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慧楠(上海大學)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以及綠色環保理念的提出,LED照明產品在全球流行起來,而中國憑借著較為低廉的價格及完整的產業鏈結構,在產品出口方面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位于珠三角地區的廣東省,由于地理位置及勞動力豐富等優勢,成為全國LED照明產品生產和出口大省。但近幾年國際形勢逐漸復雜,這為廣東省LED照明產品的出口帶來了一些阻礙,為了使其出口具有突破性進展,本文將通過分析現狀,對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探討,以此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從而穩固并提升廣東省LED照明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影響力。
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LED照明產品出口貿易額達到159.57億美元,與去年同比增長了5.53%,其中廣東省的出口額是62.83億美元,占我國總出口額的39.37%,同比下滑7.28%。從2019年的整體形勢看,廣東省LED照明產品的出口額前兩個季度的下跌比較明顯,其中2月和5月最為嚴重,分別下降了39.59%和44.57%,從第三季度開始呈現小幅度上漲的趨勢。由此可見,近幾年廣東省LED照明產品出口總額增長速度逐年放緩,近兩年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的趨勢,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由于匯率變化的影響。二是由于廣東省LED照明產業已經擁有了較高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基數較大,且LED的替代市場已經接近峰值(表1)。
表1 2014年-2019年中國及廣東省LED照明產品出口情況
2015年3月28日,我國頒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一帶一路”的全面進行使中國對外貿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1]。“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工程建設,使得各國對綠色照明設備LED照明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大。數據表明,2017年,廣東省LED產品對“一帶一路”附近的64個國家的出口總額高達48.13億美元,與2016年相比增長了19.61%,其中,戶外照明、景觀照明擁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并且,“一帶一路”途經國家多數是發展中國家和一些新興經濟體,對環保比較重視,因此對這種綠色產品具有較大的需求,但在生產方面仍然缺乏完整的產業鏈條以及純熟的技術,這為中國出口LED產品及相關附屬產品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進一步擴大了中國出口貿易的市場范圍[2]。
在出口市場方面,一直以來出口地區以歐洲和北美洲為主,2016年之前,亞洲所占比重較小,北美和歐洲占據大部分比重。但是近幾年在結構占比方面有所改善,市場不再過度依賴于北美地區,出口亞洲的比例逐漸上升,且發展中國家被視為最具潛力的市場(圖1)。
圖1 2019年中國出口到各地區LED照明產品情況
我國能在制造業保持較大優勢的原因之一就是原材料價格以及勞動力成本比較低廉,但近幾年隨著通貨膨脹額發酵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在成本方面的優勢逐漸喪失。首先,受通貨膨脹的影響,我國物價是長期持續上漲,大部分行業的工資上漲,勞動力成本持續提高。LED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且現在LED行業的機械化程度較低,需要大量的手工勞動者來完成,但是由于大量企業進入、老齡化日益加重等原因,均導致制造業勞動力的缺口加大,呈現“用工荒”的情況,使得企業不得不通過提高薪酬來吸引勞動者進入。第二,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發展,由此產生了郊區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現象,商業用地、住房用地、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占用大量土地,使得用于廠房建設租賃的土地資源日益縮減,甚至出現供需不平衡的現象。第三,LED照明產品雖然屬于綠色節能的新興產業,但其生產的過程卻會對環境產生極大的污染,可謂是一個重污染行業,尤其是水污染嚴重。近幾年,由于國家對環境日益重視,對一些污染產業打擊力度極大,這迫使很多廠房不得不停業進行整改,甚至關門結業。
廣東省經營LED照明產品出口的企業眾多,且大多為中小企業,從而存在較為激烈的競爭,為了獲得更大的利潤,常常發生低價惡性競爭。
低價產品背后的犧牲就是產品質量的下降,為了實現通過低成本獲取高額利潤,這極易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3]。如果外國客戶沒有對產品的質量進行深入的了解,從利益角度出發,他們大多會購買價格較低、質量較差的產品,使得價格高、質量好的產品沒有銷路,逐漸退出這一領域或以同樣的方式進行銷售。同時,當外商意識到從廣東省進口的LED照明產品質量較次后,會對廣東省的相關產業產生較為惡劣的影響,不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引發這種“價格戰”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廣東省LED照明產業缺乏相關的行業標準,另一方面由于大多中小微企業的品牌意識比較薄弱,并且缺乏相關的法律知識。
