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思慧 但杰(河北金融學院)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重點。據工信部統計,截至2019年底,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已經超過3000萬家,中小企業占比超過95%,為我國創造60%以上的GDP,解決了80%以上的就業崗位,但是當前中小企業依然面臨著艱巨的挑戰,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央行發布《2020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中指出:截至2020年末,本外幣企事業單位貸款余額為110.53萬億元,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42.7萬億元,占比38.63%,可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市場有巨大的空間需要去挖掘。
如圖1所示,反映了自2015年以來,在政府的推動下,小微企業的融資規模呈上升趨勢,2020年末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較2015年增長25.31億元,增速為145.54%,且同比2019年增速提高15.72%。但反觀總量,小微企業的融資規模一直較小,并且呈現出企業的自有資金不足,外源性融資的成功率不高的現象。

圖1 企事業單位貸款余額
從外部原因來看:一方面,金融機構為了降低風險對中小企業惜貸。另一方面,城市商業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成為中小企業貸款的主要來源,但是融資規模有限。
從內部原因來看:一方面,中小企業信用難以評估,公司結構不合理。我國中小微企業很大一部分屬于城鄉企業,經營能力較弱,市場競爭力不強,并且由于產權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企業的具體信用資質難以估計。另一方面,中小企業缺乏抵押物。企業的經營設備較為簡單,大多為生產設備和地產。由于抵押品的價值不高,也制約了企業的融資規模。
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供應鏈金融應運而生,如圖2所示,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11.97萬億元,以年平均17.89%的增速增長至2020年的27.01萬億元的規模,但是傳統供應鏈金融模式還存在諸多痛點,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圖2 供應鏈金融的規模
(1)信貸可得者數量較少。由于風險具有擴散性,這意味著距離核心企業越遠的小微企業融資風險越高。提供資金貸款支持的金融機構處于防控風險的考量,一般只愿意為與核心企業有直接交易的一級供應商授信,而與核心企業間接交易的處于供應鏈遠端的小微企業則很難解決融資需求。
(2)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由于供應鏈金融參與的主體眾多,導致核心企業不能完全掌握上下游的企業信息。此外,金融機構由于收集到的信息有限,不敢輕易對小微企業放款,有可能導致金融機構發放無效貸款,供需不匹配致使小微企業依然無法解決資金緊缺問題。如圖3所示,在傳統的供應鏈金融中,銀行對于核心企業之外的中小企業的融資條件苛刻,可獲得的融資規模也較小。

圖3 傳統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模式
(3)難以辨別交易的真實性。交易造假是困擾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阻礙之一,由于紙質合同和加蓋的企業印章很難辨別真偽,給核心企業帶來了較大的交易欺詐風險。傳統供應鏈金融由于管理的落后,信息不夠透明,從而導致交易的真實程度大打折扣。
(4)極易發生交易違約。我國對小微企業的管理還不夠嚴謹,因其資產單薄而導致信用等級不高,發生違約事件的可能性較高。無論是企業之間或者銀企之間,最終資金償還都依賴于小微企業的契約精神,以致銀行“不敢貸”。當涉及多層次交易時,風險會呈指數級增長,產生較高的違約風險。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提到了區塊鏈技術對創新產業發展的重要性。隨后,各地政府相繼出臺相關政策促進區塊鏈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截至2020年,全國已有20余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將區塊鏈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模式迅速成為許多金融科技企業的研究熱點,推出了如螞蟻雙鏈通、騰訊微企鏈、布比壹諾供應鏈等平臺。
狼剩兒有些猶疑,有些好奇地試著走上前。我伸出手,想摸摸他的臉。都十三年了,我想了無數個日夜,我的狼剩兒長成么樣子了呢。月月初一十五,我點亮那個空明的世界,到那里呼喚你,在那里感知你的成長。看著二丫一天天長大,出落成個大姑娘,我想你跟她一般大,應該比她高些吧。你丟了六年,你的弟弟槐生也出世了。你從冇見過他,可他舉手投足像極了你,我就常把他混成了你。撫著他的小臉兒,我經常走了神兒,以為摸的是我的狼剩兒……
區塊鏈借助本身所具有去中心化、開放性、可追溯、信息不可篡改等特征對供應鏈金融進行優化。
如圖4所示,在聯盟鏈中,通過電子憑證的拆分與流轉實現核心企業信用在供應鏈上的傳遞,穿透整個產業鏈條、覆蓋全鏈的供應商,解決了供應鏈上“遠心端”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區塊鏈平臺提供商為核心企業、供應商、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支撐,并對三者進行審核與管理。將貿易主體信息、貨物信息、質押信息、物流信息等核心數據上鏈,各方共同維護,實現交易的不可篡改、不可抵賴,從而實現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統一,解決跨主體、跨機構、跨系統場景下的數據互信問題。

