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王忠平 郭清梅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簡稱國網福建電科院)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重大決策部署,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智慧力量,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和新時代電力“雙滿意”(讓客戶滿意,讓黨和政府滿意)工程為抓手,立足群眾需求,開展辦實事項目21項,引領廣大黨員干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在新征程上擎旗奮進,譜寫“人民電業為人民”的紅色篇章。
2021年9月20日,國網福建電科院數字黨建系統正式投入運行,實現了黨建工作的PC端和移動端全流程處理,助力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融合發展由“圍繞型”向“融入型”轉變,成為縱深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黨旗引領·提質登高”、新時代電力“雙滿意”工程等的有力載體,同時也標志著該院黨建工作初步實現“數字化、線上化、智能化”。
“手機打開‘數字黨建’的黨史學習模塊,就能輕松學黨史,碎片化的時間也能利用,學習效率更高,我們隨時都能學有所悟、學有所獲!”黨員許軍用手機打開黨史學習模塊,屏幕隨即彈出了“紅船精神的由來”頁面。
為了讓黨史學習教育更加系統全面,更加貼合實際,國網福建電科院黨委統籌謀劃,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在系統全面、融會貫通上下工夫,研究制定黨史學習教育實施方案,明確5個方面、18項重點任務,指導黨史學習“學什么”和“怎么學”。院黨委發揮學習標桿作用,示范帶動各級黨員干部聚焦目標“自覺學”,把握重點“系統學”,發揮表率“帶頭學”。
通過“集中+實景”的方式,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積極主動開展黨史學習,并充分運用福建省“三多”優勢(黨史事件多、紅色資源多、革命先輩多),組織黨員到省革命歷史紀念館、省檔案館、林祥謙烈士陵園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以情景式教育、沉浸式體驗促進學習入腦入心,累計186名黨員干部進行了體驗式學習。黨員干部走出“紙上談兵”,走出“照本宣科”,親手觸摸歷史遺跡、親耳聆聽歷史聲音,在情景式學習中重溫波瀾壯闊的輝煌歷程,傳承百年紅色基因?!包h課開講啦”“支部書記講黨史”等黨課,“黨史天天學”“微黨課競賽”等活動更加豐富了學習形式,多維度構建起黨史學習教育體系。
此外,該院還聚焦黨的百年光輝歷程,聚焦電網事業發展,聚焦先進典型和一線感人故事,策劃實施“紅色基因電力傳承”重大主題宣傳,通過全媒體采訪、微視頻展播、先進典型事跡宣講等10項活動,全方位記錄黨的百年奮斗路和國網福建電科院發展成就,講述員工“聽黨話、銘黨恩、跟黨走”的鮮活故事。舉辦“頌歌獻給黨·鼎力雙滿意”慶祝建黨100周年紅歌比賽,制作《紅梅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百年獻禮主題MV,以歌聲頌黨恩。
“黨史學習教育對我的影響很大。作為一名電力科技工作者,我更加為我們黨波瀾壯闊的百年黨史和電力事業的巨大進步感到由衷的驕傲和自豪。我將以最飽滿的精神、最昂揚的斗志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貢獻一份力量。”國網福建電科院黨員錢健感慨地說。
“10千伏線路啟動相量測試正常,5G配網差動保護功能可以投入。”10月9日,福建省內首個基于PRB資源預留的5G配網差動保護電力線路——福州臺江10千伏群升II線完成系統調試,具備投運條件。投用后,該條線路上所有故障均能以毫秒級的速度進行隔離,未來用戶停電區域面積將更小、停電次數更少、來電等待時間更短,有力提升了福州核心城區的供電可靠性。
黨史學習教育,重在學以致用,重在知行合一。國網福建電科院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注重學有所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把學習黨史與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與深入實施新時代“雙滿意”工程結合起來,主抓“七大行動”,攻堅“15項指標”,確保新時代電力“雙滿意”工程落地有聲,踐行有力。
