有“菜中之祖”之稱。姜還含有蛋白質、多糖、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據測定,每100 g鮮姜中含蛋白質1.3 g,粗脂肪0.6 g,碳水化合物10.3 g,不溶性膳食纖維2.7 g,鈉15 mg,鎂44 mg,磷25 mg,鉀295 mg,鈣27 mg,錳3.2 mg,鐵1.4 mg,銅0.14 mg,鋅0.34 mg,維生素A 28μg,硫胺素0.02 mg,核黃素0.03 mg,煙酰胺0.8 mg,抗壞血酸4 mg。

姜自古就被民間視為藥食同源的保健品,既是美味蔬菜,也是解除膻腥的調味品,同時還具有祛寒、祛濕、暖胃、加速血液循環等多種保健功能。祖國傳統醫藥學早將其列為傳統草藥。農諺云:“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大夫開藥方”“一片生姜,勝過丹方”“一杯姜湯,老少安康”。藥用姜以老姜為主,姜肉、姜汁、姜皮都具有藥用價值。

1 品種類型

按照完全成長的姜植株形態和生長習性,可分為疏苗型和密苗型2種類型。前者植株高大,莖稈粗壯,分枝疏少,肉質根莖簇生,姜塊肥大,節少而稀,多單層排列,如山東萊蕪大姜、廣州疏輪大肉姜等,此類品種纖維少、肉質嫩,適于作鮮姜種植;后者長勢中等,分枝力強,肉質根莖簇生,節多而密,雙層或多層排列,如余杭紅爪姜、永康五指巖生姜、衢州的白塢口生姜等,此類品種味較辣,品質佳,多適于山地種植。

我國各地姜的地方栽培品種較多,多以主產地的地名或根莖及姜芽的形狀和色澤來命名。按產地來命名的,如河南張良姜、山東萊蕪姜;按根莖皮色來命名的,如安徽銅陵白姜、陜西城固黃姜;按姜芽的形狀來命名的有竹根姜、鳳頭姜等;還有根據芽色來命名的,如浙江黃爪姜、福建紅芽姜等。

①紅爪姜 又名大蓮姜。南方各地常用品種。因分枝節處皮呈淺紫紅色,外形肥大如爪而得名。株高70 cm左右,長勢較強,分枝數疏少,姜塊皮色淡黃,肉質鮮黃,纖維少,辛味濃,品質佳;耐干旱,發病少,適應性強,產量高,單株根莖質量1 500~2 000 g。

②黃爪姜 浙江省臨平一帶農家品種。植株較矮,芽不帶紅色,姜塊節間短而密,皮淡黃色,肉質微密,辛辣味濃。單株根莖質量250 g左右。

③銅陵白姜 安徽銅陵地方品種,在安徽省栽培較普遍,是制作糖冰姜的上好原料。植株生長勢強,株高80~90 cm,且分枝較多,一般15~20枝。嫩芽粗壯,深粉紅色,根莖肥大,分枝較密,姜球呈雙行排列。鮮姜外皮光滑,呈乳白色至淡黃色,嫩芽粉紅色,比較粗壯。姜塊呈佛手狀形態,塊大皮薄,纖維含量少,肉質脆嫩,汁多渣少,具有較濃郁的芳香氣,辛辣味中等,品質良好。適于鮮食、腌制、糖漬等多種用途。單株根莖質量400~600 g,每667 m2產鮮姜1 500~2 000 kg。

④竹根姜 四川省地方品種。株高一般在70 cm左右,葉色綠。根莖為不規則掌狀,嫩姜表皮鱗芽紫紅色,老姜表皮淺黃色,肉質細嫩,纖維少,品質佳。一般單株根莖質量250~500 g。

⑤疏輪大肉姜 原產廣州市郊,株高60~80 cm,生長勢中等,肉質根莖簇生,分枝較疏,單層排列,姜塊肥大,嫩芽粉紅色,耐旱,忌水。皮、肉均呈淡黃色,味辣,纖維少,肉質嫩,品質佳。一般單株根莖質量1 000~2 000 g。

⑥密輪細肉姜 肉質根莖簇生,分生能力強,分枝較密,雙層排列。肉質致密,纖維多,味較辣、品質佳,肉與表皮淡黃色,芽紫紅,單株根莖質量750~2 000 g,耐旱,抗病。

