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X證書制度的實施目標在于培養復合型職業技能人才。基于1+X證書制度,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應具有主體多元性、內容立體性、方法客觀性的特征,可通過評估教學效能、推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復合型職業人才培養質量。1+X證書制度下,高職院校要構建科學、完善的增值評價體系,需要組建共同體,體現評價主體協同性;重塑價值觀,突出評價理念科學性;革新動力源,彰顯評價方法多元性;探索框架圖,凸顯評價內容全面性。
[關鍵詞]1+X證書制度;增值評價體系;導向性原則;高職院校
[作者信息]林溪(1982- ),女,遼寧沈陽人,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廣東? 珠海 51909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廣東省普通高校特色創新項目“基于共生理論視角下廣東高職產教融合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0WTSCX245)
[中圖分類號]G71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2)02-0029-07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之際,國務院于2019年1月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實施1+X證書制度并啟動相關試點工作。隨著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逐步推進,復合型職業技能人才考核標準日益完善,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提出了全新要求。為對接人才培養要求、全面評估教學質量,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20年10月發布《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評價方案》),指出作為評價教學效能高低的發展性評價工具,教育增值評價是破除“五唯論”痼疾、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抓手。深入到高職教育領域,構建增值評價體系已成為院校合理評估教學增值效果、切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舉措。有鑒于此,高職院校需要與政府部門、合作企業以及第三方評價組織相互配合,協同參與教學評估,構建契合1+X證書制度的增值評價體系。
一、1+X證書制度下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構建的內涵意蘊
1+X證書制度以提升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為宗旨,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響應國家深化職業教育改革號召的核心舉措。該制度以職業院校教育目標為基礎,通過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開展證書培訓改革。其中,1+X證書制度中的“1”是指學歷證書,可通過傳播理論與技能等學習知識反映出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發展水平;X是指技能等級證書,以國家及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為原則,開設若干專業領域的技術水平證書,可助力學生拓展視野、豐富專業技能內涵與外延。隨著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標準的進一步細化,1+X證書制度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教育增值評價是優化教育評價制度、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強化院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高職院校增值評價是以評判教育教學效果為目的,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的教學模式。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不僅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決策,更是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的核心支柱。顯然,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不僅可以對學生學業成績達標情況進行評價,還可以對學生綜合發展水平變化進行測評,既是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也是多主體協同參與的職業教育合作評價體系。