今年,福建省首個數字化配變臺區在長樂濱海新城建成投用,該臺區實現了低壓故障秒級感知,分鐘級工單生成流轉,并且能夠精準定位問題設備,主動搶修低壓故障,大大減少了用戶停電感知時間,進一步提升用戶的用電體驗。在示范區建設過程中,為了突破技術難題,該院第一時間組建柔性技術攻關團隊,通過“融合終端應用開發+配網云主站+智慧運維手機App”的組合拳模式,實現配電臺區數字化轉型升級,技術指導國網福州供電公司在長樂濱海新城順利投用福建首批228個數字化配變臺區。
為了主動踐行新時代電力“雙滿意”工程,全力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省級示范區建設,為服務碳達峰碳中和貢獻智慧力量,國網福建電科院研究制定了《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行動方案》,從技術攻關、技術驗證、技術標準規范制定、技術示范應用、技術成果孵化轉化五個方面發力,全面加強無人機+、人工智能、數據產品等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深度參與福州長樂濱海新城、莆田湄洲島、龍巖古田智慧小鎮、寧德霞浦西洋島等能源互聯網數字化示范工程建設。

國網福建電科院技術人員正在開展5G網絡授時精度測試。 資料圖

國網福建電科院組織干部員工前往林祥謙烈士陵園開展黨史現場學習教育。資料圖
“這幾年隨著CNC數控、3D打印等新技術運用,我們石雕企業上了大量的電氣化加工機械,對供電安全可靠性要求也越來越高,非常感謝電力公司對這一帶線路進行了升級改造。”2021年4月19日,在泉州惠安豪翔石雕廠,技術負責人對前來開展用電滿意度提升調研的國網福建電科院共產黨員服務隊表示感謝。
據悉,10千伏港墘線位于惠安縣崇武古城的海灣,負責包括豪翔石雕廠在內的5家石雕企業和120戶古城居民供電。這條線路距離海岸線不足10米,線路上會附著一層海鹽。每當進入污穢季,夜幕降臨的時候,伴隨陣陣刺耳的放電聲,導線上污穢比較嚴重的點會隱約閃現火光。“這條線路每兩年就要更換一次導線,還時不時會出現污閃引起的故障?!眹W惠安縣供電公司線路運維負責人蔡煜強介紹。
為了破解難題,國網福建電科院選取10千伏港墘線作為防污閃技術攻關的首條試點線路,組織共產黨員服務隊依托自主研制的人工模擬強風及沿海環境下架空絕緣導線破壞試驗平臺,完整模擬出線路絕緣導線污閃放電、起火等現象,基本掌握了污閃放電與導線斷線之間的關系以及相互作用的機理和發展軌跡,隨后對癥下藥開展導線、絕緣子和金具等防污閃設備研發,成功解決了沿海10千伏線路污閃放電問題,提高了線路安全運行水平。此后,該院相繼在惠安、東山和福清等地建設了15條防污閃試點線路和8個試點臺區,線路年故障率也從原來的10.8次/百千米降低至3.2次/百千米。
黨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讀懂黨史、學好黨史、悟透黨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把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出的信念信心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具體行動。國網福建電科院緊密圍繞“鄉村振興·電力先行”“美好生活·電靚萬家”“營商環境·電暖萬企”等具體工作,堅持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把深化新時代電力“雙滿意”工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用為民辦實事的實踐成果檢驗學習成效,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優異成績獻禮建黨100周年。
2021年,在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國網福建電科院黨委清單化推進21項“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推動高故障路線治理、頻繁停電臺區整治等一系列惠民舉措落地,暢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其中,支撐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開展優化電力營商環境“深化創新年”活動,針對社會各界重點關注的敏感用戶電壓暫降精準治理難題,以企業內部擁有的國家電網公司電能質量分析實驗室和電能質量仿真試驗評估系統、福建電網諧波監測分析系統為強大的技術后盾,常態開展“百千萬”客戶大走訪,點對點精準服務,幫助企業降低用電成本,扎實開展“一戶一策”電壓暫降精準治理,按“一類型一策略”制定各行業敏感用戶作業指導書,助力單位“獲得電力”評價保持省內各行業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