⑦萊蕪大姜 植株高大粗壯,生長勢強,葉色深綠,株高80~90 cm,葉片大而肥厚。每株可分10~15枝,姜塊肥大,黃皮黃肉,表皮光滑鮮亮,肉質細嫩,辛辣味較淡。一般單株根莖質量800 g左右,重者在1 500 g以上。

⑧萊蕪小姜 為中國名優小姜品種,生長勢旺,葉色翠綠,株高70~80 cm。根莖黃皮黃肉,且排列緊密,節間較短,姜球上部鱗片呈淺紅色。根莖肉質細嫩,辛香味濃,纖維少,含水量低,品質優良。單株根莖質量300~400 g,重者在750 g以上。

⑨紅芽姜 分布在福建、湖南等省。植株生長勢強,分枝數多。根莖皮淡黃色,芽淡紅色,根莖肉色蠟黃,纖維少,風味佳。單株根莖質量可達500 g左右。

⑩鳳頭姜 因形似鳳頭而得名,主產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來鳳生姜因每柄有二三十頭,形如鳳凰頭,俗稱“鳳頭姜”),是來鳳縣民間經過長期選育穩定下來的地方優良生姜品種。其姜柄如指,尖端鮮紅,略帶紫色,塊莖雪白。鳳頭姜皮薄色鮮、無筋脆嫩、富硒多汁、辛辣適中、味美可口、開胃生津、風味獨特、醇香濃郁持久,為姜中獨具特色之佳品,在全國生姜品種中獨樹一幟,因而早已是東南亞市場青睞的暢銷品。因為來鳳縣有吃子姜的習慣,當地的鳳頭姜可分2次采收,一次是6~10月,可采收子姜;沒有采收完的子姜留到11月以后采收老姜,每667 m2子姜產量在1 000~1 500 kg,老姜產量在2 500 kg左右。

?白口姜 福建省地方品種。植株生長勢強,耐高溫。平均株高93 cm,地上莖粗約1.3 cm,單株分枝數9個。姜塊肥厚適中(直徑約2.5 cm),單層排列,呈不規則掌狀,表皮及姜肉均為淡黃色,鱗片紫紅色,芽粉紅色,姜塊肉質脆嫩、纖維少,辣味適中。一般單株根莖質量400 g左右,每667 m2產量1 500~2 000 kg。

?山農大姜1號 山東農業大學選育的大姜新品種,其葉片平展開張,葉色濃綠;植株分枝少且粗壯,地上莖分枝一般只有10~15個;根莖少而壯,姜塊大,姜芽肥壯,商品性狀好,辛辣味適中;抗寒性強,可適當提早種植和延遲收獲;一般每667 m2產量為6 000 kg,高產的可達7 500 kg。

?魯優1號 以萊蕪小姜為材料,通過秋水仙堿誘變選育而成的生姜新品種。植株生長勢較強,一般株高80~100 cm;葉深綠色,分枝少,每株10~13個分枝,屬于疏苗型品種;根莖黃皮黃肉,表皮光滑,肉質細嫩,辛香味濃;肉質根莖姜球數較少,排列緊密,節間長而疏,單層排列;平均單株根莖質量1 500 g左右,肥沃土壤栽培,每667 m2栽植4 500株左右,平均產量5 000 kg。

2 栽培特性

2.1 形態特征

生姜在植物學分類上屬于單子葉植物,它具有發達的根、莖、葉,很少見花、果。

①根 生姜是多年生宿根植物,它的根有2種。一種是纖維根,每株12~16條,潔白如線,分布在1尺(1尺=33.3 cm)之內的土層中,專吸收水分和養料,供應全株需要,同時還起著固定植株的作用。另一種是肉質根,每株9~15條,每條肉質根的長度為10~20 cm,粗度上看,細者如火香,粗者似筷,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營養,貯藏物質,供應植株生長發育的需要。總之,生姜的根系由纖維根和肉質根構成,因而,要求在土層深厚、疏松,富含有機質的土壤環境條件下生長。

②莖 生姜的莖可分為2種。一種是地上莖,高60~100 cm,極少數有130~160 cm,粗0.5~1.0 cm。地上莖長出地面,其基部帶有赤色,其余為綠色,地上莖著生葉片,它是輸送營養物質的渠道。另外一種是地下莖,肥大成不整齊的扁平形的根狀莖,表皮黃色或灰白色,群眾稱其為“根莖”,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姜。根莖上具有肥大的芽,栽植后可生長新的植株,植株的側面可以形成多次分枝,產生新姜,從而形成扁平的姜塊,就是人們栽培的目標產品。

