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煥敏



摘要:為與職業技能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宗旨相統一,使得通過技能大賽提高教學質量和師資水平,本文由邁騰B8起動機不轉這一典型案例入手,對故障診斷和排除的一般思路進行梳理,對故障診斷及排除能力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雙高”建設下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能大賽訓練模式進行探索,得到創新工作室、以老帶新、競賽訓練常態化等新型訓練方式,并將其應用于日常訓練中,取得較好的效果。
Abstract: In order to unify with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learning, teaching and reform through competition" in vocational skill competition, so a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ers' level through skill competition,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typical case of maiteng B8 starter not rotating, sort out the general ideas of fault diagnosis and troubleshooting, analyze the ability of fault diagnosis and troubleshooting, on this basis, the training mode of automobil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skill competition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high" is explored, get new training such as innovative studio, bringing the old with the new, and normalizing competition training, it is applied to daily training and achieves good results.
關鍵詞:雙高;技能競賽;訓練模式
Key words: double high;skill competition;training mode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57X(2022)03-0248-03
0 ?引言
自2005年國務院發文要求全國職業院校定期舉辦職業技能競賽活動以來,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制度已經逐步形成校賽、市賽、省賽逐級選拔,國賽終級角逐的技能競賽體系,成為職業院校教師培養學生技能水平的檢驗平臺,是職業院校專業技能發展的風向標。但由于我國目前高等職業教育在人才供給與需求方面存在的結構性矛盾,阻礙了產業升級和國家創新發展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因此,2019年4月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啟動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以下簡稱“雙高計劃”),將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高職高質量發展作為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和方向。在此背景下,舉辦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可培養一線所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充分展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集中展現職業院校師生風采,促進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的產教融合,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汽車檢測與維修”賽項為例,根據畢業生信息反饋情況來看,實際生產中企業對于“技能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強烈,而在校期間參與過技能大賽的同學普遍比未參加過技能大賽同學在企業工作更有成就,更游刃有余。本文以邁騰B8起動機不轉這一典型案例入手,對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能大賽日常訓練模式進行探討,以更好的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及素養。
1 ?起動機不轉典型案例簡介
1.1 故障現象與分析
①遙控鑰匙能正常開鎖和鎖止。踩下剎車踏板,按下一鍵啟動按鈕,指示燈亮,起動機不轉,方向盤無阻力,可以轉動。②儀表在車門開鎖時點亮,只顯示里程和時間,10來秒后儀表息屏,后踩下剎車踏板并按一鍵啟動按鈕,儀表無反應。③蓄電池電量正常,應急啟動依然無法正常啟動。
1.2 故障診斷過程
在診斷時利用診斷儀輔助確定總體排故方向,在診斷儀讀取故障碼時,無法讀取網關J533以外的模塊,且網關J533與舒適網和驅動網的主要模塊都失去通訊,因此判斷整車通訊異常,由此進行進一步診斷。
①檢查J533。檢查J533,發現網關缺少15電。再測J533與驅動網、舒適網的連接狀態。關閉一鍵啟動,斷負極,測得舒適網和驅動網終端電阻正常,說明線路無誤。裝上負極,測電壓,整個J533網絡未喚醒,與15電未激活結論一致。
