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靖園

升級 隨著50后、60后人群邁入養老大軍,中國老年人的消費觀念發生了重大轉變,銀發經濟市場已經開始從“養老”向“享老”升級。
66歲的李阿姨是微信朋友圈里的活躍人物,她每天都把自己錄制的歌曲發到各個群里,往往引來一片贊譽。而在她錄歌的全民K歌App里,她也是擁有不少粉絲的大V呢。
“黑芝麻丸、維生素補充劑、蘭州拉面……看著抖音帶貨視頻和直播,馬上就能下單,真是方便。”60歲的于阿姨每天一有閑暇就會打開抖音看看視頻,有時看到心儀的產品,就會毫不猶豫地購買。最近,她還通過女兒介紹使用起了“小紅書”,開始在里面分享自己的“種草”好物。
2020年以來,疫情加速了銀發群體融入數字生活的進程。而作為數字生活的重要媒介,智能手機、移動網絡的大范圍普及,更是擴大了銀發一族的生活半徑,豐富了銀發族的退休生活,新潮范兒的老人比比皆是。
消費需求的新變化和增量代表著機遇。以老年用戶為主體的銀發經濟正在加速崛起,市場潛力不容小覷。
銀發經濟既包括傳統的“衣、食、住、行、用”這些實物消費,也包括長期照護、健康管理、醫療保健、護理康復、家政服務、養老金融等服務消費,還有文化、藝術、體育、休閑、娛樂等屬于“詩和遠方”的新型消費,以及科技賦能下的智慧產品和服務,涵蓋了國民經濟的很多領域,產業鏈很長。
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10.11億網民中6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占比達到12.2%,老年網民達到了1.23億人,與一年前的0.97億人相比增加了約2600萬人。美團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0月8日至2021年10月7日期間,50歲以上的線上消費者數量同比增長46.7%,是所有年齡群體中增長最快的群體。
面對銀發經濟的廣闊市場,各頭部電商平臺已經在針對老年人市場進行優化和布局。
2020年末,淘寶在特價版基礎上為老年人推出“省心版”;2021年淘寶對服務熱線進行了適老化和無障礙升級,為60歲以上老人打造的“一鍵呼入客服綠色通道”正式開放。為方便老年群體在雙11期間網購,2021年天貓正式上線“長輩會場”。這是雙11首次為銀發族上線專屬會場,銀發族可以從首頁顯著的入口,一鍵進入該會場。
京東于2021年5月上線“長輩模式”,推出適老化版本。銀發族用戶可一鍵切換“長輩模式”,并通過微信完成一鍵注冊。對于老年人網購中較為關心的搜索商品、售后等問題,“長輩模式”的商品頁面突出短視頻內容,強化圖片展示和語音搜索功能,未來還將支持川渝等方言。
不久前,拼多多也隱蔽上線了老年專區,主要包含柴米油鹽、居家用品、服飾配件等類目,如男士皮帶、指甲剪套裝、中老年女裝、刀具鍋具等。
隨著50后、60后人群邁入養老大軍,中國老年人的消費觀念發生了重大轉變,銀發經濟市場已經開始從“養老”向“享老”升級。
攜程2021年10月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0月,該平臺60周歲及以上注冊用戶量同比2020年增長22%,整體訂單量同比增長37%,其中跟團游訂單同比上漲近60%。
在旅行花費上,以50后、60后為突出代表的老年群體顯示出強勁的消費需求。攜程數據顯示,?近半年來,50后、60后人均花費同比增長35%,增幅超過90后、00后的22%。其中,攜程平臺上2000—3000元的旅游產品最為熱門。
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老年人出游大部分會選擇跟團游。然而數據顯示,近半年來,60周歲及以上用戶租車訂單增長108%。老人也逐步喜愛在旅途中記錄美景和感受,2021年初以來,攜程社區60周歲及以上用戶數同比提升26%,發帖量同比增長16%。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除了旅行,學習也是銀發經濟的重要亮點。全國老齡辦黨組成員、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吳玉韶說:“與養老機構的‘床位’相比,老年教育的‘座位’是一種更積極、更主動、更經濟的養老選擇。”
2021年11月,深圳市養老護理院的老年大學如期開課,這里學員們的年齡都不小,但是學習的熱情卻絲毫不遜于年輕人。在聲樂班課堂,伴隨著《天耀中華》悠揚的樂曲,老年學員們跟著老師的節奏,認真學習每一句唱詞。此外形體、美術、書法、中醫養生等課程內容也都非常豐富,廣受歡迎。
在江蘇南京,老年大學已經代替廣場、公園,成為老年人心目中退休生活的最佳選擇。“2021年9月,我們投放了3000多個新生名額,放出去后熱門課程30秒不到就搶完了,半小時左右所有課也都被搶光。”金陵老年大學教務處處長虞偉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過去金陵老年大學主要為退休老干部提供學習場所,如今,逐漸向全社會放開,讓更多的老人能夠享受發展紅利。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接下來,將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著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積極培育銀發經濟、強化老齡工作保障。
《意見》發布半個月后,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意見》有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負責人郝福慶指出,“十四五”期間,老年人的需求結構正在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特別是1962年以后有一個“嬰兒潮”,現在陸續進入老齡化階段。這些新的老年群體,物資儲備更加充實,他們的消費觀念更新,消費意愿和能力也更強,所以老年消費市場巨大。
“銀發經濟的核心邏輯是健康、快樂和愛。”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劉暉認為,想讓銀發一族高質量養老,需要全面升級老年人居家、健康、線上線下、精神生活及時尚生活等多維度商品和服務能力,“打造全場景適老新標準和一站式關愛方案,以此培養適老用品市場消費信心,形成良性循環。”
商業自媒體“極點商業評論”撰文指出,互聯網雖然敲開了老年人的大門,但數字化養老仍有諸多痛點。特別是高品質養老模式、一站式解決方案的欠缺,導致銀發經濟只能算剛剛起步,還處于市場培育初期。
郝福慶表示,為更好滿足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從以下四個方面積極作為。一是加強規劃引領。研究編制相關專項規劃,就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支撐體系、老年用品產業、科技化智能化升級等領域加強系統謀劃。二是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包容開放的發展環境,完善便利高效的監管服務,讓市場主體蓬勃發展、銀發經濟充滿活力。三是支持產品創新。制定老年用品和服務目錄、質量標準,加大老年產品的研發制造,積極開發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產品。四是培育服務品牌。打造一批創新力強、品質優良、標準規范的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為老服務優質品牌”,引導老齡產業集群發展。
郝福慶直言:“大國重器固然不可或缺,老年制造同樣關系民生;年輕人和兒童的服務供給豐富,老年人的服務市場同樣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