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香元
“最是江南富庶地,錦繡江南金太倉。”太倉底蘊深厚、人文薈萃、物阜民豐,被譽為“東南之富域”“天下之良港”,是江南絲竹發源地、婁東文化發祥地。明代航海家鄭和從太倉劉家港起錨,開啟了七下西洋的輝煌史篇,也使太倉以“六國碼頭”聞名于世。
富足殷實的經濟孕育出崇文重教的傳統,走出了王世貞、王錫爵、吳健雄、唐文治等名人大家,也孕育了太倉“精致、和諧、務實、創新”的城市精神。
我們已與虹橋樞紐實現高鐵26分鐘通勤,嘉閔太線將與上海10 條輕軌和地鐵無縫對接, 醫保卡、公交卡與上海實現高水平互通。
如今邁上新征程的太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多重國家戰略交匯疊加,航空航天、生物醫藥兩個500億級產業加速培育壯大,“兩校多院”創新資源全面迸發活力,不斷增強我們追求更大幸福的奮進力量。
太倉繪就著現代田園、全域全景的幸福畫卷。太倉擁有近40萬畝農田、38.8公里長江岸線以及24 萬畝自然濕地,多年來始終堅持“現代田園城”的城市定位,精心構筑“城在田中、園在城中”的優美環境。
作為與上海接壤的城市,我們的開發強度一直保持在30% 左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世界先進城市水平,空氣質量位居江蘇前列,先后獲得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等榮譽。
我們用心打造綠色秀美的宜居家園,拿出城市最核心的300畝地建設生態休閑的市民公園,以“繡花精神”持續打造口袋公園、景觀小品,讓居民隨處都能“轉角遇到美”。
太倉展現著安居樂業、共治共享的幸福意境。我們致力于打造人人都能享受美好生活、擁有歸屬認同的幸福城市。
走進太倉,共同富裕的圖景正徐徐展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88 ∶ 1,是全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城市之一。
生活在太倉,可以享受家門口的高品質公共服務。兩所大學太倉校區將于2022 年啟用,瑞金醫院太倉分院等一批高端功能性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太倉是長三角首個“富裕型中國長壽之鄉”,位列中國康養百佳縣市榜首。
生活在太倉,可以享有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政社互動”創新實踐、公共法律服務“太倉模式”全國推廣,實現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三連冠”。同時,我們積極倡導城市建設與人的發展有機統一,全體市民主動參與到創建文明典范城市中,形成“人人促創建、處處遇文明”的良好氛圍。
太倉奔涌著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幸福力量。太倉沿江臨滬近海,海納百川的開放基因鑄就起太倉追求幸福的力量源泉。
我們已與虹橋樞紐實現高鐵26分鐘通勤,嘉閔太線將與上海10條輕軌和地鐵無縫對接,醫保卡、公交卡與上海實現高水平互通,“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成為太倉的鮮明標識。
太倉是著名的“德企之鄉”,集聚了十分之一的在華制造業德企,3000多名德國友人在太工作生活,我們堅持把“德國元素”融入田園城市,德式街區、德國餐廳酒吧、德式超市等功能設施一應俱全,塑造了“德企之鄉即故鄉”的城市印象。
我們依托江蘇第一外貿大港太倉港資源優勢,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往來,集聚了耐克、寶潔、斯凱奇等31 家世界500強,這里正在打開一扇風景更好的“開放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