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張靜 程東 王會聰

2021年投資者對半導體行業的偏愛助推中國風險投資創下新高。”彭博'社10日援引研究公司的數據稱,當年中國半導體行業獲得的投資是美國同類企業的6倍多。亞洲半導體企業在2022年開年后公布的營業數據“捷報頻傳”,顯示出巨大需求帶來的火爆行情。高科技行業展會顯示2022年將是芯片需求大年,然而全球汽車制造商依然遭受著去年以來的缺芯難題,或預示今年的芯片供需矛盾依舊緊張。
車企“缺芯潮”持續
在經歷2021年的困難后,2022年芯片短缺問題繼續嚴重影響汽車行業。香港《南華早報》9日稱,電動車市場尤其遭受嚴重影響,因為此類車輛對半導體的需求超過傳統汽車。與此同時,盡管生產速度放緩,?但市場對高端電動汽車的需求仍居高不下,而這些汽車需要更多芯片用于駕駛輔助功能和其他電子系統。報道中,特斯拉的兩位銷售經理表示,現在訂購國產車型的購車者,需等到今年 和第一拳度末才能提車。行業預測公司的數據顯示,?芯片短缺已導致中國車企削減產量100多萬輛。
遭受芯片短缺沖擊的遠不止中國汽車行業,據報道,通用、福特、現代、豐田等汽車大廠都受到影響。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底,芯片短缺已導致2021年全球汽車減產1027.21萬輛。北美市場是減產最多的,預計2021全年將減產341.2萬輛。另外,由于供應鏈問題、芯片短缺和新冠疫情,豐田將在2022年1月份暫停5家日本工廠的生產,將影響到約2萬輛汽車。
半導體產業行情火爆
據臺灣《經濟日報》11日報道,最新數據顯示,臺積電2021年全年營收創下歷史薪高,全年合并營收15874億元新臺布,年增11111C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表示“半導體將迎接黃金十年”,1月7日落幕的2022國際消費性電子展展出的電動車以及個人計算機新品,都在顯示出半導體產業需求仍十分旺盛。受半導體出口大增的影響,韓國三星電子,1月7日發布的年報顯示,初核2021年營業利潤達到約273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29%,為歷年營業利潤之最。
同時,科技巨頭也在快速推進自研芯片的進度。預計于2023年推出的iPhone15將首度全部采用蘋果自研芯片。2022年英特爾、英偉達,AMD以及高通等芯片巨頭將展開芯片研發競爭。
中國的半導體融資正經歷火爆行情。彭博社10日援引研究公司Preqin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風險投資總額達到1306億美元的新紀錄,較前一年高出約50%,其中半導體領域企業獲得88億美元融資,是美國同類公司的6倍多。中國通信行業專家項立剛告訴《環球時報》 記者,發展半導體產業是中國最具戰略意義的方向之一,是國家鼓勵和扶持的領域。資金在這種大環境下向半導體行業加大投資,是順應產業環境的明智的選擇。
供需平衡何時達到
在火熱的供需背景下業界對2022年預測結果不一。
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李崢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2022年的芯片供應問題相較去年會有比較明顯的善。其是在鏈相關國家產業和鼠區疫情有望得到控制的情況下,2022年會是整個產業開足馬力的一年。
不過也有觀點不看好供需矛盾在近期得到改善。韓國網站稱,隨著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和元宇宙等各種技術服務走上增長軌道,半導體供需失衡將持續到2023年。.盡管三星電子和臺積電等半導體代工公司競相增'加生產設施,但隨著需求多樣化和晶圓短缺,預計半導體短缺將持續兩到三年。
英特爾CEO帕特?格爾辛格日前表示.( 由于對芯片需求的“爆炸式增長”,短缺狀況將至少持續至2023年。德勤近日發布的報告預測稱,芯片緊缺狀況將持續24個月才會得到緩解。盡管2022年到2023年將有許多新的芯片工廠開工建設,但建成一家新工廠不僅需要大量投資,還需要時間。
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近期也出現雜音,臺灣《工商時報》稱,半導體芯片已是全球最重要的戰略物資,但半導體產業完善基礎設施環境已成過去,未來臺灣可能長期陷入缺電、缺水、缺用地、缺人才、缺政策的窘境。▲
環球時報202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