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龍泉紀
群眾的期盼就是努力的方向,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提升群眾獲得感、滿意度,是紀檢監察機關的長期命題。今年以來,成都市龍泉驛區紀委監委堅持以做到“三個零距離”為抓手,服務群眾成效進一步凸顯,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事1024件。
圍繞基層紀檢監察組織“兩化”建設部署,實施“激活連通村級監督末梢”行動,把村級監督建成扎根群眾、連通上級、感應群眾冷暖最靈敏的觸點。一方面打造群眾“開門見”的監督哨位,推進全區123個村(社區)全部做到“四有兩保障”,成為群眾家門口的規范化、標準化紀檢監督哨位,123名村(社區)紀檢委員、458名村(居)民小組廉情監督員扎在群眾身邊實時訪民情、聽民聲。另一方面打造群眾“信得過”的監督哨位,建立區、鎮(街道)、村(社區)紀律作風問題三級信息聯通機制和下派村級監督指導員制度,督促監督責任在基層村組落實落細,決不允許“推繞拖”式、“和稀泥”式監督。今年以來,全區村(社區)級監督發現并上報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59個,全部分類分級解決。
把“主動出擊、絕不能坐等”作為監督為民的執著,持續在區、鎮(街道)紀檢監察工作“沉下去”上做文章。一方面常態化運用走基層訪民生、林盤會壩壩會、陽光回應線上壩壩會等針對性舉措,創新開設“一線連兩端·監督在一線”微訪談節目,主動聽民聲找問題。另一方面,深化“流動接訪”機制,區、鎮街級紀檢監察組織經常性到集鎮、城區居民院落、農村集中居住區、企業廠區等群眾集中的地方擺攤設點,收集群眾問題反映和意見建議。今年以來,流動接訪已走遍全區10個鎮街,走過全區53個村(社區)、19家企業,收集問題267件。
聚焦群眾關心關切,深化“4+2”重點行業領域突出問題系統治理,糾問題正行風促發展惠民生。區紀委監委推動“兩個責任”同向用力,健全梳理排查、匯總研判、推動落實、通報曝光、多元監督“五項機制”,構建“黨政室統籌、室組聯動”的監督檢查機制,推動系統治理取得便民、利民、惠民新成效。在工程招投標領域,深化全流程電子化交易,推行不見面開標、異地遠程評標,嚴防社會公共資源受損。在醫療衛生領域,經過全面排查治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進一步紓解,全區公立醫療機構次均檢驗費同比下降20%。在就業培訓領域,率先在全市探索出“企業點餐、院校上菜、專家核賬、政府買單”的龍泉培訓模式,大大提高培訓實效性。

龍泉驛區東安街道紀工委到群眾家中收集問題訴求。
聚焦群眾訴求,開展立項監督,讓群眾有幸福感。區紀委監委制定專門工作方案,統籌力量對群眾訴求件辦理情況進行排查,并于今年9月成立專項巡察組開展專項巡察,著力發現群眾訴求辦理領域侵害群眾利益、傷害群眾感情的紀律作風問題,堅決以“嚴監督”推動“真解決”,絕不讓群眾“訴路漫漫”。立項監督以來,已發督促整改辦理結果群眾不滿意訴求件兩百余件,解決實際問題53個。
“要我為群眾”和“我要為群眾”是一種質的區別,區紀委監委在推動每一名紀檢監察干部堅定人民立場、增強群眾情感、提高服務群眾主動性上持續發力。一方面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紀檢監察干部從黨史中汲取營養,傳承紅色基因,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切實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全體紀檢監察干部的群眾感情、為民情懷進一步升華。在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中,主動為群眾辦成實事167件。
另一方面,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理念貫穿于紀檢監察機關黨的建設、隊伍建設,把“為民心”塑造成隊伍魂,建設心中始終裝著黨和人民,敢擔當、善作為的紀檢監察鐵軍。推動機關各支部黨員認真落實“雙報到”工作,報到率、參加服務率達100%。扎實開展“抓反思、查風險、嚴紀律、鑄鐵軍”專項行動,健全制度機制7項,確保紀檢監察權陽光運行,保障發展、服務群眾更加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