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清光緒三年(1877年)印制的“沈家小兒七珍丹”印版廣告
明萬歷年間,浙江一位姓沈的藥商來到北京開設德愛堂藥鋪,以沈家小兒七珍丹最為出名。一張清光緒三年(1877年)德愛堂印制的“沈家小兒七珍丹”廣告,寫有德愛堂的詳細地址,證實德愛堂老藥鋪開設在北京東直門里北水關內羊管胡同東頭路南。這張老印版廣告記錄了144年前德愛堂沈家小兒七珍丹的經營狀況。
明清時期的廣告具有濃郁的知識性、趣味性,形式有對聯廣告、印版廣告、書刊廣告等。北京的藥鋪將地址、藥品名稱、療效、價格等刻成印版印在紙上,發放給顧客以擴大宣傳。據這張印版廣告顯示,此藥鋪歷史悠久,沈家小兒七珍丹是祖傳、秘傳的人間神藥,特別適合嬰童服用,自明至清祖傳歷時200余年,已經傳承七代人,獨家經營絕無第二家。
當時,沈家子孫沒有在國內各省分設藥室經營此藥。咸豐五年(1855年)三月起,德愛堂增加了銷售沈家小兒七珍丹的專用票券,其包裝為每百丸一盒,這種票券不能在其他地方使用。藥品在銷售過程中有冒名頂替、銷售假藥的情況。廣告上還說,近期有無恥之徒改姓瞞名,假充沈氏小兒七珍丹,偷刻印制假票券,冒充沈氏子孫售賣假藥,騙人只圖肥己,耽誤病人治療,敗壞德愛堂名聲。此種孽障不能用語言描述,一定會落得男盜女娼的罵名。并請顧客在購買此丹劑時,確認沈家德愛堂字樣,謹防假冒。還特別提示在內城關外、坊巷胡同有兜售假德愛堂沈家小兒七珍丹的情況,提醒顧客確認德愛堂手卷壽桃方票標記。
印版上還大篇幅介紹了沈家小兒七珍丹的療效和用法用量。原文如下:



上世紀50年代中期河北固安第一國藥成藥生產合作社生產的“小兒七珍丹”

上世紀60年代山西新絳縣藥材公司制藥廠生產的“小兒七珍丹”
此丹藥專治初生嬰兒以至十歲小兒疑難百病胎驚吊撒口疾、肚腹堅硬、目睛上視、搐搦角弓、反張痰炎、臃盛急慢、咽奉痰喘、咳嗽喘急、驚悸夜哭、煩躁不吃乳食、發熱吐瀉、一切停乳、傷食冷熱不均、滯痢四時、感冒風寒及痘疹欲出、未明時行瘟疫等癥,并皆治之此藥解表清里敗毒,善能鎮驚、安神調中,退熱立消涎、止嗽定喘和胃止瀉,代肝補脾進飲食,殺蟲潤肌,善養元氣,添助精神乃保身,養生之圣藥。出生小兒至一個月用藥每服三丸,至三四個月小兒用藥五丸,六七個月小兒用藥七丸,八九個月小兒用藥八丸,周歲小兒用藥十丸,至三歲小兒用藥十五丸,如四五歲小兒用藥二十丸,如七八歲小兒用藥三十丸,至十歲小兒用藥四十丸。小兒病有輕重不等,如病重多用幾丸,如病癥輕少用幾丸,如不按方用藥,不能見效;此藥用時如小兒發燒,熱引薄荷燈心煎湯研開化服,如不發熱,用燈心湯研化服,如無病者,常服用白開水送下,如不服者暗加飲食中亦可此藥乃秘授,仙方嬰童至寶延生保命,長服者百病不生大有神功,妙應濟世靈丹京都獨門并無二家。此藥每百丸全錢。
筆者又找到了幾張德愛堂小兒七珍丹的外包裝和說明書,從中能看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德愛堂出品的雙童商標的小兒七珍丹包裝還在使用,基本沿用了1949年以前的包裝,而且地址未變。該藥鋪大約在1956年公私合營中歇業,此后國內多家藥廠生產小兒七珍丹,只是去掉了“沈家”二字。
為了解德愛堂老藥鋪舊址的現狀,近日筆者前往了東直門羊管胡同。走出東直門地鐵站,南邊是東直門橋,從這里向西拐是繁華的東直門內大街,走一段距離再往北,走進綠樹成蔭的東直門北中街,不遠處就是東、西羊管胡同。按照老印版廣告上的地址,1877年藥鋪開設在東直門里北水關內羊管胡同東頭路南,沈家獨門。來到這里,哪還有什么胡同?胡同平房被樓房小區取代,只有在樓牌上看到羊管胡同的標記。筆者在南館公園門前,碰到一位坐輪椅的老太太。老人已90多歲,筆者向她打聽德愛堂,她說“沒有印象”。當筆者提到羊管胡同有一戶獨門沈家時,她連聲說:“知道,知道!”老人告訴我,沈家就在現在的東羊管胡同東頭2號樓的位置。筆者走到2號樓前,這是一座三層小樓,一層門臉兒房都被承包出去,有小吃店、超市、快印店等。
上世紀60年代,德愛堂歇業后改為東羊管副食店。現在德愛堂老藥鋪連同東羊管副食店已被這座三層小樓取代。

上世紀80年代,山西新絳中藥廠給“小兒七珍丹”注冊了“雙人牌”商標,有了(83)晉衛藥準字47-064批文,“小兒七珍丹”作為兒科良藥榮獲國家銀質獎。

時過境遷,當年的德愛堂所處位置已經變成了圖中道路右側的三層小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