對標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基于1+X證書制度構建院校增值評價體系,既契合人才培養質量評估的根本任務,也切合高質量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1+X證書制度下的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從人性發展理論出發,是注重基礎、強調目標、關注過程、考核結果的綜合性增量評測,可反映出相關教育環節是否具備實用性。1+X證書制度下,構建有效的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是審視學校教育質量與教師教育效能的核心依據。該體系以契合時代發展的價值觀為首要原則,從學生發展理論角度出發,對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教學進程以及教學成果進行價值評價。具體而言,在教學目標評價模塊,以導向性原則為基礎,以學生多元化發展為重心,依據教學任務目標設定評價指標,對學生綜合成長價值水平進行評價;在教學進程評價模塊,以學生基礎水平為基準點,通過評價教學水平的增值程度,對教學進程中的教育質量進行評估;在教學成果評價模塊,遵循定性、定量原則,通過評估學生學業成績、道德品質以及個性發展等價值水平,對教育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價。
二、“1+X”證書制度下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的多維解碼
(一)評價主體多元性
明確增值評價體系的參與主體是科學評價教育教學質量、合理判斷教學價值水平的先決條件。1+X證書制度下,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的評價主體主要包括政府、院校、企業與第三方評估組織。借助多元評價主體,高職院校可以打造教育教學價值評價共同體,多方協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政府層面通過下移工作職權,承擔增值評價體系頂層督查職能。作為教育行政組織管理部門,政府具備督查和規范教學等評價職責。第一,依托于1+X證書制度,政府部門在完善職業教育教學頂層設計的同時,以國家發展趨勢與技能人才需求為核心原則,下移職業等級證書范疇設立職能。第二,政府以分權理念、“放管服”改革為基礎,出臺政策性文件,并將評價工作轉交于社會評估組織,對第三方培訓評估組織的教學價值評價指標進行指導與督查。第三,政府通過考核評估組織的規范性、真實性水平,從而篩選出專業性隊伍并賦予其證書開發與價值評價職能。第四,以自身引領作用為主,政府管理部門依據相關遴選與監督管理辦法,對培訓評估組織進行監督。
院校層面通過優化教學內容,承擔增值評價體系綜合考核職能。在1+X證書制度下,隨著政府分權理念的逐步深化,高職院校將成為增值評價體系的核心評價主體。第一,高職院校通過綜合評估市場人才飽和度,分析1+X證書及專業市場需求情況,以人才可持續發展與學生就業率為導向,實時調整教學課程項目內容并進行相應考核。第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加速發展,高職院校引入新興教學理論與方法,不斷優化教育教學內容,以主流社會價值觀為重點更新教學價值考核標準。第三,高職院校基于1+X證書標準,在具體教學進程中融入專業建設要求,依據教學增值考核指標開展教學活動并進行評估,更有針對性地培養職業技能人才。
企業層面通過深化產教融合,承擔增值評價體系實訓評估職能。企業通過深化產教融合,切實參與實踐教學環節,成為高職教育教學價值的首要評價主體。第一,企業以社會需求角度為切入點,依托1+X證書制度,遵循人崗適配原則,為高職院校技能教學提供標準界定、實訓支持與價值評估指導。第二,在1+X證書制度試點方案基礎上,企業通過建立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優化產學研教學成果,參與教學價值評價環節。第三,企業從自身行業性質角度入手,通過產學結合打造與革新現代化生產技術手段,優先孵化國家戰略發展需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并以此為基礎對職業教學價值進行評估。第四,企業通過分析社會就業需求,針對性開展校企合作,以學生技能水平、職業素養、綜合能力為考核指標,從實訓應用維度出發評判職業教育教學價值。
