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廣岳

《老子》五千言講道德,講道當然不僅僅是為了把道弄明白、說明白,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用道來指導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道為體、德為用,道為萬事萬物運行變化的規律,德為在道指導下人們應該遵循的思想和行為的法則。
“常德乃足,復歸于樸”,成色十足的恒德必然復歸于最為原始天然樸實無華的道,道與樸是一不是二,復歸于樸就是復歸于道。“樸散則為器”,道不僅僅存在于廣漠宇宙之中,也存在于萬事萬物背后,不僅僅是大樹上掉下來的那塊兒未經雕琢的原木是“樸”,宇宙間萬物,凡是自然存在的,無論星空、黑洞、河流還是頑石,都可以稱之為“樸”。
“樸散則為器”,一件件未經雕琢的東西散而為器,成為可以有器用的器物,比如人們引河水灌溉農田而成水渠,開木而成家具,雕琢頑石而成琮璋,這些都是借樸之天性而成功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圣人就是用這樣的道理,選擇那些還沒有失去純樸之性的人來為官為長治理社會、服務百姓。人類社會僅僅是大自然的一小部分,更是茫茫宇宙里的一個小之又小的存在,存在于宇宙間的大道自然也適用于人類社會,“常德乃足”之人“復歸于樸”,老子的意思就是圣人就應該選擇那些復歸于樸的人為官為長。這樣的人選為官長,才能夠保證治理社會能夠復歸于原始的本真,守靜、無為、不擾民,民風復歸于純樸、社會復歸于平靜,則社會治矣。“故大制不割”,所以大的器物之制,不需要費那么大的勁去裁割。
“大制不割”,《說文解字》說,“制,裁也,從刀”,“割,剝也,從刀”。兩個字都與刀有關系,制的意思就是用刀修制器物,割的意思則是用刀去掉有害的、沒用的、多余的部分。《老子》第四十四章有句話,叫“大器免成”,大的器物都是自然而成,所以制造大的器物,不需要大動干戈大刀闊斧地去做,很多時候,選人比育人重要,選擇“復歸于樸”者為官長,自然社會之治就會合于“常德”而符于大道。
(常朔摘自《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