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慶,胡智清,熊建武,劉少華,陳黎明
(1.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2.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8)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高水平職業人才的培養模式也顯示出動態的變化過程,主要反映就業標準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變化。為了提高院校人才的就業率和競爭力,我們將滿足“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的國家發展戰略要求,并根據時代發展趨勢規劃職業教育。按照《湖南省貫徹〈中國制造2025建設制造強省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的要求,增強了機械制造類專業素養,滿足了技術人才的要求,為教育注入了“芙蓉工藝”精神。陳宇總結了“芙蓉工匠”的文化特征和涵義,在高職院校培養“芙蓉工匠”的過程中,人文精神修養弱化,修養機制不健全,師資匱乏等問題突出。從系統與協調視角提出“芙蓉工匠”的培訓路徑,將“芙蓉工匠”的精神融入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中,并相互合作建立“芙蓉工匠”的現代模式。王子成將“芙蓉工匠”的成長軌跡作為湖南文化和工藝的雙重特征進行了分析。結合我國現有的高技能再開發政策,高技能人力資源增長開發方法以及湖南省的區域特色,啟動“芙蓉工匠”增長發展政策支持體系,其內容展示主要體現在培訓、任命、評估和晉升等四個階段。
(1)落實立德樹人基本任務。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以道德為基礎培養人才,全面發展道德,智力等構建和繼承社會主義社會的教育任務,培養以手工藝為基礎的“芙蓉工匠”,并結合湖南職業群體的獨特魅力,提高職業道德,培養創新意識,為機械制造類“芙蓉工匠”精神培養人才并履行立德樹人的主要使命。
(2)實現制造強國的目標。手工藝的培養一直被世界
制造業強國所重視。長期以來,制造大國的高技能勞動人才總數只占工人總數的30%以上,高技能人才的嚴重短缺是影響機械制造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從制造業的發展趨勢來看,智能制造業和綠色制造業正在加速發展,制造業狀況發生根本性變化,必然實現人才結構的根本性變化。技術技能人才是實現制造強國絕對的重點,培育機械制造類“芙蓉工匠”精神有利于促進制造業的發展。
(3)推進地方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城市的建設不僅依賴信息技術,且依賴技術技能人才。為了建設一座智慧城市,需要“領導者”和“工藝制造者”并行,培育“芙蓉工匠”精神,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以手工藝樹立城市形象,樹立“芙蓉工匠”精神,著力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素質。建立有效的政府,以培養“芙蓉工匠”的精神,堅持發展思維,為人民服務。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芙蓉工匠”精神,融入“互聯網+”時代的背景,為智慧城市建設者賦予了新的含義。
“芙蓉工匠”的概念是湖南省教育專家劉顯澤教授最先提出,是指湖南技術技能人才的領軍人物和杰出代表,其內涵是“有湖南人特質,有工匠精神,有精湛技藝,有創新本領”。劉顯澤教授在《打造“芙蓉工匠”,助推“制造強省”》提出實施“芙蓉工匠1211工程”(100個“芙蓉工匠”培養基地,200個“芙蓉工匠”培養標桿企業,100個“芙蓉工匠”培養本科專業、10000名“芙蓉工匠”新生代),建立健全“芙蓉工匠”培養體系,推動地方院校轉型,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打造“芙蓉工匠”,助力湖南成為制造強省。為落實“芙蓉工匠1211工程”,特將“芙蓉工匠”培養研究作為基地的研究方向。而“芙蓉工匠”人才培養路徑是“芙蓉工匠”精神重要部分之一。芙蓉工匠”人才培養路徑以工匠技藝傳授、工匠精神傳授兩條主線為主,學校和企業為兩大辦學主體構筑四大共同體平臺,提出四大創新舉措,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芙蓉工匠”人才培養路徑
(1)對培養“芙蓉工匠”精神不夠重視。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強調應用型高科技人才,而不是人文精神的培養。“芙蓉工匠”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緊密融合湖湘精神,讓學生逐步擁有相對獨特的湖湘人文氣質。而當前學生素質低下,缺乏對工匠人文培養的興趣,在機械制造類應用“芙蓉工匠”精神,首先要學習和理解專業技能,主要應從思想上出發,“應該學習誰”,“要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應該做什么”,需要深入思考以有效激發學生繼續學習和追求卓越的內在動力。