評估組織層面通過規范評定工作,承擔增值評價體系宏觀評判職能。評估組織可在1+X證書制度下,規范化設計技能等級評價內容,借助教考分離、聯合培養理念承擔職業教育教學價值評判職能。一方面,評估組織依據教考分離理念,對職業教育教學價值進行評價。1+X證書制度下,“教考分離”代表在職業教育教學環節中由院校承擔教學職責,由評估組織負責考核。在此背景下,評估組織依托專業化考核能力,對評定工作進行規范,并據此開展價值評價活動。另一方面,評估組織憑借聯合培養理念,對高職教育教學價值進行評判。基于1+X證書制度,評估組織與企業、高職院校等主體通力合作,以行業標準、崗位要求與技能考核水平為基礎,對教學增值水平進行評價。
(二)評價內容立體性
明確增值評價體系的評價內容是合理設定評價指標、精準確立增值水平的重要基礎。基于1+X證書制度,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的評價內容主要包括橫向與縱向兩個方面。依據立體性評價內容,高職院校可以締造教學價值評價生態體,全面縱深推進人才培養改革。
從橫向內容來看,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彰顯應用技能的深入度。與注重理論知識的“雙證書”制度相比,1+X證書制度要求高職院校學生切實掌握職業技能,并將其深入應用于實踐環節。1+X證書制度下,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是以職業技能等級為標準,以完成與拓展職業教育課程內容為前提,以培養復合型技能人才為宗旨的疊加式增值考核。綜合而言,由于1+X證書制度的落實推進,增值評價體系更側重于評價學生實踐技能、職業匹配等領域的教學內容,通過評判學生職業技能應用的深入情況,凸顯教學增值效果。一方面,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通過評價學生實踐技能應用能力,考察教學增值水平。借助1+X證書制度,高等職業院校將技能應用水平融入課程教育評價內容中,在充分拓展增值評價體系評價維度的同時,致力于培養學生技術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高等職業院校增值評價體系通過評價學生職業匹配情況,考察教學增值水平。依托1+X證書制度,高等職業院校以產業發展趨勢為導向,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水平標準制定教學評價內容,前瞻性、針對性地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
從縱向內容來看,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強調專業知識的基礎性。1+X證書制度以學歷教育為核心,旨在培養具備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基于1+X證書制度,高職業院校學生通過考取學歷教育與等級證書進行專業知識堆積,在鞏固專業基礎的同時強化核心技能,以關鍵技術的深入拓展塑造綜合職業素養。有鑒于此,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通常從學生個人發展角度出發,以學生基礎性技能增值效果為基點,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綜合能力提升水平進行評估。概言之,立足“1+X”證書制度,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多聚焦于評價學生基礎技能、核心技能等層級的教學內容,通過評估學生綜合能力判斷教學增值效果。第一,評估學生基礎技能水平,從長期發展角度出發,以學生就業競爭力與綜合發展目標為切入點開展教學評估。第二,評估學生核心技能水平,以專業領域核心技能掌握深度為標準,以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為目標進行教學增值評價。
(三)評價方法客觀性
在1+X證書制度下,由于高職教育評價主體與內容相繼發生變化,其評價方式也由傳統的終結性評價模式轉變為發展性的增值評價模式。基于1+X證書制度,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以過程導向理念為原則,呈現出靈活性、客觀性特征,具體的評價方法主要包括分數差值分析法、多層線性分析法、線性回歸分析法。借助客觀性的評價方法,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可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充分契合過程性評價的理念和要求。
就分數差值分析法而言,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凸顯學生成績的動態變化。立足1+X證書制度,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主要通過分數差值分析法,以標準化測試與自陳式量表獲取學生成長數據,并據此對知識性與非知識性學習增值情況進行分析評判。一方面,高職院校以標準化測試為基礎獲取學生學業成績,通過高信度的數據分析反映出學生知識性學習的增值水平。另一方面,高職院校以自陳式量表為重心獲取學生評價成績,借助高效度的自我評估彰顯出學生非知識性學習的增值水平。借助分數差值分析法,高職院校可以橫向比較不同學校間、年級間的學生群體差異情況,縱向比較不同階段的學生個體成長軌跡,進而深入探究教學增值水平。
