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云 劉剛(長春理工大學)
隨著互聯網的更新迭代,共享經濟打開新型銷售模式,大部分的企業商家將產品的推廣漸漸轉向線上,依托于平臺與用戶直接接觸的校園洗衣機也隨之擴大發展。消費者可以通過不同網絡平臺,應用或其他渠道搜索相同功能的產品,這無疑加大了企業商家之間的競爭。設計在現代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日益深刻。“設計”不僅局限于改變物品的某些外形,傳統的造物邏輯應逐步向人的需求進行轉變。目前國內校園洗衣機設計發展相對緩慢,需求和市場較大,具有較好的前景。對用戶來說解決洗衣問題,對資源而言,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浪費,綠色環保;對社會而言,帶動商業促進經濟發展。根據用戶操作產品行為為出發點,對校園洗衣機硬件產品、軟件APP進行設計能更針對性地對情境化需求提供設計思路。
行為是指受環境影響人的內在心理變化和外在反應,它具有獨特的目的和傾向,是人類獨特的社交活動方式。用戶行為將用戶與產品之間相互關聯形成“人—機”整體。在產品設計過程中,通過研究用戶的行為,可以更好地掌握用戶行為規律并深入地了解用戶需求,同時使設計師對用戶的行為習慣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以便更加高效地解決問題,為設計過程提供思路。
挖掘用戶需求,從而指導后續設計過程。在針對大學生用戶的產品設計中,首先需要獲得大學生用戶的群體傾向,了解大學生用戶群體的基本特征,包括生理特征以及心理特征。其次需要對用戶進行訪談調研,了解其在使用相關產品時的個體需求,同時結合實驗觀察其在真實場景中的自然行為,深度挖掘大學生用戶人群的需求,以指導后續設計工作。學生行為特征通過全體傾向行為與個體傾向行為兩個調研角度獲取。群體行為傾向也可稱為公共言論,一般是在特定時間、空間對同一件事情所表達的觀點以及對該事件的態度。能更直接表現為對特定某件事在情感、態度以及行為傾向的合集。群體傾向的調研基數較大、范圍廣,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獲取;個體用戶的傾向更多的時候表現出“自我性”,它是由個人通過對某件事情根據自己的行為習慣方式進行表達,并沒有群體傾向的“共性和代表性”,也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進行強化,弱化形成一個合集。個體傾向行為基于表達的是個體通過訪談及觀察法獲取有用信息,為后續設計方法提供數據支撐。
現如今校園宿舍共享洗衣機推廣力度越來越強,能讓學生學習之余解決洗衣問題,有充足的時間停留在學習及其他活動上。但共享洗衣機由于用戶操作習慣的差異化、愛惜力度參差不齊,間接造成產品磨損問題。針對管理的不及時、衛生及環境等方面出現“臟亂差”等情況,如圖1,該產品各方面都有提升改善的空間。

圖1 宿舍洗衣機現狀圖
對于共享型公用產品而言,衛生安全問題一直是用戶最為關注的重點,如圖2公用洗衣機衛生問題。而共享型公用產品通過某種方式讓用戶對衛生安全問題得到認可就顯得尤為重要。

圖2 公用洗衣機衛生問題
洗衣機內壁清潔,應選擇“眼見為實”的方式,使用前通過產品自身清潔的功能對產品內部進行清洗殺菌。這樣的清洗功能能相應提高衛生的保障問題,以一種直觀方式加大用戶對洗衣機清潔問題的信任。與之對應的弊端是該功能的實現在一定的程度會增加水資源的利用,增加用戶洗衣等待時長問題,降低產品使用率。通過共享型洗衣機消毒功能的設定增加用戶對產品的衛生信任程度,拓寬共享洗衣機的使用人數,該功能的實現能降低產品衛生風險,加強用戶信任從而帶動收益。
使用中期功能的選擇主要表現在“下單/洗滌模式”情境下進行,區分與使用家用洗滌模式的“習慣性”對共享洗衣機洗滌模式進行選擇會出現的狀況進行設定。考慮校園學生密度大、集中性強,對于洗滌模式的功能,應切合該人群情境需求,設計與之對應的功能,讓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產生“功能共鳴”。弱化邊緣功能做功能“設計的減法”。當一味地追求功能疊加時,應結合人群特性找出對應“需求功能”,弱化甚至摒棄邊緣功能,通過學生用戶年齡、性別,衣物類型的趨同性,減去不必要的功能,將成本轉向產品性能耐用等方面,從而達到產品使用率的最大化。
