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全媒體記者 曾那迦 通訊員 向月
“光友路臟亂差,而且夜間黑黢黢的太不安全了。”近日,成都市雙流區彭鎮居民在“壩壩會”上反映了這一問題。鎮紀委隨即督促相關職能科室通過新規劃車位155個、安裝38盞太陽能路燈等方式,一舉解決了光友路亂象。
為進一步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今年6月以來,成都市雙流區紀委監委關注身邊人身邊事,探索建立黨風廉政建設聯防聯控機制,通過整合監督力量、暢通信息交流、協同工作落實,構建起全覆蓋、高效率、大縱深的“大監督”格局,著力辦好民生實事、回應群眾關切。
“每天晚上從9點半鬧到凌晨4點。”“各部門找了個遍,都在‘踢皮球’。”今年6月,雙流區行政審批局網絡理政中心收到群眾反映某酒吧噪音擾民問題,幾次轉辦效果不佳,區行政審批局網絡理政中心便找到區紀委監委尋求協助。
“相關部門和單位在靠前服務、主動擔當、密切協作等方面確實還存在不作為、慢作為問題。”區紀委監委協同區行政審批局、區商務局、區文體旅游局、區綜合執法局等單位召開市民“茶話吧”,集體研究、現場辦公、專題督辦,確保問題及時妥善解決,目前該酒吧已搬離。
“查找群眾和企業訴求集中的焦點領域,分析訴求產生的原因,重點看管理制度、協作機制、政策宣傳上是否存在滯后或者缺漏,只有不斷加強制度建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雙流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此,雙流區紀委監委在今年探索建立了黨風廉政建設聯防聯控工作機制,聯合區委組織部、區委巡察辦、區行政審批局、區審計局等15個重要部門,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把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納入工作推動的重要任務,逐一研究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確牽頭部門、責任部門、整改時限,按照“一次一方案”的模式,專項監督、聯動督導,督促全區黨員干部務實清廉為群眾把實事辦好。

成都市雙流區紀委監委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下沉監督力量,針對企業反映的問題開展靶向監督,走訪了解情況,收集問題線索。
“你們來看,現在我家的水龍頭壓力足,生活用水不愁了。”不久前,家住雙流區黃水鎮桂花社區的農戶羅德剛難掩喜悅之情,一邊打開家里的水龍頭,一邊對前來回訪的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說道。
此前,區紀委監委通過“壩壩會”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迅即啟動聯防聯控機制,協調督促相關單位對加壓泵站進行增壓改造,增加8公里水管的壁厚,反復試壓試用,并多次現場監看施工進度,在幾個月后終于徹底解決了附近村民的用水困難。
群眾訴求遍及方方面面,各有不同。針對問題層次、典型性和解決難度,區紀委監委將工作分成現場解答、立行立改、區級協調、工程立項、歷史遺留5個大類,前2個類別問題由鎮(街道)紀(工)委和各派駐紀檢監察組、國有企業紀委掌握解決,后3類問題由區紀委機關形成臺賬統一協調推動。
“建成金橋廣場、羅漢路二段停車場兩個,切實解決群眾停車難的問題;協調開通芯谷孵化器直達地鐵三里壩站的‘專車’服務,解決企業員工上下班問題……”歲末將至,在全區各級紀檢監察組織的協調、督促下,一份份民生實事答卷紛沓而至,讓群眾從中得到實惠。
截至目前,區紀委監委已督促全區各級紀檢監察組織召開“我為群眾辦實事”基層專題壩壩會197場,面對面傾聽群眾呼聲,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405個,上報區紀委機關綜合協調解決問題54個。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為群眾辦實事,就是要把群眾滿意度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標尺。”雙流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發揮監督職能,督促全區各級各部門以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重點,沉下心、俯下身,辦好民生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