廣東省LED照明產品在國外市場的滲透率日益提升,歐美、日本等國的檢測標準也日益嚴苛,且經常發生改變,廣東省多數企業無法及時、完整地收集到這方面的信息,時常處于極為不利的境地。由于召回事件頻發,例如僅2018年就發生了20多起召回案例,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召回事件有所改善,2019年僅發生不到10起,下降了約50%,但仍然沒有得到最好的管制。這種召回事件的發生一方面會損壞各個企業的利潤;另一方面,會嚴重損害我國LED照明產品在國際貿易市場中的信譽,致使競爭力大幅縮減。
2018年美國政府對外宣稱對中國部分產品加征關稅,由此中美貿易戰打響。2019年5月10日,美國加征關稅的清單中涵蓋3類照明產品,中國照明產品出口貿易總額的75%均被涵蓋在其中,大概為300億美元;其中,對美國出口額達到80%。
盡管截止到2020年2月5日,美國對華的加征關稅產品排除清單中有4批包括部分照明產品,但并沒有包含過多的LED照明產品,與8位HS編碼相對應的產品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在表面上看來這對我國出口有一定的好處,但實際上所涉及的LED照明產品過少,對相關產品出口的好處較為有限。
自從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對于外貿行業來說,國外疫情及各國政策的實施等各種不確定性將繼續對其產生不利影響。廣東省作為LED照明產品的出口大省,由于相關企業的延遲復工,損失了大量國外訂單,據數據表明,2020年2月由于疫情影響,發生了斷崖式下跌,出口僅有2.3億美元,較2019年同時期下降67.93%,廣東省仍然處于首位,占44%,這無疑是對外貿企業的巨大打擊(圖2)。
圖2 2019年-2020年2月我國LED照明產品出口總額
第一,用“機器人”代替人工,降低相應的勞動力成本。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攀升,加之制造業“用工荒”現象的日益嚴重,廣東省LED照明產品在國際上的價格優勢逐漸喪失。面對這樣的現象,在這個5G技術大力發展、AI科技日益流行的時代,LED產品的生產也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盡快促進生產的機械自動化以及智能化程度的不斷提升。一方面,政府可以進行財政補貼,出臺相應的政策,對企業用機器代替人工予以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應提升企業的意識以及重視程度,讓企業意識到利用先進的技術,通過自動化或半自動化進行生產,是企業減少成本、提質提量的一條重要出路。第二,進行廠房搬遷并加強價格監管,以降低租賃成本。企業應積極尋找地價相對低廉的地理位置進行廠房的租建。最后,對于政府日益關注的水污染問題,相關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政府的標準執行,控制排放污水量,并安裝處理污水的相關設備,以免不符合政府要求導致被迫停產,產生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現如今國際市場的認證標準日益嚴格,而廣東省LED行業卻缺乏嚴格系統的行業標準體系,導致出口產品被頻頻召回,因此,建立并完善統一的檢驗體系以促使企業注重產品質量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廣東省應建立相應的組織協會,以時刻追蹤國際市場認證標準的最新變化情況;另一方面,廣東省LED照明產品如果要提升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并站穩腳跟,不僅要完善標準體系以全面提升產品質量,還要注重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并積極進行專利的申請,以樹立自主品牌[4]。
首先,政府應建立國家級的質檢中心,并聯合各省級質檢中心,對我國出口的LED產品進行檢測,以提升并完善產品質量。其次,相關協會應吸取發達國家的經驗,并結合廣東省LED照明產品出口的發展現狀,進行行業標準以及法規的制定。最后,在相關政府的協助下,企業自身也應積極應對,采取一些強有力的措施。企業應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更加注重自主創新能力,尤其要重視產品質量問題 ,從注重數量上升到重視質量,從低附加值提升到高附加值。
“一帶一路”沿線分布著一些發展中國家以及新興經濟體,隨著消費升級,他們對LED照明產品的需求急劇增加,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但又缺少核心技術,這為廣東省打開海外市場開創了非常有利的條件[5]。
首先,在生產方面,各個相關出口企業應調整生產人員的上班制度,例如企業可實行“作一休一”制,并可以進行適當的裁員,以降低生產成本,不僅能夠滿足少量訂單的需求,還能減少人工成本,以增加利潤。其次,在市場需求方面,第一,相關企業可以適當尋求國內市場;第二,由于疫情“人傳人”的特點,將限制客戶到門店或者當面約談訂單,企業可以通過遠程的方式,建立相應的平臺,將線下轉為線上;最后,在此次疫情中,具有自身核心技術以及特色產品的企業受到的影響較小,因此,各個企業應該以此為鑒,加緊研發具有特色的LED產品以及創新性的技術。
在當今競爭愈演愈烈的國際市場,廣東省乃至整個中國的LED照明產品想要搶占一席之地,首先企業自身必須要加強管理以及監控,通過不斷增強研發投入,提高產品質量,并研發核心技術以加強自身的創新能力,從而樹立知名品牌,才能使得LED照明產品走上高品質的新臺階。
同時,相關行業協會以及政府應積極協助企業,制定相關的政策,采取激勵措施,共同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只有企業、政府、行業協會共同努力,廣東省及中國LED照明產品才能在更廣闊的國際市場中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