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功
(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建于2001年,礦井分布7個地市29個縣區,總生產能力達1.798億t/a,主導產品中強黏焦煤和肥煤均為世界稀缺資源,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黏結性強、結焦性好等特性,是大型鋼廠大高爐不可或缺的骨架爐料,是全國最大的焦煤生產加工企業和焦煤市場供應商。近年來,企業通過不斷提升安全理念、創新安全管理模式、加大安全投入以及強化安全監管力度等手段,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杜絕了較大等級以上的安全事故,但零星事故仍有發生。
通過對焦煤集團20 a來煤礦事故的規律分析,有助于更加深刻地認識事故發生的特點,對今后明確安全管控重點、采取針對性的安全專項整治及超前防控煤礦安全事故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1-2]。
自山西焦煤成立至今,先后有30座礦井發生過安全事故。按瓦斯等級劃分,低瓦斯礦井18座,高瓦斯礦井7座,突出礦井5座;按水文地質類型劃分,水文地質中等礦井20座,水文地質復雜礦井10座。30座礦井20 a來共發生各類安全事故88起,死亡233人。平均每年發生4.4起事故,每起事故死亡2.6人。事故具體統計情況見表1。
?
如圖1和圖2所示,山西焦煤煤礦事故中一般事故占比最多,共發生77起,占事故總數的88%;較大事故發生8起,占事故總數的9%。重大事故和特別重大事故較少,分別發生1起和2起,占事故總數的3%。
按不同事故等級死亡人數劃分,特別重大事故雖起數較少,但死亡人數高達116人,占總死亡人數的50%。其次是一般事故,死亡人數80人,占總死亡人數的34%。較大事故死亡27人,占總死亡人數的12%。重大事故死亡人數最少,占總死亡人數的4%。
除2004年、2014年、2018年和2020年未發生煤礦事故外,其余年份均有煤礦事故發生,煤礦事故按發生年份統計見表2。
?
由圖3所示,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在不同年份之間呈不均勻分布。總體來看,前10 a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總量均遠超后10 a。其中,2001—2010年,發生64起事故,死亡192人;2011—2020年,發生24起事故,死亡41人。前10 a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占總數的72.7%和82.4%。
2008年和2009年,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達到峰值,在之后雖略有反彈,但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總體呈大幅下降趨勢,基本杜絕了較大等級以上事故,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保持在較低水平,安全生產呈穩中向好的趨勢。
從圖4可以看出,山西焦煤每月煤礦事故發生起數呈不均勻分布。其中,2月事故最少,僅發生3起,占事故總數的3.4%;11月事故最多,發生13起,占事故總數14.8%。
1季度事故起數為16起,其余季度事故起數分別為22、24和26起,事故起數隨著季度的交替變化而上升。且每個季度不同月份事故起數起伏較大,除1季度外,其余季度事故起數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表現為每季度首月和末月事故起數較少,而中間月份事故起數多發,如5、8和11月份分別發生10、11和13起。每季度末月至下季度首月,事故起數變化不大,如3、4月均發生7起;6、7月分別發生5和4起;9、10月均發生9起。
煤礦事故分頂板事故、瓦斯事故、機電事故、運輸事故、放炮事故、水害事故、火災事故及其他事故,共8類[3-4]。2001—2020年,山西焦煤所屬礦井除火災事故外,其余事故均有發生。各類煤礦事故統計情況如表3所示。
?