②檢查全車15電供應。全車15電由J519提供,值得注意的是,J519對于涉及信息保護、驅動系統啟動和行駛安全的重要模塊J533、J623、J743、J500、J104等由J519的T73a/4直接輸出15電;其他則由J519控制15繼電器提供15電。
檢測J519是否發出15電。測J519的T73a/4對地電壓為0V,其相連的J623等模塊均無15電,另測15繼電器不能閉合,未見15電。于是可得J519并未發出15電。
③檢查J519不能發出15電的原因。J519不能發出15電的原因有J519自身供電不足,低電壓自行斷開15電J519與J965信號傳輸異常J519內部故障。
經測,J519供電正常,在J519和J965相連的4根線中,只有J519接收到兩個15信號,才會控制15繼電器閉合,進而輸出15電。對J519的4個針腳搭鐵電壓進行測量,其T73c/44和T73c/47對地電壓均為0,說明J519并未收到來自J965的2個15信號,自然不會輸出15電。測J965對地電壓,發現其T40/27、T40/35均無電壓,說明J965并未發出15信號,J519與J965連接電路圖見圖3。
④檢測J965不能發出15信號原因。J965不能發出15信號原因有J965供電不足J965與E378之間線路問題J965自身問題。首先按下一鍵啟動,測J965供電正常。再測J965對一鍵啟動按鈕E378輸出的電壓值以及按下一鍵啟動按鈕后的電壓值變化,經測T40/19(T6as/6)對地電壓值在一鍵啟動按鈕按下或不按時均為11.58V,屬異常現象。
⑤查E378線路及按鈕內部。關閉與按下一鍵啟動,測得E378內部T6as/6對T6as/4阻值均為無窮大,而其他正常,則說明6號腳內部開關無法閉合,內部一直處于開路狀態。
1.3 故障確認與排除
由以上檢測分析可知,故障點為一鍵啟動按鈕內部微型開關觸點損壞,按下一鍵啟動開關時無法閉合。更換一鍵啟動按鈕,測量可用,然后裝上,車輛也可正常啟動,儀表也能顯示。連接到故障診斷儀,可以訪問所有模塊。清除網關J533的故障碼后,沒有任何新的故障碼。
2 ?故障診斷排除能力分析
在整個汽車檢測與維修賽項中,要求選手發現系統已經存在的故障,然后逐一排除,排故的整個過程中,需要學生對整車控制策略非常熟悉,同時具備邏輯推理、電路圖識讀、分析總結以及實踐動手等各種能力。
2.1 整車控制策略
在本文案例中,綜合故障現象學生首先需要對邁騰汽車一鍵啟動工作原理進行回顧。踩下剎車踏板,按下一鍵啟動按鈕E378,進入及啟動系統J965接收到來自E378的請求啟動信號后便開始喚醒整個舒適CAN網絡。與此同時,J965模塊拉低與車載電網控制單元J519連接的一根喚醒線的電壓,使J519可以主動地接收高頻信號。J965通過天線,給鑰匙發送低頻信號,鑰匙收到低頻信號后又發送高頻信號給J519,J519接收之后繼而通過舒適CAN傳遞給組合儀表控制單元J285對鑰匙的合法性進行驗證,若合法則儀表通過舒適CAN請求轉向柱電子控制單元J527解鎖電子轉向柱J764。
除此之外,在用診斷儀讀取故障碼后判斷出整車缺少15電,則需對15電信號的工作原理進行分析。即15電是在J965接收到J764的指令后發送15電信號建立指令,J519接收到J965發送的信息后,迅速建立15電信號,一方面通過J329控制15繼電器工作,一方面直接發出15電與J533及驅動CAN建立聯系,另一方面由舒適CAN向外發送15電,從而喚醒全車網絡,具體控制原理見圖1、圖2 。
在排故中,學生必須對整車控制策略非常熟悉,對大賽中牽扯到起動機不轉、發動機轉起動機不轉、發動機運轉不良的各種可能原因及結果進行分析,從源頭對其產生機理進行理解。
2.2 電路圖識讀分析能力
以本案例中檢查J519不能發出15電的原因為例,需要查詢J519與J965連接電路圖。學生需清楚各控制單元間的信號傳遞,J519模塊和J965模塊之間四根線分別是喚醒線,15信號1、15信號2、S觸點。正常情況下四根線都要有電壓值,只有J519模塊接收到兩個來自J965的15電信號,才會對15供電繼電器閉合及輸出15電到其他模塊,進而進行之后的一系列測量。(圖3)
在此案例中,學生需查閱至少7次電路圖,分別為:J533供電電路圖、J533與總線連接線路圖、全車15電供電圖、J519供電圖、J519與J965連接圖、J965供電圖、J965與E378連接圖,這些電路圖分別位于圖冊28/2、28/3,28/6、28/12,28/18,4/17、4/24、4/25、4/32、4/34、4/26,8/2,有些信息在一頁圖中就能找到,有些則需翻閱多頁電路圖綜合查找,學生在訓練時要快速的翻閱電路圖,甄別所需,而比賽時間有限,因此平時的積累尤為重要。
2.3 實踐動手能力
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是故障能否準確排除的重要依據。不僅需對萬用表、示波器、解碼儀、萬用接線盒等各種工具使用熟練,另還需要對排除故障及設置故障的實踐能力熟練掌握。學生排故的流程是其排故思路的體現,排故過程中操作的熟練度、準確度便是其綜合能力水平的體現。這些水平的培養是循序漸近的過程,在教學上是由復雜到簡單的過程。通過不斷的訓練,分析及總結,最終掌握快速排故的方法并完成。
2.4 應變能力
在訓練及比賽時會遇到各種未知的挑戰,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應變能力,從而保證在真實比賽時不因環境和場合等的影響來影響專業技能的發揮。但其實對于學生應變能力掌握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于學生本身的心理素質及技能素質過硬,在此基礎上訓練學生處理突發情況的能力。
3 ?訓練模式探討
隨著比賽制度的完善和難度的提升,以往集中且拉鋸式的訓練模式勢必需要不斷改進。為與大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宗旨相統一,使得通過技能大賽提高教學質量和師資水平,筆者用親身經驗對比賽訓練模式進行探索并將其應用能與學生日常中,取得了較好的反饋。
3.1 汽車運用與維修創新工作室
汽車運用與維修創新工作室是指將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中動手能力較強、思維較活躍的、對汽車有強烈興趣的同學組織在一起,成立創新工作室。由老師為輔、學生為主,利用晚自習、周末等業余時間在實際項目中對所學的專業知識及技能進行提升。