就多層線性分析法而言,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體現指標的多元層級結構。多層線性分析法以評價指標體系量化為基準,設計出層層嵌套的回歸模型,對教育效能的綜合價值與效果進行評價。結合1+X證書制度,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主要通過多層線性分析法,以完全模型與完全無條件模型研究多層級因素的影響作用,進一步分析教育教學效能。一方面,高職院校運用完全模型探討層級預測變量間的結構關系,分析宏觀情境對教育教學增值效果的影響作用。另一方面,高職院校采用完全無條件模型分析單因素影響,研究單一因變量對教育教學增值水平的作用機理。依托多層線性分析法,高職院校可準確評價教育增值作用,并據此制訂針對性課程方案以提升教學水平。
就線性回歸分析法而言,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注重學生的綜合因素作用。線性回歸分析法以變量間的線性統計為核心,全面衡量學生或學校層面的綜合影響因素。基于1+X證書制度,增值評價體系線性回歸分析法主要通過最小二乘法與梯度下降法打造學生數據集,并據此擬合特征向量線性關系以評價教學增值水平。第一,高職院校借助最小二乘法研究數據集內部變量關系,對教學增值水平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第二,高職院校運用梯度下降法研究數據集跨層變量關系,對教學增值效果進行量化回歸分析。依托線性回歸分析法,高職院校可在學生層面評估學業成績、認知水平變化,在學校層面評估教學條件、地區差異影響。
三、1+X證書制度下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的構建路徑
(一)組建評價共同體,體現主體協同性
高職院校不僅擔負著高素質職業技能人才的培育職責,還具有技能傳播、文化傳承、道德塑造等功能。顯然,這與1+X證書制度追求高質量技能應用水平、掌握基礎專業知識的初衷一致。因此,高職院校需要依托1+X證書制度,以《評價方案》要求為基準組建評價、問責以及保障共同體,充分發揮多元主體的協同作用。
第一,成立評價領導共同體。要立足評價主體的多元性特征,基于1+X證書制度,成立涵蓋政府部門、院校教師、學生、家長以及評估機構的增值效果評價領導組織。借助評價領導組織,相關評價主體可強化自身質量意識,進而推動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其中,政府應基于社會發展價值觀,通過強化統籌管理職能提升教學價值引領功能;高職院校教師應立足自身的教育屬性,借助合理的評價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增值評價效能;學生與家長應從長遠發展角度出發,及時反饋存在的困惑,以完善增值評價指標;評估機構應發揮自身的專業性評判優勢,輔助高職院校對教學增值效果進行評測并予以指導,增強增值評價的客觀性與可信度。
第二,組建評價問責共同體。問責機制是確保相關策略妥善落地的重要保障之一,具有明確職責范圍、制定懲處措施等特質。因此,制定適宜的問責機制是確保各評價主體切實履行職責、充分發揮評價效能的關鍵舉措,對構建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至關重要。1+X證書制度下,高職院校應以育人目標為中線標準,以自身把控領域為問責范圍,聯合地方政府、企業等多元主體,組建評價問責共同體。具體而言,高職院校應以學生入學時的綜合表現能力為初始點,通過成立教學問責共同體對教師授課環節進行監督與管理,充分把控學生學習進度;地方政府應以國家戰略規劃為導向,借助問責共同體對目標設定環節進行監督與管理,切實優化教學標準;企業應以市場發展趨勢與自身人才需求情況為核心,依托問責共同體對實訓操作環節進行監管,全面掌控學生實踐應用水平。
第三,建立評價保障共同體。保障體系是突出評價效能、調和評價氛圍、優化評價標準的關鍵支撐,可通過相關規章制度驅動高職院校、企業以及第三方評價機構等評價主體,打造多主體協同參與格局。政府層面應深入審視1+X證書制度,充分發揮自身領導作用,與其他評價主體共同建立評價保障共同體,為構建“增值評價”體系夯實基礎;應立足評價目標,通過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及完善參與制度等措施,激發各評價主體的參與積極性;應以保障各評價主體權益訴求為基礎,大力改進評價制度,有效協調各方利益。院校層面需要以1+X證書制度為基點,協同政府、企業、第三方評估機構等評價主體,以優化動態持續評價機制為先決條件,不斷完善增值評價體系建設。企業層面需要從就業能力掌握與崗位任職能力情況出發,以保障機制為驅動力深化實訓教學,從用人單位角度對學生增值水平進行評價。評價機構層面需要憑借自身的專業性分析優勢,以學生綜合成長情況為增值指標,借助定性與定量化評價手段,對教師授課、學生學習、院校氛圍等環節進行綜合評估。
