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萍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合法合規的影響下,“混口飯吃”“想象力不夠”“關店潮”似乎成為實體零售店的主旋律。
大多數實體零售店的“陣亡”,幾乎都是因為沒有跨過標準化、健康化、規模化的門檻。比如,供應鏈能力不足,無法滿足更多的訂單量;倉儲和物流的配送邏輯紊亂,協調這些后端資源是很大的挑戰;在中小微實體零售店活躍的三四線城市,缺乏技術、人才和資本。
沒有固化的行業,只有遲鈍的企業。在中城免創始人姜德波看來,一場醞釀已久的零售變革,已經乘風破浪而來。
在四川省眉山市經營內衣店的陳蓉(化名),越來越感受到什么叫“實體店寒冬”。
以前,“一鋪養三代”是縣域城市的普遍現象,陳蓉依靠自己去批發市場拿貨到店銷售,每年可以收入幾十萬元。這幾年,在電商下沉和疫情的沖擊下,產品質量、促銷手段甚至價格都沒有優勢的陳蓉,發現生意越來越難做,“庫存的商品無法快速出售,資金無法及時回流,導致難以支付供應商款項,造成了惡性循環。”
陳蓉的遭遇,只是國內中小微零售商的一個縮影。對于零售實體店而言,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和補短板等任務交織下的高杠桿率,就是一頭名為“關店潮”的灰犀牛。
品牌是基礎,渠道是關鍵,決勝在終端。零售實體店如何提高銷售渠道和供應鏈的能力,成為懸在頭頂的達摩克斯之劍。
這是姜德波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作為資深零售從業者,2011年姜德波從日本回國,開始代理經營進口連鎖零售商品,為京東國際、天貓國際、聚美優品等頭部電商平臺提供進口供應鏈服務,深耕跨境產業。
正是這樣的經歷,讓姜德波認識到,考驗供應鏈能力的關鍵在于優質的貨源。但是,高質量的供應商招商并非易事,比如部分國際性品牌,為了避免與現有的代理發生沖突,開辟新的零售渠道會非常謹慎。更嚴重的問題,是貨源渠道構成的失控,會造成嚴重的假貨和仿貨現象。
為了解決供應鏈問題,2019年姜德波創立中城免保稅品平臺,并且迅速發展成為行業領軍企業之一,是把握住了兩個核心優勢。

一是中城免取得了開展免稅業務的資質,打通了各大保稅倉渠道,在資源和背景上已經先人一步;二是中城免打造的實體經營智慧解決方案,集社群運營、供應鏈體系、數字化技術為一體,一改傳統實體店的鋪貨形式,通過主打單款爆品,讓實體店從批發型經營蛻變為品牌型經營,真正打破實體經營的困境。
市場也給予了中城免肯定的回答。2021年,中城免引入日本和臺灣的藥妝體系,通過與萬和藥房、一樹藥業、鴻翔一心堂等龍頭企業合作,將傳統藥房打造成生活消費品聚集地。中城免的思路簡單有效,以高頻的藥妝帶動低頻的藥品,很快每家藥房的平均業績提升了30%以上。
如果說供應鏈決定了企業能活多好,那么商業模式則決定了企業能活多久。
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海外代購是最早熟知的跨境網購模式,但這種模式存在明顯的弊端。作為海外代購主體的個人或小商家,由于無法深度涉入采購、銷售以及跨境物流環節,難以建立起充分的競爭優勢。同時,交易信用和售后服務也是消費者最顧慮的地方,一旦買到假貨、高仿、出口轉內銷的商品后,往往無法有效維權。
與海外代購不同,中城免通過Drop shipping(直發/直運平臺)打造B2B模式。在供應端,與優質海外供應商簽訂供貨協議;在需求端,通過全國保稅倉體系,支持商家的小批量訂單式供貨。
在端到端的服務上,物流十分關鍵。姜德波表示,傳統外貿企業依靠轉運公司來完成跨境物流,容易造成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斷裂,影響貨物的流轉速度。再加上在清關控制上,一旦通關速度和關稅預期管理能力不足,也將直接讓消費者體驗大打折扣。
中城免擁有完整清晰的商品鏈路,全程處于保稅區國家海關的封閉式監管之下,避免了串貨摻假的可能。消費者在線選購下單后,自動推送訂單信息,通過海關校驗審核方能清關發貨。商品從保稅區直接發出,不經過其他中轉環節,基本可以實現3天到貨。
此外,中城免更是架起了數字化的橋梁。依托京東的技術團隊,打造數據中臺和數字化商城,整合了流量、支付、清關、退稅、物流等全流程跨境服務。
對于大部分內地中小型零售商戶而言,中城免端到端的服務很有必要。比如電商主播,大量中腰部主播沒有貨品組織能力,不具備貨品的選擇權和議價權,在銷售貨品中也承擔質量風險。
中城免通過根植于微信系統的小程序“跨境零售智慧終端”,幫助主播建立個人的跨境商城平臺,提供跨境經營資質、跨境商城技術、托管運營服務、全球進口貨源等資源,打造主播個人IP為核心的社群私域生態,突破行業的天花板。

在被人忽視的下沉市場,往往是最有生機的地方。
姜德波很看重三四線城市,他舉了個例子。“重慶萬州萬達廣場是重慶第二個萬達廣場,誰也想不到,這個被大山和長江阻斷的地方,開業首日竟有45萬市民擁入廣場,刷新了多項商業地產紀錄。”
消費需求旺盛急需釋放,購買渠道單一造成用戶黏性高,這些是三四線城市的典型現象。在賦能實體連鎖店的中城免看來,互聯網企業可以降低商家學習的曲線與成本,是進軍三四線城市的制勝法寶。
作為互聯網企業,必須具備兩種能力:一種是流量能力,另一種是復制能力。對于中城免而言,流量能力顯然通過跨境供應鏈模式得到了驗證,而它的復制能力,更是讓所有傳統企業驚掉下巴。
中城免有一個“一平米計劃”,針對社區里的美容院、美發店、健身房等實體店,只需店鋪騰出一平米的空間,通過靜態化展示美妝護膚、母嬰奶粉、營養保健、日化洗護等大牌產品,增量產品每月能帶來上萬元的銷售業績,因此受到許多社區實體店的追捧。
和同行大打價格戰不同,中城免更愿意走溫情路線的打法。針對中老年人,中城免工作人員手把手教他們操作小程序,還通過終端的智能導購機器人,為他們答疑解惑。三四線城市中老年人占比較大,他們渴望享受大城市的消費升級,往往掌握著家庭消費的決策權,是中城免的精準目標人群。
三四線城市的新零售演變相對更緩慢但中城免竟然打破了科技化的限制墻,為實體店插上了大數據的翅膀。通過數字化商場和小程序,打造動態銷售的數據采集中心,可以針對單一門店的需求情況,制定個性化的產品方案,反向推動銷售的增長。
借助國內消費升級和下沉市場的潮流,中城免僅僅用了四年多時間,快速下沉到中國的三四線城市,服務了上萬家實體終端。
順勢而為,如魚得水。在姜德波看來,引導優質進口商品的良性消費,為中小微零售實體店賦能,是中城免的價值所在。如今,中城免還不斷借助“一帶一路”“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等路線和窗口,正在打造一支屬于新跨境零售的駝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