共享模式不僅通過新的開辟產品銷售的模式,對于后期服務也體現其特性。公用產品由于工作強度頻繁、使用性大加之用戶維護性低、易需要維修等現象。共享產品投放點較廣,分散性大,管理難度較大,對于用戶反饋建議及保修等問題應及時妥善解決。基于用戶反饋對產品自身進行分析并改良升級。
現如今,圍繞以用戶為中心的宗旨來考慮設計問題,已經成為設計界的大勢所趨,這也加強設計傳統邊界以及內在分工的彈性。通過調研和分析,較為系統化地明確用戶需求。此章節是基于用戶調研反饋和需求,通過用戶行為理論以及共享理念合理地規劃產品設計思路及方法。
1.針對性設計原則
校園宿舍洗衣機主要是為了輔助學生完成洗衣的問題,對于用戶來說洗衣機讓換洗衣物達到清潔干凈的效果是主要核心內容。從用戶需求功能方面,產品功能設計可劃分為主要功能、輔助功能、其他功能三類。通過用戶使用習慣性以及使用需求性的不同,根據自身的需要對產品模式進行選擇。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洗衣機通過多個功能模塊組合新的設計方式,或提供多種使用方式來滿足用戶的變化需求,就模塊化和用戶參與產品而言,需要避免復雜化的操作流程,保證產品的適用性和實用性,讓用戶能輕松愉悅地完成洗衣任務,獲得更好的使用體驗。
2.信息傳遞的有效性原則
對于絕大多數用戶來說,通過相關洗衣APP對洗衣預訂、下單支付等方式使用已經非常熟悉。洗衣機自身需要主動地建立和用戶之間的聯系,將相關性的信息或服務內容提供給用戶,完善服務系統。
首先從功能角度出發,產品需要儲備豐富的與洗衣相關的需求及服務的資源,為用戶建立一個全面的、專業的洗衣服務系統。系統為用戶提供準確可靠的優質資訊服務,幫用戶省去煩瑣的信息篩選過程,高效便捷地服務用戶。
其次,從用戶的個體出發,每位用戶對于洗衣機的使用與操作及習慣都存在著差異性,信息推送要以用戶自身的特性為依據,遵循個性化推送的原則,針對使用對象的特性,信息的推送更要確保有效性,對洗衣機的使用狀態、工作時長等相關信息進行推送與服務。個性化的推送原則,即主動匹配適宜的洗滌模式,找準用戶的核心需求,減少用戶的認知成本。需要分析個性化推送內容,因為內容的信息是通過對用戶特征分析、任務內容以及結合環境特性三者協調所得出的結果。精準有效的信息能提升用戶使用操作的體驗,通過有效的系統信息推送能更好完善洗衣服務系統。
1.硬件產品設計方法
(1)遵循產品優先級設計原則線上模式設定
產品擺放眼前,用戶迫切找尋符合使用習慣“認同性功能”,設計中對于產品功能優先級次重點的把握就是將真正重要的功能放在凸顯的位置,將次要的部分進行弱化隱藏甚至淘汰。根據前期行為問卷調研——“衣物混洗”問題,相同宿舍或關系較好之間“拼單洗衣”的行為。在做法上并不贊同,不同人的衣物一起洗滌易產生交叉感染情況。基于優先級設計原則對APP線上洗衣模式設計“混洗模式”,通過對該功能的選擇,程序后臺反饋洗衣機加大“清潔殺菌”力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該行為所產生的危害。
(2)基于關懷性設計原則對洗衣前后提醒設定
就關懷設計來說更多體現的是“溫度設計”,當產品不再是冰冷的機器,而根據用戶使用情境給予相應關懷。在洗衣過程中總會出現洗衣前沒及時檢查口袋而將紙屑等物品帶入洗衣機從而影響洗衣效果進而“污染”洗衣內壁,影響后者使用;使用后遺漏如襪子等小件衣物,也會影響后者使用。就設計而言,設定“語音提示”功能對洗衣前后情境播報提醒用戶,從而解決該行為問題。
(3)產品磨損度及工作時長問題設定
宿舍洗衣機作為公用產品,工作時長難以控制,產品磨損力度較大。所以在公用產品設計之初,材質原料等方面都需把控,且通過用戶反饋大部分學生對深夜洗衣產生的噪音問題難以承受,以及產品維修的及時性等問題還需加強。通過上述問題,通過對洗衣機工作時長控制,減少噪音危害;由于公用產品屬于“24小時”待命狀態,產品自身休息“狀態”較少,設定“睡眠模式”在無人使用狀態下降低電量損耗,減少產品磨損力度。
基于用戶行為對產品進行相應的設計,能更好地匹配用戶的習慣,貼合用戶正確的操作行為,對宿舍公用洗衣機的使用現狀進行分析與調研,結合調研結果對后期宿舍公用洗衣機提出設計原則,并針對宿舍公用洗衣機的硬件產品和軟件APP總結設計方法,對大學宿舍洗衣機的設計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