(二)重塑評價價值觀,突出理念科學性
適宜的評價價值觀是充分發揮評價效能、推進人崗契合、實現人才全面振興的重要前提,可決定評價結果的科學性、準確性程度。有鑒于此,高職院校可立足1+X證書制度場域,基于契合時代發展的職業教育理念,從發展與創新維度出發,重塑增值評價的價值觀。
第一,以發展理念為原則進行增值評價。高職院校需要從學生、教師及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視角出發,以服務學生、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社會生活質量為根基,依據發展理念對1+X證書教學的增值水平進行評價。一方面,借助學生本位思想,以學生階段性綜合能力增值情況為基礎對教學質量進行客觀評價,破解唯文憑、唯升學、唯分數、唯論文、唯帽子論的“五唯”痼疾,院校可基于1+X證書制度,結合師生家長認可度與院校企業貢獻度,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核心,與市場人才需求及時代發展趨勢形成共振,增強增值評價的科學性。另一方面,重視學生實際操作,以學生模擬操作水平增值情況為標準對其實踐能力進行全面評估,從操作注意事項、正確流程、實際應變等角度考核學生學習質量,并且依據考核過程中收集的反饋信息對教學內容進行查缺補漏,增強增值評價的全面性。
第二,以創新理念為原則開展增值評價。2021年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創新是推進我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動力。為響應國家號召,高職院校要將創新理念作為開展增值評價的重要原則。首先,應依據創新與發展協同共生的邏輯關系,以1+X證書制度為時代內核,將科技創新納入職業教育教學與評價范疇。其次,應積極開拓院校與科創平臺的對接渠道,以1+X證書制度為依據,將自身在科技創新、產教融合等領域的貢獻度作為教育增值水平的衡量標準。最后,應高度重視增值評價結果,構建集監督、評價、診斷、改革于一體的生態閉環系統,依據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樹立符合創新價值觀、具備科學性的評價理念。
(三)革新評價動力源,彰顯方法多元性
靈活的評價方法是切實推進評價進程、映射教學增值變化、實現因材施教的基本要義,可反映1+X證書制度教學效果的階段性水平與適配性程度。因此,高職院校應基于1+X證書制度,以契合目標導向的教學評價活動為根基,通過建立數據庫、開發模型與設計工具等,革新增值評價動力源。
第一,建立增值評價數據庫。1+X證書制度下,高職院校可通過建立增值評價數據庫,全面掌控學生在各個教育環節的進步情況。具體而言,高職院校可借助校園網平臺開展問卷調查、訪談、小程序測試等自評活動,統計收集學生學習、生活、交友等各項能力成長情況,并據此構建學生發展量表。依據學生發展量表,高職院校可對教學過程中的學生發展增值水平進行評價,建立成長記錄數據庫,從宏觀角度直觀體現出教學效果的增值水平。此外,建立的成長數據庫還應囊括畢業階段,以個人就業評述為基礎,對學生職業延伸性與后續發展情況進行增值評價。
第二,開發增值評價模型。傳統評價方法多以量化考試分數為主,主要是對學生學業成績增值情況進行評估。與傳統評價方法相比,1+X證書制度下的增值評價方式是以綜合能力評估為核心,對學生整體增值情況進行判斷。有鑒于此,政府部門及專業評價機構可在原有成績評價工具基礎上開發任職能力評測模型,以企業崗位任職需求為基點,對學生增值水平進行評估。進一步而言,高職院校以及企業合作單位應以1+X證書制度為背景,以行業、產業、專業以及崗位特色為基礎制定針對性增值評價模型,同時開展增值評價試點工作。
第三,設計增值評價工具。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智能技術的日益精進,評價工具也隨之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1+X證書制度下,高職院校可依據多元評價工具,從精確性和有效性兩方面出發,設計出適合中國國情、順應時代趨勢、滿足人才需求的增值評價工具。一方面,從精確性角度出發,以分數差值、回歸分析以及多層線性統計等數據分析方法為主導,以數據信息的精確性收集與分析為內核,依托現有評價工具,設計適應1+X證書制度的增值評價工具。另一方面,從有效性角度出發,摒棄同質化、抽象化以及經驗化的測評傾向,以動態數據的有效性觀察與追蹤為中樞,借助現代指標統計方法,設計體現1+X證書制度特點的增值評價工具。
(四)探索評價框架圖,凸顯內容全面性
全面的評價內容是優化評價流程、制定教學決策、科學評判教學水平的先決條件,可提升評價效果的覆蓋范圍以及時代契合性。因此,高職院校可結合1+X證書制度的特點,以覆蓋教學增益全程的職業教學目標為導向,從能力型、社會型與經濟型評價內容出發,探索“增值評價”框架圖。
