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全媒體記者 夏芯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杭州市稅務局稽查局對黃薇(網名:薇婭)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并處罰款共計13.41億元的消息,讓人震驚。最近一次稅務系統對個人開出上億的罰單,最為熟知的是對鄭爽偷稅漏稅處罰的2.99億元。
薇婭作為直播帶貨界的“一姐”,此前還擁有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授予的網絡誠信宣傳大使身份,其鋌而走險最終是自食其果,她的微博、抖音、小紅書賬號接連被封禁,直播活動均被取消,生意徹底涼涼。同時也折射出直播帶貨行業存在的亂象。
最近,直播帶貨主播偷逃稅問題頻發。不久前,杭州市稅務局稽查局對雪梨、林珊珊兩名網絡帶貨主播的偷逃稅款問題進行了追繳。
事實上,今年9月,國家稅務總局就已印發通知,明確網絡主播2021年底前能夠主動報告并及時糾正涉稅問題的,可以依法從輕、減輕或免予處罰,目前已有上千人主動自查補繳稅款。
最近,多地稅務機關再次提醒,涉稅問題的明星藝人、網絡主播等抓緊對照稅法及有關通知要求進行自查,并于2021年底前向稅務部門主動報告和糾正涉稅問題。同時,稅務部門也強調,將依通知要求從輕、減輕或者免予稅務處罰。至于拒不自查自糾或自查自糾敷衍了事、不徹底的,依然會嚴肅處理。
盡管多地已經發出“最后通牒”,但依然有人鋌而走險。多起網絡主播偷逃稅案被查處,的確能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但也暴露出網絡直播行業在監管上還存在不少漏洞。
依法納稅本就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公眾人物更應帶頭履行。網絡直播帶貨作為新興行業,發展勢頭正盛。與其他經營模式不同的是,其產品售賣的方式更多依靠明星或“網紅”個人的推介,但其背后都是公司化、組織化的運作模式。只要是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都不應該存在監管盲區。

薇婭曾因直播時落淚被質疑賣慘。
對網絡直播帶貨行業來說,有一個從野蠻生長到規范運行的過程。一直以來,直播行業都存在產品良莠不齊、售后服務差等問題,時常能看到網絡主播對售賣假貨公開道歉、接受市場監管部門處罰的消息,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公眾人物,但事后他們似乎絲毫不受負面信息的影響,依然可以在直播界風生水起。
的確“難管”,但不能“不管”,除了自查自糾、嚴厲處罰之外,監管單位還需要針對行業特點進行建章立制,避免落入“以罰代管”的窠臼。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政府部門需要依托信息化、數字化,突破監管難點、盲點。只有嚴厲的監管,才能產生震懾效果,促進直播帶貨行業自律。
近年來,網絡直播帶貨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為扶貧、鄉村振興注入了新能量。對于這樣一個有潛力、有價值的行業,必須加以規范和引導,使其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促進帶貨主播們樹立底線意識,主動接受監督,避免讓自己的名聲和事業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