③葉 生姜的葉片呈廣披針形,互生,排列成2列。每株生姜有葉片17~23片,葉長一般為16~26 cm,葉寬為1.5 cm左右,葉片比較薄,中脈較粗,葉緣呈微波狀,葉的背面有白色極細小的茸毛,葉正面光滑無毛,葉色呈淡黃綠色或綠色。葉脈均從主脈發出,葉舌很小,葉頂部平截或少凹,無葉柄或有而極短。葉片是生姜的重要器官,是制造營養物質的特殊“工廠”,主要參與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和呼吸作用。

④花 生姜的花似蘘荷花,一般開花者很少。即使開花也是極個別的,花的顏色呈淡黃色或紫紅色,花莛直立,從根莖上發出,高25~30 cm,被以覆瓦狀疏離的鱗片、穗狀花序,卵形或橢圓形,苞片卵形,長約3 cm,先縮具硬尖,橙綠色。

2.2 生長發育周期

姜為無性繁殖,播種所用的就是根狀莖。姜的根狀莖無自然休眠期。收獲之后,遇到適宜的環境即可發芽。根據生長特性和生長季節,生姜的整個生長過程可人為分為發芽期、幼苗期、旺盛生長期、根莖休眠期4個時期。

①發芽期 從種姜上幼芽萌發至第1片姜葉展開為發芽期。發芽過程包括萌動、破皮、鱗片發生、發根、幼苗形成等幾部分。生姜的發芽極慢,一般條件下,從催芽到第1片葉展開約需50 d。姜發芽期主要依靠種姜貯藏的養分發芽生長,因此,必須注意姜種的選擇。

②幼苗期從第1片葉展開到具有2個較大的側枝,即俗稱“三股杈”期,此期為幼苗期,需60~70 d。這一時期,由完全依靠母體營養轉到新株能夠吸收和制造養分。以主莖和根系生長為主,生長緩慢,生長量較小。但該期是為后期產量形成的基礎時期,在栽培管理上,應著重提高地溫,促進發根,清除雜草,以培養壯苗。

③旺盛生長期 從第2側枝形成到新姜采收為旺盛生長期。此期分枝大量發生,葉數劇增,葉面積迅速擴大,地下根狀莖加速膨大,是產品器官形成的主要時期。此期需70~75 d。前期以莖葉生長為主,后期以地下根狀莖膨大為主。在栽培管理上,盛長前期應加強肥水管理,促進發棵,使之形成強大的光合系統,并保持較強的光合能力;盛長后期應促進養分的運輸和積累,并注意防止莖葉早衰,結合澆水和追肥進行培土,為根莖快速膨大創造適宜的條件。

④根莖休眠期 姜不耐霜、不耐寒,北方天氣寒冷,不能在露地生長,通常在霜期到來之前便收獲貯藏,迫使根莖進入休眠。休眠期因貯藏條件不同而有較大差異,短者幾十天,長者達幾年。貯藏過程中,要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既要防止溫度過高造成根莖發芽、消耗養分,又要防止溫度過低使根莖遭受凍害。生姜適宜的貯藏溫度為11~15℃(5℃以下易受凍害,15℃以上姜易發芽),相對濕度75%~85%。

2.3 對環境要求

①溫度 姜喜溫暖,不耐霜凍。肉質根莖幼芽在16~17℃開始萌發,適宜發芽溫度范圍在22~25℃,高于28℃則導致幼苗徒長而瘦弱。莖葉生長期以25~28℃為宜,低于15℃或高于35℃則生長受抑,姜苗及根群生長減慢或停止,植株漸漸死亡。根莖生長盛期要求晝溫22~25℃,夜溫18℃以上。

②光照 姜喜陰涼,對光照反應不敏感,光呼吸損耗僅占光合產物的2%~5%,為低光呼吸植物。其發芽和根莖膨大需在黑暗環境進中行,幼苗期要求中等光照強度,不耐強光,在花蔭狀態下生長良好,旺盛生長期則仍需要較強的光照以利光合作用。長江流域夏季栽培應搭建蔭棚或安排在瓜果棚架下生長。

