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犬早已成為不少家庭的成員之一,在飼養寵物犬的過程中如果不慎被咬傷或抓傷,隨之而來的就可能是狂犬病的煩惱了。有人會說:“家中的犬定期注射疫苗,這樣應該就不會得狂犬病了吧。”還有人會說:“我家養的犬十分健康,沒有狂犬病,被咬傷了也沒關系!”那么這些說法正確嗎?
狂犬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疾病,千萬不可大意,科學防控狂犬病很重要。2021 年9 月28 日,是第15 個世界狂犬病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知真相,不恐狂”。專家呼吁:不能輕視身邊潛伏的狂犬病風險!我們每個人要學會警惕潛伏在身邊的狂犬病。接下來,我們再來了解一下,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疾病。我們不要被“狂犬病”這個名字所誤導,并不只是犬才會傳染狂犬病。狂犬病多見于犬、狼、貓等肉類哺乳動物,而人多因被病獸咬傷而感染。狂犬病臨床表現為特有的恐水、怕風、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是由狂犬病病毒屬病毒感染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為主的一種動物源性傳染病。因恐水癥狀比較突出,故又名恐水癥。一旦發病,病死率幾乎為100%,將會給人類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也許有很多人認為,狂犬病離自己很遠,其實不然。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5.9 萬人死于狂犬病,而在我國,狂犬病的死亡人數一直排在法定傳染病的前5 位。犬是我國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約占95%,目前中國的狂犬病防控形勢還十分嚴峻,距離實現消除犬傳人狂犬病的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狂犬病是一種致死性傳染病,感染狂犬病毒后,不會立即發作,有數日到數個月不等的潛伏期,其時間的長短取決于年齡、感染部位、傷口輕重等因素,但其病程不超過6 天,一旦發病死亡率為百分之百。狂犬病的發病主要有3 個過程:

1.前驅期:這是病犬咬傷之后最初開始的時期,患者多會出現一些非特異性癥狀,比如說食欲不振、頭痛、低熱、惡心嘔吐等。還會出現一個狂犬病的特征性癥狀:咬傷部位出現皮膚瘙癢、異物感,此時提示狂犬病毒已經開始侵襲了。
2.興奮期:進入此階段,患者會表現出明顯的狂犬病感染癥狀,患者出現明顯的恐水、恐光特征,情緒興奮、自主神經功能亢進。整個人與往常明顯不同,還會出現抽搐的癥狀,此期可持續1~3 天左右。
3.麻痹期:這是狂犬病感染的最后階段,此期時間短,患者離死亡越來越近,患者從偏激狀態轉變為安靜,出現遲緩性肢體麻痹癥狀,顯得麻木呆滯,最后會因呼吸肌麻痹和延髓性麻痹而結束生命。
現在臨床上也沒有治療藥物,因此面對狂犬病,預防比治療更為重要。
1.管理傳染源:狂犬病的傳染源主要是病犬,因此對于狂犬病的預防,要管理好病犬,消除病犬咬傷人的可能性。另外,對于犬類應采取注射疫苗來預防該病。不僅是家庭飼養的犬要進行定期的免疫接種,流浪動物也要進行有效的預防管理。對可疑因狂犬病死亡的動物應采取相應措施,避免可能的狂犬病毒大面積傳播。
2.切斷傳播途徑:將感染者進行消毒和隔離,對于咬傷的傷口,立刻進行沖洗,可用肥皂水沖洗半個小時以上,立即到醫院注射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預防接種對防止發病有肯定價值,包括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人一旦被咬傷,疫苗注射至關重要,嚴重者還需注射狂犬病血清以防患上狂犬病。
3.保護易感人群:人群對于狂犬病毒普遍易感。因此,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手段,不管是在咬傷之前或者咬傷之后,都要接種狂犬病疫苗。特別是從事高風險職業的人員,比如說處理狂犬病病毒,以及其他與狂犬病相關病毒的實驗室工作人員。
狂犬病是致死率100%的疾病,所以一旦有需要,就必須接種。目前,狂犬病疫苗是最有效預防狂犬病發生的手段。
為了有效防控狂犬病,應倡導文明養犬。一方面是要及時給自家犬注冊登記,按規定打狂犬病疫苗;另一方面是每個犬主都要做個文明的養犬人,做好各種文明養犬措施,這不僅可以保護好自家犬,也是對他人、對社會負責任。要做到文明養犬,首先應遛犬拴繩,避免侵擾他人。此外,不棄養犬也十分重要,因為流浪犬是狂犬病的最主要來源,會帶來更大的社會危害。只有每個養犬人做到依法養犬、文明養犬,才能有效預防身邊可能發生的狂犬病。
狂犬病雖然是致死率很高的疾病,但是不要恐懼。全民要提高疾病意識、了解狂犬病的危險和預防方法,警惕潛伏在身邊的狂犬病。正如今年世界狂犬病日的宣傳主題“知真相,不恐狂”,只要全民提高預防意識,促進社會力量參與到狂犬病的防治中,我們就有可能戰勝它。
目前,我國已經實現了狂犬病控制階段性目標,積累了一些經驗,為消除狂犬病奠定了基礎,已具備消除犬傳人狂犬病的條件,如社會制度優勢、經濟優勢、公共衛生體系、獸醫服務體系和疫苗供應等。2021 年《中國動物防疫法》和中國民法典的頒布,更是為中國預防控制狂犬病提供了全國性的法律保障。世界衛生組織倡議到2030 年實現“零犬傳人狂犬病”,相信通過全民的共同努力是可以實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