(2)“芙蓉工匠”師資隊伍不足。目前,“芙蓉工匠”師資是一個困難的問題,人數眾多且專業水平參差不齊。高職院校的教師很難在短時間內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水平,造成此因素的原因很多,原因之一是高職院校重視聘用專業技術人才,但他們卻忽視了培養激勵道德和技術技能能力。“芙蓉工匠”的培訓與熟練工匠技藝密不可分,現代技術變革的不斷加速進一步加劇了嚴重的短缺。
(3)高職院校“芙蓉工匠”的培訓機制不完善。“芙蓉工匠”的發展離不開完善的支持機制。目前,高職院校具有完整的人文教育和運行機制,為了實施“芙蓉工匠”教育工程,有必要實施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體制機制,以確保實施。一般而言,人才發展項目主要包括組織保障機制、培訓機制、評估機制、激勵機制等。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學院劉憲澤提出的《打造“芙蓉工匠”助推制造強省》政策建議被湖湘智庫研究中心選為“十大黃金戰略”。湖南省教育廳已將“芙蓉工匠”培訓納入高職教育“雙一流”總體規劃。然而,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雙一流”高中職業院校受到了不同的重視,但未能取得有影響的成果,原因是高職院校沒有重視人才培養與“芙蓉精神”的有效結合。當前,“芙蓉工匠”培訓沒有完善的系統機制來確保培訓過程,考慮到目前的項目啟動和建設,所有的高職院校都在密集建設中,仍然很少有學校能充分支持學校的相關培訓機制。
(1)將“芙蓉工匠”精神納入課程體系。開發“芙蓉工匠”精神教育教科書,課程內容以湖南的可制造性為目標。在教科書的發展中,我們必須站在剛性制造的頂峰,努力將湖湘精神與工藝精神相結合,打造出具有湖湘特色的“芙蓉工匠”。將教科書整合到機械制造專業課程體系中,講師實施同步互動指導和同步評估。將“芙蓉工匠”的精神真正融入學生的思想中,通過理論和實踐的工匠意識教育,糾正專業態度,體驗專業學習的樂趣和深度。
(2)聯合“芙蓉工匠”精神,灌輸專業認可的內容。目前,在湖南省高職院校,特別是省高職高專院校中,實驗培訓的硬件條件還不能滿足“2025湖南智能制造”對職業教育人才的需求。為了加強學生“芙蓉工匠”精神的培養,有必要灌輸專業的教育意識,通過對學生的指導和教育,學生可以在學習和工作中樹立手工藝和創新意識。培養嚴格,專心和規范的學生作風,并通過使合作企業參與職業培訓課程,向學生展示一線生產和制造的新技能和新標準,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素質。學校與企業共同建設“特色學校”,改善教育環境,培養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降低學生入社后的企業教育成本。“芙蓉工匠”精神是追求卓越、耐心和毅力。高職院校必須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以幫助學生養成認真負責的職業態度,為改善和創新自己的技能打下基礎。例如,組織學生觀看記錄片《大國工匠》等,展現良好道德品質,營造手工藝氛圍,以便學生能夠深刻理解“芙蓉工匠”精神,在專業領域取得不斷創新卓越的成就。
(3)校企合作,營造氛圍,深化教育,培育當代的“芙蓉工匠”。加強產學合作,激發“芙蓉工匠”精神。高職院校邀請機械制造企業定期弘揚“芙蓉工匠”精神,傳播湖南制造業的“手工藝”,并將“手工藝”的繼承從課堂理論教育向實踐轉移。交流方式可以是面對面交流、演講或學校公告欄顯示,以及多種渠道增加新媒體的傳遞和推廣。具體而言,學校與公司合作,去生產車間尋找典型案例,給學生和老師一個關于他們典型行為的窗口,并給學生生產技術確保生產高質量產品和勞動的重要性。在生產過程中分享創新技術和加工技術一線生產工人的專業榮譽,激發學生的專業熱情,并建立了“芙蓉工匠”的公共基礎,通過激發“精神”和提高師生之間工匠的專業聲譽,提倡師生之間的工作以及“手工藝”,加強學生的工匠意識。加強校企合作,重視師資培訓,樹立“芙蓉工匠”榜樣。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弘揚“芙蓉工藝”精神的必要推動力,學校將聘請湖南制造公司的智能制造專家擔任相關專業課程的教師或技術指導員,在學校教育期間教授操作技能,指導企業參加技術教育和培訓,并提高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專業水平,提高學生的機械制造專業素養。
當前,為了提高院校人才的就業率和競爭力,滿足“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的國家發展戰略要求,并根據時代發展趨勢規劃職業教育。按照要求增強機械制造類專業素養,滿足了技術人才的要求,為教育注入了“芙蓉工藝”精神。因此,本文簡要概述“芙蓉工匠”精神,分析培育“芙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以及現狀,探討機械制造類“芙蓉工匠”的培養保障機制,為機械制造類“芙蓉工匠”提供更多的發展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