③水分 姜根群淺,吸收水分能力較弱,且葉面保護組織不發達以致水分蒸發快,因此不耐干旱,對水分要求較嚴格。出苗期生長緩慢需水不多,但若土壤濕度過大,則發芽、出苗緩慢,并易導致種姜腐爛。生長盛期需水量大大增加,應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土壤持水量以在70%~80%為宜。若土壤持水量低于20%,則生長不良,纖維素增多,品質變劣。生長后期需水量逐漸減少,若土壤濕度過高則易導致根莖腐爛。

④土壤 姜對土壤的適應性強,對土質要求不高,無論砂壤、壤土、黏壤均可種植。但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有機質豐富、通氣且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種植產量高,姜質細嫩,辛辣味平和,且光潔美觀;姜對土壤酸堿度的反應較敏感,適宜的土壤pH值為5.0~7.5,若土壤pH值低于5.0或大于9.0,則姜的根系生長受阻,發育不良,根群甚至停止生長。

⑤養分 生姜屬喜肥耐肥作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從土壤中吸收養分,滿足生長所需,全生育期吸收的鉀最多,氮次之,然后是鎂、鈣、磷等。不同生長期對肥料的吸收亦有差別,幼苗期生長緩慢,這一時期對氮、磷、鉀三要素的吸收量占全期總吸收量的12.25%;而旺盛生長期生長速度快,這一時期吸收量占全生育期的87.25%。

3 栽培季節

姜喜溫暖不耐霜,各地應在終霜期后,地溫穩定在15℃以上時播種。長江流域各省露地栽培一般于4月上中旬播種,8~10月收獲。在適宜的栽培季節內,以適期早播為好,播種遲,生長期短,則明顯減產,因此各地應早備種姜,早催芽,力爭適期早栽。

近年來,長江流域各地探索大棚生姜早熟栽培,2月底3月初播種,6月底7月初即可采收嫩姜上市,上市期比露地提早1個多月,由于上市早、產量穩、售價高、效益好,顯現出較好的發展應用前景。

4 大棚栽培

4.1 選地整地施基肥

選擇近3 a未種植過生姜,且土質肥沃、土層深厚、疏松透氣、富含有機質、排灌便利、微酸性的砂壤土、壤土種植,過酸及偏堿性土壤要施用土壤調理劑或多施有機肥。生姜不宜連作,應與十字花科、豆科作物進行3 a以上的輪作,有條件的宜采取水旱輪作。

種植前15~20 d,塑料大棚密閉保溫,以提高土壤溫度。

種植前7~10 d,結合翻耕土壤施足底肥,每667 m2撒施腐熟有機肥2 000~3 000 kg,通過旋耕使土肥混勻。

種植前5~7 d,結合整地作畦(6 m大棚作4畦,8 m大棚作5畦),每667 m2溝施(每畦中間開施肥溝)腐熟餅肥75~100 kg,優質三元復合肥50 kg或尿素、過磷酸鈣、硫酸鉀各25 kg。

4.2 種姜催芽處理

應根據市場消費需求和區域適應性,選用商品性好、市場適銷對路、早熟優質高產抗病的品種,長江流域大棚栽培常用萊蕪大姜、紅爪姜、疏輪大肉姜、竹根姜、銅陵白姜、鳳頭姜等品種。種姜要求姜塊肥大飽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無機械損傷,無病蟲為害。

選好的姜種晾曬1~2 d,每天翻動2次,剔除干癟、干枯及發軟的姜塊。

播種前30~40 d可進行種姜催芽。種姜催芽前可用40%甲醛100倍液或高錳酸鉀1 000倍液浸泡20~30 min,撈出后用清水洗凈。催芽方法有電熱催芽、火炕催芽、催芽室催芽和棚室堆碼催芽等。電熱催芽是在棚室或房屋內鋪上地熱線進行加熱,可在地上先鋪2層草苫或麻袋,再在其上放50~60 cm厚的姜塊,最后再蓋上2層草苫或麻袋進行保溫;火炕催芽的原理與電熱催芽相同,只是加熱時下部需墊起15 cm高,以利通風和受熱均勻;催芽室催芽是根據催芽的種姜數量提前建設好催芽室,將種姜放在塑料周轉箱中,再將周轉箱擺放在搭建好的木質或塑料層架上,通過空調保持室內溫濕度,注意通風換氣;棚室堆碼催芽則是利用密閉大棚溫室的保溫增溫作用,將種姜放入塑料網袋中,堆碼高度為80~100 cm,然后用草簾或保溫被覆蓋保溫,棚室內應設置火爐在低溫嚴寒時短期加溫,但應注意增設煙道排出煙氣。不論采用哪種催芽方法,催芽溫度都以保持在20~28℃為宜,催芽期間需每隔3~5 d調換一下姜塊的位置并剔除爛姜、病姜,并注意通風換氣,確保種姜的健康和受熱均勻,一般30~40 d即可催出短壯的姜芽。當姜芽長到1.0~1.5 cm時,應停止加溫,并將種姜平鋪在草苫或報紙上,使其綠化變軟準備播種,避免栽種時芽易碰傷。