第一,探索能力型評價內容。基于1+X證書制度,高職院校從以往的考核知識掌握情況轉變為評估學生能力型指標的成長程度,把教學評價的基點定為學生的“輸入”增值水平。“輸入”能力型內容是學生對于實踐任務認知程度的具體展現形式,反映出學生對于職業崗位、職責要求以及技能操作等職業能力的初步認知水平。高職院校應基于1+X證書制度,以邏輯推理水平、問題應對情況、書面交流表現等職業能力為主要評價內容,綜合考查學生的職業要求效度。進一步而言,高職院校應摒棄傳統標準答案式評價模式,以標準化測試、各項技能測試為基礎,從特定工作的職業要求出發,科學測評學生的職業工作能力。
第二,探索社會型評價內容。立足1+X證書制度,高職院校從傳統的考查理論記憶水平轉變為評估學生社會型指標的運用能力,把教學評價的核心定為學生的“過程”增值水平。“過程”社會型內容是學生對社會適應水平的主要映射形式,反映出學生對于職業素養、心理承受水平以及心態變化情況等社會能力的綜合掌握情況。高職院校需要借助1+X證書制度,以情感、壓力、態度及心理預期等社會感性指標為基礎評價內容,綜合評估學生的社會適應情況。也就是說,高職院校應脫離固有的知識技能類評價模式,以自陳式量表、自我報告為中心,從社會實踐的心理變化情況出發,合理評估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第三,探索經濟型評價內容。依托1+X證書制度,高職院校從以往的評估學生在校學習表現轉變為追蹤學生經濟性指標的發展水平,把教學評價的支撐定為學生的“輸出”增值水平。“輸出”經濟型內容是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最終成果展現,反映出學生職位晉升、收入水平、福利待遇等經濟指標的發展狀況。高職院校需要結合1+X證書制度的實施情況,以畢業生就業情況、工作滿意程度、薪資收入水平等職業發展為核心評價內容,分階段評估學生的職業增值成果。具體來看,高職院校需要跳出僅以教育階段為考核節點的固有思維,從學生終身成長角度出發,以調查問卷、自我總結為核心全面收集畢業生發展數據,綜合評估教學增值水平。
[參考文獻]
[1]莊西真.論增值評價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義[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4):12-17.
[2]姜曉雷.“1+X證書”制度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研究[D/OL].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21[2021-05-13].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TEMP&filename=1021600565.nh&uniplatform=NZKPT&v=jInbKI5ZA3H_GgnG8knoB3qYtWeJixYBzxA57m6_YjvN7QJj4FMLwmEbpIXIoY0X.
[3]周文清.增值評價: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的新選擇[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6(3):126-128.
[4]劉曉,錢鑒楠.新時代我國高職院校辦學評價的演化邏輯與改革思考[J].現代教育管理,2021(9):114-121.
[5]鄭智勇,宋乃慶.新時代基礎教育增值評價的三重邏輯[J].教育發展研究,2021(10):1-7+17.
[6]王俊.教育增值評價方法的探索性研究[D/OL].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2021-05-13].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201601&filename=1015377004.nh&uniplatform=NZKPT&v=IvYWiRIFbxJGnb3wIU8N2bhg1JjAd8ddVIW75JT6cJeK8udRNkNDR4-LyWFiiH0c.
[7]李湘萍,周作宇,梁顯平.增值評價與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研究:理論與方法述評[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3(4):40-45.
[8]姜漢榮.為學生成長賦能:中職融合教學中的增值評價[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0):35-39.
[9]龍凌.基于增值評價的職業教育質量評估審視[J].職業技術教育,2021(15):36-40.
[10]張國民.從“四個評價”視角審視高職院校的外部質量評價[J].職教論壇,2020(9):12-18.
[11]謝小蓉,張輝蓉.五育并舉視域下學生增值評價的發展困境與破解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21(11):32-38.
(欄目編輯:楊虹 黃晶晶 孫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