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飛
(山西焦煤西山煤電有限公司東曲煤礦,山西 太原 030200)
東曲礦8818 開采面主采8#煤,煤層厚度在5.2~7.8 m,平均厚度6.8 m,埋深315 m。原開采方式為水平分層開采,工藝較落后,勞動強度大,機械化程度低,且開采效果不佳,嚴重制約生產效益。為改進開采工藝,提升生產效益,針對該工作面特點,對其開采工藝進行了研究設計。
根據大量礦井開采作業經驗,綜放開采能否更好地實施,關鍵在于工作面的頂煤冒放性。煤礦開采中,煤厚、煤層構成、開采深度、夾矸層數、厚度及硬度、裂隙發育、頂底板巖性等都對頂煤冒放性有影響,因此分析頂煤冒放性需結合上述因素進行[1-2]。圖1 是頂煤受力狀態圖,該模型可簡化為二維模型如式(1)。

圖1 頂煤受力狀態圖


式中:γH為原巖應力;KγH為圍巖內支承壓力最大值;H為煤層賦存深度,m;σ1為第1 主應力,MPa;σ3為第2 主應力,MPa;Rc為煤體強度,MPa;f為煤內摩擦系數。
取煤的泊松比μ=λ/(1+λ)=0.25,K=3.5,γ=2.3 t/m3,可得:H=0.439Rc/γ。假設煤體強度不變,需滿足H≥19.1Rc,結合工作面8#煤的埋深及其煤體強度,可知該條件滿足。進而分析采深與抗壓強度、煤頂巖性、采放比等參數,得冒放性權重數據見表1。

表1 頂煤冒放性影響因素表
由表1 可知,8818 工作面頂煤冒放性:μ= ∑Aiμi≈0.8,由表2 可知8#煤冒放性較好。

表2 頂煤冒放性性能評價表
(1)試驗開采工作面選擇在8818 工作面的南翼,煤層傾角約為9°,平均煤厚7 m,機巷標高+1386~ +1393 m,風巷標高+1408~ +1426 m,傾向長150 m。
(2)采用放頂煤開采方式,采煤機采高增加時,放煤高度應該減少,這樣可提高頂煤冒放性和回收率。但采煤機采高增加時,礦山壓力將更為明顯,對支架性能要求就會變高[3]。確定采煤機割煤高度為3 m,放煤高度為4 m,采放比為二者比值。
(3)放煤步距通常是采煤機滾筒截割深度的整數倍,采煤機放煤一般是采一放一、采二放一或者采三放一,本文中采煤機滾筒截割深度為0.8 m,即步距有0.8 m、1.6 m、2.4 m 三種。通過軟件模擬分析不同情況下相關開采數據見表3。可確定放煤步距為0.8 m。

表3 不同放煤方式開采數據表
(4)放煤方式的確定實際上是選擇放煤口開啟的數量、順序和放煤量,按開口順序分順序和間隔兩種,按放煤次數又分單輪、多輪和雙輪。本文分別分析了單輪間隔放煤、單輪順序放煤、多輪順序放煤三種放煤方式的放出率,分別為83.2%、78.1%、85.3%,因此確定放煤方式為多輪順序放煤。
(1)采煤機選型。根據割煤高度3 m 及工作面其他相關技術條件,初步選定采煤機的滾筒直徑為1.8~2.4 m??捎嬎愕米畲舐涿毫繛?61 t/h,進而求出需要的切割功率不小于1100 kW,綜合考慮,選擇滾筒直徑為2 m、切割功率為1200 kW 的采煤機。
(2)支架選型。支架的選型應結合理論和實際,支護強度應足夠支護冒落頂板巖層和頂煤的重量,計算結果為1.10 MPa,因此支架選型設計的支護強度應為1.10 MPa,高度在1.8~3.5 m 范圍內[4-5]。
(3)刮板運輸機選型。刮板運輸機的選擇包括兩部分:前、后刮板運輸機。前刮板運輸機需滿足運煤能力大于最大割煤能力并有足夠的余量,確定前刮板運輸機運輸量為1800 t/h。后刮板運輸機主要作用是拉運放頂煤,可計算出最小運輸能力為782 t/h,最終設計后刮板運輸機運輸量為2000 t/h。
經采煤工藝設計,確定方案為采高3 m,一采一放,放煤步距0.8 m,多輪順序放煤。選擇適宜的配套“三機”。在8818 開采面試驗開采,工作面日產萬噸以上,較之前有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