選擇冷尾暖頭的晴天,把催好芽的種姜取出,放在干燥清潔的地方進行掰種。將種姜掰成或切成50~75 g的小塊,傷口可蘸草木灰消毒,確保每小塊種姜上具有1~2個壯芽(注意種姜催芽處理的應在催芽后再掰成塊),每667 m2用種500~600 kg。

4.3 適期播種

長江流域2月下旬3月上旬,在棚內氣溫穩定在12℃以上時即可選冷尾暖頭晴天播種。播種前沿栽培畦走向挖種植溝,每畦2條種植溝,溝距40~50 cm,溝深7~10 cm,溝寬15 cm,澆透底水,待底水下滲后按15~20 cm株距擺放姜種,姜塊平放于溝底,姜芽朝上,姜芽方向要求一致且與溝垂直,輕按姜塊入土,以利發新根,再覆土整平畦面,鋪設滴灌帶,并在畦面上覆蓋薄膜保溫保濕。

4.4 大棚管理

生姜是喜溫作物,最適宜的生長溫度范圍是20~28℃,當棚溫低于15℃或高于35℃時,都對生姜生長不利。播種后密閉大棚保溫,經15~20 d,種姜開始出苗,及時揭除地面覆蓋的薄膜,以防燙傷幼苗。至3月中下旬,隨著氣溫升高,晴天中午注意通風降溫,保持棚溫白天25~30℃、夜間15~18℃為宜。至4月中下旬,待外界氣溫穩定在20℃以上時,大棚兩邊和棚頭可保持全天通風。

生姜喜溫耐蔭,不耐強光,也不能完全遮蔭。光照過強或過弱,都會導致產量降低、品質下降。應根據生育階段和天氣情況,及時調控大棚的光照強度。進入5月中下旬后,大棚內溫度較高,植株也進入旺盛生長期,可使用遮光率60%左右的遮陽網適當遮光降溫,避免光照過強、溫度過高影響植株生長和根莖膨大。

4.5 肥水管理及培土

大棚生姜一般3月中下旬開始出苗,及時揭開地面覆蓋的薄膜后,應選晴天的上午澆小水以促姜苗生長,中午時可適當通風以降低大棚空氣濕度。生姜喜濕潤不耐旱。苗期應保持畦面濕潤,中后期姜苗封行后,一般宜保持土壤表面干燥,避免病蟲害蔓延。長江流域雨季應及時做好清溝排水,避免棚內積水。

大棚生姜生育期短,從種植到收獲一般80~100 d,但整個生長期需肥量仍較多,生姜屬于喜肥耐肥作物,施肥原則是施足基肥、巧施追肥。基肥占總施肥量的60%~70%,追肥則需根據植株生長情況巧施。幼苗期植株生長量小,需肥不多,但幼苗生長期長,為促進幼苗生長健壯,可在大多數姜苗高30 cm左右,具1~2個小分枝時,輕施追肥1次,每667 m2用2~3 kg水溶性復合肥(如喜沖沖18-18-18+TE)稀釋800~1 000倍滴灌,或667 m2用3~5 kg尿素澆施提苗,施肥后結合中耕除草進行培土,將行間土壤培于姜苗基部。以后每隔15~20 d結合培土追施肥料1次,總共不少于3次,每次用5 kg/667 m2水溶性復合肥(如喜沖沖18-18-18+TE)稀釋600~800倍滴灌,或施用優質三元復合肥10~15 kg/667 m2。

表1 生姜常見病蟲害及推薦使用藥劑

4.6 采收及留種

長江流域大棚栽培生姜從7~8月即可陸續采收,早采產量低,但產值高,生產實踐中,菜農根據市場需要進行分次采收。

收種姜:又叫“偷娘姜”,即在5月中下旬當植株有5~6片葉時,采收老姜(即娘姜),方法是用小鋤或鏟撬開土壤,輕輕拿下種姜,取出老姜后,馬上覆土并及時追肥。種姜不蝕本,所以農諺有“姜夠本”之說。

