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凱辰,張玉怡,王 淼,俞沁璐,楊瑞華
(江南大學,江蘇 無錫 214122)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傾向于選擇款式新穎、設計獨特的衣物。“快時尚”理念的盛行又導致衣物的使用頻率逐漸降低[1]。這一現(xiàn)象使得過度制造、過度消費、過度丟棄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層出不窮[2]。面對日益劇增的廢舊衣物,不當?shù)奶幹脮斐少Y源浪費和環(huán)境污染,而如果將其正確處理,則會變廢為寶,契合低碳經(jīng)濟要求[3],因此,對廢舊衣物的回收及二次利用至關重要。二次利用并不是簡單回收廢舊衣物以及再利用,而是在物品原有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再設計、再改造,賦予舊物新的概念與用途,重新滿足消費者需求,是一種充分利用資源和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效途徑[4]。
牛津布在襯衣、運動服、箱包等上應用廣泛[5],其面料在進行防水處理后具有良好的保暖效果。隨著旅行成為越來越多人的休閑娛樂方式,可對食品飲料進行保溫的保溫包日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針對目前保溫包樣式單一、保溫效果不佳等問題,本文介紹了一種以回收的牛津布為原料,先對其進行防水處理,再通過面料再造方式制作保溫包的方法,既可滿足人們對保溫包的審美需求,又能實現(xiàn)對廢舊衣物的回收再利用,具有一定的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
牛津布的性能優(yōu)良,結實耐用,具備二次利用的價值,同時牛津布的防水工藝后處理是一項比較成熟的技術,簡單可行,成本較低,因此對于回收的廢舊牛津布,可將其進行防水處理后改制成保溫包。
面料再造是對成品面料進行二次設計與二次工藝處理,使之產(chǎn)生新的藝術效果的方法。較為常見的再造方式有:將平面化再造成立體化,將具象再造成抽象,將單一再造成組合,將手工再造成現(xiàn)代,將有序再造成無序。在整個再造過程中設計師可融入多種表現(xiàn)形式[6],具體又可分為:褶裥、印染、堆積疊加、綴飾、扭曲、做舊、刺繡縫合、拼貼、編織、鏤空、抽絲、剪切、3D打印等方法。面料再造融合多種工藝,能給予服裝設計更大的空間,從而使成品得到全面升華。
本次改造選用的面料再造類型為褶裥類型,通過立體化方式展現(xiàn)[7],改造設計工藝如圖1所示。運用立體化理念,通過特殊的設計工藝手法,強化設計的立體效果,提升整體立體感,進一步凸顯保溫包的時尚感和設計感。改造成品在布面上呈現(xiàn)網(wǎng)格狀,消費者可根據(jù)需求在網(wǎng)格內填充冰袋,從而達到保冷效果,使保溫包兼具保溫和保冷功能。

圖1 面料改造示意圖
2.1.1原料
兩塊1 m×1 m 經(jīng)過防水后處理的回收牛津布,如圖2所示。

圖2 經(jīng)過防水處理的回收牛津布
2.1.2打格子
分別取四塊60 cm×40 cm、兩塊40 cm×40 cm的藍色牛津布,各邊留2 cm邊縫,在背面打邊長為4 cm的正方形格子,如圖3所示。這一步的目的是定點,便于后續(xù)畫標記線。

圖3 打格子
2.1.3畫標記線
依據(jù)圖1的面料再造示意圖,在打好的格子上連接部分格子的斜對角,畫出標記線,如圖4所示。

圖4 標記線的繪制
2.2.1縫十字花紋
如圖5所示,沿畫好的十字線標記處,正面相對對折,四個端點兩兩相對,縫住端點。

圖5 十字花紋的縫制
2.2.2縫斜對線
如圖6所示,將兩條斜著的平行線縫合,得到保溫包成品的一條棱。

圖6 斜對線的縫制
最終效果如圖7所示,通過面料再造工藝在布面上形成網(wǎng)格狀結構,使面料更加立體化。

圖7 面料呈現(xiàn)網(wǎng)格狀結構
將黃色牛津布裁成若干塊,使其尺寸略大于每一個網(wǎng)格。黃色牛津布和藍色牛津布反面相對,通過交叉點和棱的定位,拼合在一起。兩塊布粘合后,包圍而成的網(wǎng)格狀空間內可放冰袋。將保溫包的各邊縫合,保溫包初步成形,如圖8所示。

圖8 保溫包初步成形
取四塊35 cm×25 cm,兩塊25 cm×25 cm的毛氈,各邊留2 cm邊縫,縫合成一個長方形保溫內膽,如圖9所示,起增強保溫效果的作用。

圖9 保溫內膽
在包體內壁上縫制多個紐扣,同時在保溫內膽上設置用于扣合紐扣的開口,保證保溫內膽可拆卸,以便清洗和放置冰袋,最后在開口處绱雙頭拉鏈,安裝上兩個提手。成品外觀呈現(xiàn)均勻排布的花卉狀褶裥,如圖10所示,模特手提展示如圖11所示。

圖10 成品圖
利用廢舊牛津布設計了一款環(huán)保時尚防水保溫包,實現(xiàn)對廢舊牛津布的二次利用,產(chǎn)品兼具保暖保冷性及良好的防水性,造型美觀,實用性強,理念新穎,迎合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提升了廢舊材料的產(chǎn)品附加值,符合綠色、低碳的發(fā)展理念。

圖11 手提展示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