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緒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92]
文明大道快速路是江西省贛州市中心城區“一環”“四橫”“六縱”快速路網體系中的重要一橫,是連接贛州老城區與經開區、機場等重要組團的快速通道[1]。文明大道快速路承擔贛州老城區與周邊片區未來交通集散的重要功能:有利于構建贛州“一帶、三軸、六區”的城市總體發展結構;有利于擴展城市基礎設施,緩解城市核心區交通擁堵;有利于加強城市組團間的聯系,激發組團發展潛力。同時,該項目的建設對贛州市構建城市框架,加快城市發展,實現區域經濟增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文明大道快速路沿現狀文明大道布置,起點位于楊梅渡大橋西岸接地處,終點位于贛州大道東側,主路道路規模為雙向4車道,工程上跨章江和既有京九鐵路,路線全長6.48 km。過章江節點利用現狀楊梅渡大橋,全線包含立交節點1處、匝道4對。工程總投資約16.31億元,其中建安工程費12.29億元,目前已建成通車運營。
(1)功能定位
快速路網重要組成部分,片區間重要集散通道。
(2)道路等級及設計速度
主路為城市快速路,考慮老城區均為建成區,規劃紅線僅40 m,設計速度采用60 km/h[2];輔路為城市主干路,設計速度40 km/h;出入口匝道設計速度為30~40 km/h。
(3)主路停車帶
工程位于老城核心區,紅線寬度僅為40 m,根據建設條件考慮采用港灣式應急停車帶,停車帶寬度3 m。
(4)車道寬度
主路:車行道小客車3.5 m、大客車3.75 m。
匝道:3.5 m/車道。
地面輔路:地面輔路為老城區改造道路,大車道3.5 m,小車道3.25 m。
(5)凈空高度
鐵路凈高不小于8.5 m,主路及匝道凈高不小于4.5 m,地面輔路凈高不小于5 m。
(6)設計荷載
路面結構計算荷載為BZZ-100型標準車,橋梁設計荷載為城-A。
(7)橋梁設計年限及抗震要求
橋梁設計年限為100 a;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設防,一般結構重要性系數1.1。
(8)河道通航標準及凈空
航道等級VII級,橋位處100 a一遇洪水位106.83 m,最高通航水位102.81 m,通航凈空4.5 m。
根據現狀與規劃條件分析,文明大道位于老城區,兩側房子較多,且道路紅線大部分為40 m??焖俾啡绮捎玫孛嫘问?,需要拓寬道路紅線,沿線兩側房屋基本都需要拆遷,同時對兩邊區域的割裂更為嚴重。快速路如采用地下道路形式,整體造價較高,且受紅線寬度限制,出入口也較難設置。綜合交通功能、實施條件和工程投資等因素,確定主路采用全線高架方案。
快速路沿現狀文明大道布置,設計車速60 km/h,雙向4車道規模。本段起點位于楊梅渡大橋西岸接地處,終點位于贛州大道東側,全長6.48 km,基本采用高架布置形式。過章江節點利用現狀楊梅渡大橋,兩側新建輔道作為輔路服務沿線出行(包含慢行交通)。文明大道快速路與贛南大道快速路設置立交一座,全線設置出入口匝道4對,老城區段匝道錯位布置,以避免突破紅線??傮w布置見圖1和圖2。

圖1 文明大道快速路總體布置圖(一)

圖2 文明大道快速路總體布置圖(二)
文明大道高架主路規模為雙向4車道,根據規范要求并結合匝道出入口的位置,全線設置應急停車港灣6對。停車港灣(匝道出入口)間距控制在500 m左右,路段布置應急停車港灣時盡量避開環境敏感點,具體見圖3。

圖3 全線應急停車港灣示意圖
根據交通仿真模型預測分析:文明大道快速路主路采用雙向4車道,遠期交通服務水平為二級至三級;地面輔路采用雙向6車道,遠期服務水平為C級,均能滿足功能需求。匝道單車道設計通行能力能夠滿足其特征年交通量,綜合考慮現狀紅線等建設條件及工程經濟性等因素,建議上下匝道采用單車道規模。
橫斷面布置結合上位規劃、敷設形式、既有紅線沿線構筑物、綠化景觀等因素,分段設計,做到合理經濟。
(1)標準橫斷面
主路高架規模為雙向4車道道,橋梁總寬18 m。地面輔路規模為雙向6車道,總實施寬度為40.0 m。地面道路斷面布置為:3.5 m(人行道)+3.5 m(非機動車道)+0.5 m(機非護欄)+10.5 m(機動車道)+4.0 m(中央分隔帶)+10.5 m(機動車道)+0.5 m(機非護欄)+3.5 m(非機動車道)+3.5 m(人行道)=40.0 m(見圖4)。

