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有事業心的女人,卻偏偏嫁了個窩囊老公。我每天起早貪黑,拼命賺錢,他卻總是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守著個體制內的工作,每天早早下班,在家里無所事事,消磨時光。我勸他去找份第二職業,他卻堅持說錢夠用就行,不用掙太多。為了維護他的自尊心,這事便不了了之。
慢慢地,我們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我每個月至少賺5位數,他卻永遠是旱澇保收的4000多元工資。起初,我覺得這沒什么,無非是我多賺一點兒,他少賺一點兒,反正兩個人收入加起來,也是夠花的。可不知為什么,我的心態卻漸漸變了,對他越來越不滿了。
比如他去超市采購,我囑咐他順便帶些東西,他不是漏了這個,就是忘掉那個。我真的好氣呀!錢都是我出的,他就出點兒力氣,怎么連這點兒小事都辦不明白呢,我還能指望他什么?
還有更氣人的。上個月,我問他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去讀在職研究生,學費我出,他竟然對我嗤之以鼻,還埋怨我亂花錢。我就不能理解了,錢是我掙的,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他管得著嗎?再者,我讓他去讀在職研究生,不是為他著想嗎,他怎么能一點兒上進心都沒有?
現在,我們的爭吵越來越多了,感情岌岌可危。我不得不開始反思,似乎從我認識他,他就一直是這個樣子。他從未改變,是我變了,難道一切的根源,就是我掙得比他多嗎?
婧文
曹序心理咨詢師
“女人不能擁有一切。”是安瑪麗·斯勞特在《大西洋月刊》發表的文章中的觀點,當時,她剛剛從希拉里領導的國務院高級官員職位上辭職,打算回去照顧自己的兩個孩子。這個決定在當時引起了全美大討論,曾經很多視她為精神偶像的獨立女性表示不解,甚至是失望。
“女人沒有辦法同時兼顧家庭和事業。”盡管我們一再反駁這種看似男女不平等的說法,很多時候卻不得不在現實的裹挾下,承認、接受并做出選擇。在中國,這種現象,更加突出。
中國是個傳統的男權社會,大部分男人不管有沒有本事,都存在一定的男權思想。在女強男弱的婚姻中,如果丈夫本事不大,脾氣還不小,想要比自己強的妻子對自己崇拜、依賴、言聽計從,這就是不現實的。崇拜一般都發生在弱者對強者的關系中,妻子本身就是強者,還要硬裝成弱者,對丈夫低眉順眼,怎么可能?
此外,如果妻子比丈夫強,大多不會僅僅只強在經濟方面,經濟實力強的女性往往人格也很獨立,內心強大。一個獨立、自由、強大的靈魂怎么可能對另一個比自己弱的人無條件服從、崇拜、依賴呢?反過來,女強人式的妻子對另一半的心理需求多半是:尊重、理解、支持、欣賞甚至是崇拜。可現實生活中,能在心理上做到這一點,且絲毫不違心、不別扭的男人太少了,所以女強男弱的婚姻大多不幸,不是因為兩人本身的強或弱,而是性格與心理需求的錯配。
夫妻關系就像是一刻不停變化的河流,你感受到自己在不斷變化,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可怕的不是變化,而是兩個人沒有同頻改變。當你的需求已經不再是溫飽,而是被對方體貼、理解,與對方一起前進,他卻依然只愿停留在原地,看不見你的改變時,關系必然會陷入僵局。
與此同時,夫妻關系也是兩個人共同的作品,是一場雙人舞。這就需要你去考慮,當你多次提及你的需求時,對方的需求又是什么,你又是否能夠適應對方的改變?想要關系發生良性改變,必須兩個人一起覺察和討論關系中雙方期待被滿足的需求,并展開建設性的溝通,而非指責性的溝通——多用“我們如何改變”,而不是“你如何改變”,如此,矛盾與變化才會成為你們走近彼此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