收嫩姜(子姜):6月底7月上旬可以采收新姜,即子姜,新姜肥嫩,適于鮮食及加工,采收愈早,產量愈低,主要由市場價值規律決定,大棚栽培宜及時采收嫩姜上市。收獲可采用挖掘法,或先澆水潤土,過2 d后將生姜整株拔起,抖落大部分泥土,用小刀從莖基部切斷,清洗整形后裝箱上市,生姜表面的泥土可用高壓水柱沖洗。

收老姜:9月底10月初,大棚生姜地上部莖葉開始枯黃,即可采收老姜,此時采收產量高,辣味重,耐貯藏,可加工、鮮食及留種。

留種:留種用的姜,應設采種田,生長期內多施磷、鉀肥,少施氮肥。選晴天采收,選擇根莖粗壯、充實,無病蟲及損傷姜塊,單獨貯存,在貯藏期經常檢查,揀出病、壞姜。

4.7 病蟲害防治

長江流域大棚生姜病害主要有姜瘟病、炭疽病、莖腐病、病毒病等,蟲害主要有姜螟、斜紋夜蛾、甜菜夜蛾、蚜蟲、薊馬和地下害蟲。

應根據生姜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及為害特點,本著“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綜合運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技術安全、經濟、有效地防控病蟲害。

①農業防治 實行輪作、間種套種;選用抗病品種;無病田留種;深翻土地和改良土壤;栽種前對種姜進行消毒和篩選,挑選無健康的種姜;使用腐熟的農家肥作底肥;發現病株立即拔出銷毀,并在病窩內撒生石灰消毒;控制好大棚溫濕度;采用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磷、鉀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雨季及時清溝排水,嚴防棚內積水;保持田間干爽,及時清除雜草;每個生產季結束后,及時進行土壤消毒處理。

②物理防治 包括利用防蟲網覆蓋作物,阻隔害蟲;利用頻振式殺蟲燈進行捕蟲;利用黃板、藍板或性趨化劑等誘殺成蟲。

③生物防治 積極保護利用天敵,如利用七星瓢蟲、草蛉防治蚜蟲,利用赤眼蜂防治姜螟。利用性信息素誘殺斜紋夜蛾、甜菜夜蛾、姜螟。使用生物農藥,如用中生菌素等防治姜瘟病、炭疽病,使用蘇云金桿菌防治姜螟、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等,利用苦參堿防治蚜蟲等,利用云菊乳油灌根,防治姜蛆、螻蛄等地下害蟲。

④化學防治 大棚生姜應按照《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NY/T 393-2020)標準規定選擇綠色食品生產允許使用的農藥,并嚴格按農藥標簽說明控制施藥計量、施藥次數和安全間隔期。注意農藥不能酸堿混配,禁止使用各類化學除草劑。生姜生產常見病蟲害及農藥使用要求見表1,每種化學合成農藥在1個生育期內只能使用1次,嚴格遵照農藥安全間隔期的要求。

猜你喜歡
生長
野蠻生長
碗蓮生長記
小讀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48
生長的樹
少兒美術(2020年3期)2020-12-06 07:32:54
自由生長的家
現代裝飾(2020年11期)2020-11-27 01:47:48
美是不斷生長的
快速生長劑
共享出行不再“野蠻生長”
生長在哪里的啟示
華人時刊(2019年13期)2019-11-17 14:59:54
野蠻生長
NBA特刊(2018年21期)2018-11-24 02:48:04
生長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小说|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无码|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不卡|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a毛片在线|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国产区91|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91丝袜乱伦|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国产欧美高清|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无码高清专区|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91热爆在线| 一区二区偷拍美女撒尿视频|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麻豆精选在线| av在线无码浏览| 久久精品一卡日本电影|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看|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亚洲综合色婷婷| 欧美爱爱网|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国产乱视频网站|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草草影院18成年视频|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精品三级网站|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com|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亚洲视频影院|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日韩久久精品无码aV|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制服丝袜一区| 特级欧美视频aaaaaa| 亚洲三级色| 国产高清色视频免费看的网址|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激情午夜婷婷| 青青操国产| www成人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国产青榴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