圖4 文明大道快速路標準橫斷面(單位:m)
(2)出入口匝道橫斷面
老城區受紅線寬度限制,匝道采用錯位布置方式,斷面采用“1車道+停車帶”的布置方式,總寬度為6.75 m,外側布置5.0 m輔道,服務沿線地塊,道路實施總寬度為40.0 m。
地面道路斷面布置為:2.0 m(人行道)+5.0 m(輔道)+7.25 m(分隔帶)+7.0 m(機動車道)+4.0 m(中央分隔帶)+12.75 m(機非混行)+2.0 m(人行道)=40.0 m(見圖5)。

圖5 出入口匝道處橫斷面(單位:m)
(3)楊梅大橋節點斷面
現狀楊梅渡大橋總寬為26 m,采用“4快2慢”的布置形式,本著節約工程投資的原則,將既有非機動車道調整為機動車道,主路形成雙向6車道規模。兩側設置11.0 m寬的輔道橋,布置為0.25 m(護欄)+3.25 m(人行道)+7.0 m(非機動車道)+0.5 m(防撞墩),其中7.0 m非機動車道遠期可根據交通增長情況,改為機非混行車道,提升越江交通能力。近期楊梅渡大橋節點斷面布置見圖6,遠期斷面布置見圖7。

圖6 近期楊梅大橋節點橫斷面圖(單位:m)

圖7 遠期楊梅大橋節點橫斷面圖(單位:m)
楊梅渡大橋現狀為雙向4車道+3.5 m非機動車道布置,兩側各設2 m人行道,斷面見圖8。

圖8 楊梅渡大橋現狀及標準斷面(單位:m)
根據交通預測結論,越江段采用雙向6車道規模即可滿足遠期交通需求。因此,本著節約工程投資的原則,將既有非機動車道調整為機動車道,形成雙向6車道規模,對既有橋梁影響小。
慢行越江可通過在老橋兩側新建慢行橋越江。兩側新建11.0 m寬的輔道橋,近期在交通量不大的情況下只考慮慢行交通,遠期根據需要可增加一根車道,以保證遠期交通增長的不確定性。新建楊梅渡慢行橋跨徑布置與老橋一致,橋型一致,整體景觀較為協調,斷面布置見圖9。圖10為楊梅渡大橋節點平面布置圖,圖11和圖12分別為原先老橋和建成后的楊梅渡大橋。

圖9 標準斷面布置圖(單位:m)

圖10 楊梅渡橋平面布置圖

圖11 原楊梅渡老橋

圖12 改造后楊梅渡大橋
文明大道快速路沿既有文明大道線位布設,跨章江節點利用既有楊梅渡大橋,起點位于楊梅渡大橋西岸接地處,終點位于贛州大道東側。高架主線全線設置15處平曲線,設計速度60 km/h。最小圓曲線半徑為300 m,并設置60 m緩和曲線,根據規范并設置超高;最大半徑為13 000 m,最小平曲線長度為150.051 m。線形滿足60 km/h的設計車速要求。
為保證良好的環境效果,主路高架設計標高考慮一般路段地面輔路與高架道路之間凈高不小于6.5 m。該工程主線共設置17個變坡點,設計最小縱坡為0.3%,最大縱坡5.0%,設計最小坡長150 m,最小豎曲線半徑凹形控制在1 500 m,凸形控制在1 800 m。
現狀文明大道地面已建成,標高應盡量與現狀道路保持一致,填挖高度基本控制在10 cm左右,并與道路周邊小區、街坊標高相結合。該工程輔路共設置23個變坡點,設計最小縱坡為0.3%,最大縱坡3.0%;最小豎曲線半徑凹形控制在2 800 m、凸形2 500 m,縱斷面設計見圖13。

圖13 縱斷面設計圖
文明大道快速路是贛州中心城區快速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未來贛州社會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近年來我國城市發展迅速,快速路建設穿越城市核心區,用地緊張,建設條件復雜。文明大道快速路建設規模大、工程復雜、紅線用地緊張,該工程的總體布置、斷面布置、跨章江橋的設計思路和實施方案,對今后類似工程的建設具有借鑒意義。贛州市政府高度重視該工程的建設,工程于2017年2月開工建設,2019年1月29日建成通車,對緩解贛州中心城區的交通壓力,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