從事故起數來看,運輸事故、頂板事故和機電事故起數位居前3,占總數的75%。其中,運輸事故發生28起,占總數的31.8%,居各類事故之首。頂板事故次之,發生20起,占總數的22.7%。機電事故發生18起,占總數的20.5%。水害事故、瓦斯事故及放炮事故均為3起,僅占總數的10.2%。說明運輸事故、頂板事故和機電事故發生頻率相對較高,是礦井單位的主要災害事故,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重點管控。
從死亡人數來看,瓦斯事故和水害事故死亡人數最多,占總數的58.4%。其中,瓦斯事故死亡85人,占總數的36.5%,居各類事故首位。水害事故死亡人數51人,占總數的21.9%。頂板事故和運輸事故均死亡28人,占總數的24%。機電事故死亡18人,占總數的7.73%。說明瓦斯事故、水害事故易導致重特大事故的發生,是威脅礦井安全生產的主要殺手。2009—2010年,先后發生了瓦斯爆炸和透水等重特大事故,影響深遠,震驚全國。之后集中開展了重大災害專項會診,加大了安全投入和先進裝備的使用,積極整治影響安全生產的重大隱患,杜絕了各類重特大事故。自2018年以來,僅發生1起事故,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通過事故發生的年份,結合歷年的原煤產量,山西焦煤20 a間的事故規律從時間維度上大致可以劃分為下降期、高發期、振蕩期和穩定期4個階段,具體如下。
(1)2001—2004年為事故下降期。表現為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保持在較低水平,2004年未發生安全事故,總體呈逐年降低的趨勢,說明各項安全管控措施有力,事故防控效果較好。
(2)2005—2011年為事故高發期。表現為安全事故起數和人數保持較高水平,除2006年下降外,事故整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且較大以上事故均有發生。說明原有的安全管理措施與不斷提升的原煤產量不相匹配,事故防控能力明顯不足。
(3)2012—2017年為事故震蕩期。表現為安全事故起數和人數較高發期有所下降,較大事故仍有發生,事故整體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趨勢。說明安全生產狀況得到了改善,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杜絕了重大事故,但對于一般事故和較大事故的防控能力有待提升。
(4)2018—2020年為事故的穩定期。表現為安全事故起數和人數大幅度下降,除2019年發生1起1人事故外,其余年份均未發生事故。說明與高發期和震蕩期相比,安全保障措施到位,杜絕了較大以上事故,事故防控能力有了質的提升。
(1)加強安全監管。隨著煤炭行業不斷深化的結構性改革,各項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越來越嚴,堅定不移的落實安全“零”目標的理念。針對安全不放心礦井、隱患問題反復出現的礦井進行重點督導,科學制定監察執法計劃,開展安全“會診”。抓好重大風險和重點隱患的源頭治理,由控制事故向管控風險、管控隱患轉變,實現源頭治理,提升安全監管精準性和科學性[5-6]。
(2)加大煤礦安全投入。圍繞“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作業”的目標,推廣適應性的先進技術裝備,強化科技強安保障作用。針對開采年限長、水文地質條件復雜、高突瓦斯等礦井,因地制宜引進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和盾構機等快速掘進裝備,推廣應用“110”工法、無煤柱開采、充填開采等實用工藝;不斷改善煤礦安全生產條件,減輕勞動強度,實現“無人則安、少人則安”。
(3)大力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建設。依照國家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標準和要求,把標準化安全管理貫穿安全生產全過程,著力提升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水平,打造過硬的本質安全型礦井。
(4)持續提升從業人員素質。目前,山西焦煤本科以上學歷的煤礦管理人員只占管理人員總數的20%。應加大安全教育培訓力度,進一步推進各級管理干部特別是安全管理干部綜合素質提升,加強礦(廠)長為首的安全管理團隊建設、以總工程師為首的技術團隊建設、以區隊長(車間主任)為首的現場管理團隊建設,打造懂安全、會管理、技術優、專業強的“三個關鍵團隊”,真正夯實安全管理基礎。
(1)得益于各項安全措施有效落實和安全監管的不斷強化,山西焦煤煤礦事故已進入穩定期,事故防控能力的不斷提升,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2)雖然山西焦煤集團群死群傷的重特大事故已經杜絕,但零星事故仍時有發生。機電事故、頂板事故、運輸事故及其它事故是今后防控零星事故的重中之重。
(3)從時間趨勢上看,季節交替變化時段安全狀況不穩定,應重點關注節假日及季節變化期等特殊時段的安全管理工作,根據事故發生規律和季節變化時段,組織開展“一通三防”、頂板管理、雨季“三防”運輸管理及冬季“三防”等安全專項檢查。
(4)從安全監管、安全投入、從業人員素質等方面針對性地提出了煤礦事故防范對策,可為各級煤礦監管部門結合當前煤炭行業發展新形勢,優化資源配置,開展煤礦事故防范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