工作室成員為三個層次,高職一年級、高職二年級和高職三年級。由教研室主任、實訓指導教師以及專業課程教師組成指導團隊,對汽車運用與維修興趣小組工作室進行統籌管理及項目指導。在工作室中,教師和學生互相學習,既鍛煉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同時教師的教學水平及科研能力得以提高。教師在興趣小組學生中挑選優秀成員參加比賽,參賽完成之后將積累得到的專業知識及比賽技術知識進行拆解、總結及分享,完善和豐富了興趣小組和技能大賽學習資源包。在興趣小組中,各教師可利用相關設備儀器進行新技術、新項目的實施,使其成為自己教學科研的有力平臺,另教師在指導學生過程中,發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反思提升,長此以往,更促進了本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
3.2 以老帶新訓練模式
基于汽車運用與維修創新工作室,形成以老帶新訓練模式。在技能大賽訓練過程中,遵從高年級帶低年級、參加過技能大賽的同學帶領未參加技能大賽的學生、比賽選手重點培養的訓練策略。首先,三年級學生在工作室中有著豐富的比賽及實踐經驗,扮演以老帶新中的“師父”角色。主要帶領一年級學生完成日常的小發明、小創作和關于汽車故障診斷維修的基礎知識、技能訓練的基本技能以及教師分配給的其他任務。配合指導老師帶領二年級學生對技能大賽各賽點進行深度訓練,包括起動機不轉、起動機轉發動機不轉、發動機運轉不良和燈光及舒適系統故障逐類訓練之后進行綜合性訓練。一年級學生剛入校,來工作室前期主要是了解、熟悉并輔助二、三年級學生完成相關任務,這樣,一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多的耳濡目染,在進入比賽訓練時已經具有技能訓練所需要的基本素質,訓練時便更從容應對。其次,技能大賽參賽選手一般由老師在創新小組成員中擇優產生,這些同學在參加完比賽之后繼續回歸至創新小組,與指導教師一起對比賽知識點進行梳理,制作成資源包的形式進行累積,作為下屆選手訓練的重要參考資料。將比賽所涉及到的專業知識向工作室的下一屆學生進行傳授,為下次比賽打下基礎,突出以老帶新的實質效果。
3.3 競賽訓練模式常態化
將技能大賽學生的訓練分為三步,即為“分模塊訓練——綜合故障診斷——競賽模擬訓練”,以創新工作室為依托,以老帶新,將“新理論后技能”或“先技能后理論”靈活的應用于每個模塊的訓練中,將競賽訓練模式常態化,幫助學生從容自信走向賽場。
汽車檢測與維修賽項為三人一組團隊賽,日常訓練時通常選取6或9人進行技能大賽全程訓練,最終挑選出3人參加比賽。在對各年大賽規程和評分標準進行仔細研讀的基礎上,明確比賽項目和考點,并分模塊訓練。以起動機不轉故障為例,選手首先需要對車輛的防盜系統、啟動系統及牽扯到的發動機控制模塊、各種電源電路、保險絲、繼電器等理論知識進行掌握。可以先掌握理論知識再進行故障排除訓練,也可由故障現象反推理論知識。隨后由教師根據以往國賽題目設置故障點,選手進行綜合故障診斷的訓練,對每一個故障的排故思路必須清晰,即對整車的控制策略了然于胸。由此選手可以揣摩出題者的思路及意圖,訓練時做到重難點的掌握。基礎訓練完成之后,進入常規競賽訓練模式,模擬競賽條件,選參加過大賽的一名學生作為裁判,設置故障點,嚴格打分計時,3名選手中主操作手、副操作手以及負責書寫診斷報告的同學相互配合,查閱電路圖并排除故障,并由其他學生全程錄像。結束后對錄像進行回看,找處自身存在問題。如此不斷反復,選手對于故障排除自然越來越得心應手,對于突發情況的處理也游刃有余。
4 ?小結
本文以邁騰B8起動機不轉這一典型案例入手,對故障診斷和排除的一般思路進行梳理,總結出學生在排故的整個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邏輯推理、電路圖識讀、分析總結以及實踐動手等能力。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出區別于往訓練模式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創新工作室、以老帶新、競賽訓練常態化等新型訓練方式,并將其應用能與學生日常中,取得了較好的反饋。
參考文獻:
[1]周偉.基于工作室教學的信息技術類技能大賽訓練模式研究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20(02):18-19.
[2]習強.“雙高計劃”建設下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再審思[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1,5(05):101-104.
[3]楊堆元.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文化功能闡釋[J].職業技術,2019,18(03):92-96.
[4]崔婷,秦彩鳳.世界技能大賽個人禮儀與酒店形象呈現技巧訓練模式探討——以酒店接待項目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21(04):120-122.
[5]陳章,幸荔蕓,楊鴻.高職院校技能大賽體系建構:“3+N+4”模式與實踐[J].職教論壇,2020,36(11):39-44.
[6]梁艷,王晶.賽學結合教學模式在護理專業綜合技能訓練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20,38(21):82-83.
[7]周偉.基于工作室教學的信息技術類技能大賽訓練模式研究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20(02):18-19.
[8]姚啟萍,王瑋,聞純.混合式學習模式在護理技能大賽訓練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15):98-99.
[9]高靜.技能訓練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世賽餐廳服務項目為例[A].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秘書處.中國職協2017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一二等獎)[C].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秘書處,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