圖4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聯盟鏈
運用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主要以應收賬款模式為主,傳統供應鏈金融模式下,核心企業的信用只惠及與其直接交易的供應商,而這一解決方案最主要的亮點是能夠在多級供應商之間傳遞。區塊鏈技術應用于供應鏈金融的價值體現如下:
(1)分布式記賬打破企業間信息壁壘。通過分布式記賬技術,供應鏈上每一個參與方都能看到各類信息,并且都有權利對其進行修正,實現數據實時記錄,數據實時同步,數據實時共享。每一個節點上的數據都是公開透明的,數據的上傳、更新、修正,各個參與方都能實時看到,由此打破了各方信息交互的不通暢。
(2)智能合約提高結算效率。區塊鏈基于智能合約的技術,提前設定好交易條件,當實際情況達到設定條件時,觸發交易合約自動完成交易,在這個過程中無須第三方參與,由此大大提高了結算和清算效率
(4)不可篡改保證交易信息真實性。經過所有供應鏈上的參與方認同許可的數據信息一旦記錄在區塊鏈上,便不可篡改。如果數據有錯誤想要改正,也不能消除掉原來的記錄,即不是廢棄原交易,而是進行一次更正交易,增加記錄在新的區塊中。由此一來,所有在區塊鏈上顯示的數據都是真實的,從而杜絕了企業弄虛作假。
(5)可追溯性有利于企業監管。基于區塊鏈的不可篡改特性,在各個節點數據庫進行的操作可以清晰留痕,方便日后進行追溯查詢。無論是產生任何交易糾紛,都方便企業查找涉及整個交易流程的數據,精準落實到出問題的環節,便于企業對交易過程的監管。
隨著市場對其的普及程度越來越廣,讓應收賬款的滲透率不斷提升,進而導致整體供應鏈金融市場的滲透率提升,如圖5所示,預計在2023年,區塊鏈技術參與下的供應鏈金融市場可達到接近50%的市場滲透率。

圖5 區塊鏈技術對供應鏈金融市場的滲透率
區塊鏈技術可直擊傳統供應鏈金融的痛點,成為解決供應鏈金融難題的最佳技術解決方案。區塊鏈技術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供應鏈金融的運作成本,提高運作效率,實現市場規模擴張。
(1)核心企業參與意愿難以保證,中小企業的融資需要依然得不到滿足。因此,只有解決核心企業的參與意愿問題,才能保證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縱觀整個供應鏈,核心企業占據著關鍵地位。核心企業的財務的穩定程度和整體實力直接關乎小微企業能否得以順利融資。因此,核心企業是整個供應鏈的信任基礎,然而最需要資金支持的往往是供應鏈末端的中小微企業。中小企業融資的必要條件就是依靠核心企業的信用傳遞,然而核心企業的參與意愿無法保證。
對此可以為核心企業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讓核心企業有利可圖,如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當延長核心企業的還款期限,從而吸引更多核心企業上鏈。
(2)數據源頭真實性有待考證。區塊鏈僅能實現數據鏈上流轉過程中的透明可溯,而無法直接避免供應鏈生態內的上下游腐敗現象。信息在錄入區塊鏈之前,如果審核人員沒有準確識別鏈下數據的真實性,那么上鏈之后的數據也是虛假的。如果供應鏈上下游的企業相互串通,假造數據,以騙取投資機構手中的融資貸款為目的。那么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平臺不僅無法發揮優勢作用,反而加大了金融風險。
對此需要細化支持的政策與審慎包容監管,一方面要不斷推進區塊鏈核心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另一方面,則需要遵循平臺發展規律,提高經營的合規性,參與企業的從事經營活動均需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規范上鏈企業的經營,引入第三方監管,加強風險防范,避免出現蜂擁而上的跟風現象,預防技術革新對金融系統帶來的沖擊。
(3)存在商業信息泄露風險。企業所有的商業數據都要被記錄在區塊鏈上,由此帶來的商業信息公開披露風險較高。區塊鏈數據的可信度基于多方和鏈上多個節點對數據的聯合驗證。在區塊鏈的生態場景中,供應鏈生態中企業的商業數據可以被鏈上的參與者隨意調用或讀取,企業面臨商業秘密泄露的較高風險。
對此保護數據信息安全、防控企業惡意調取、防止數據泄露對于平臺的構建來說至關重要。對于上鏈企業來說,需要不斷完善信息保密能力,規范信息讀取權限。對于平臺來說,需要主動與監管部門進行對接合作,優化完善架構下的責任主體,避免信息的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