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高三語文;古詩詞;指導策略;有效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1-065-03
【本文著錄格式】付志廣.高三語文古詩詞復習有效指導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2022,21(01):65-67.
一、研究背景
高三復習階段是高考前鞏固所學知識基礎,提升各學科學習成績、查缺補漏的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在這一特殊時期,巨大的考試壓力是學生、家長和教師都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各種形式的考試成績成為學生、家長和教師都非常關注的核心與重點。通過對考試情況的分析和總結,學校和教師會查找和分析在高三復習中存在的問題與漏洞,并以此為根據調整高三復習策略,提升高三復習的教學效果。語文是高中學習階段以及高考中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語文成績的高低對學生高考成績的影響非常大,所以高三語文的有效復習,更加系統地歸納和總結高中階段所學語文知識,對提升學生高考成績,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意義。古詩詞一直是高中語文學習和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詞鑒賞也是高考中的必考題型,通過對近幾年的高考語文古詩詞命題形式的總結分析來看,高考語文古詩詞命題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主觀化,更加考驗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能力。學生往往因為對古詩詞知識掌握不足,理解不夠導致考試得分不高。當前,隨著升學壓力的加大和高考模式的轉變,升學競爭日趨激烈,如何保證學生能夠更加有效地進行語文古詩詞復習,強化古詩詞知識儲備與提升,保證學生更加充分靈活地掌握語文知識,已經成為每一位高三語文教師不能回避且更加重視的問題。
二、復習有效性
復習有效性,指的并非是在高三復習階段教師能夠按照相關教育部門和學校所安排的各種教學大綱完成對學生學習的強化訓練,或者是完成幾輪對知識的復習,而應該是在高三語文教師的帶領和引導下,高三學生能否在復習這一階段,取得高考答題的各種技巧的提升,知識和能力的提升以及學習方法的提升。如果通過高三復習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成績并未得到提高,基礎知識的掌握并未得到加強,學習方法并未得到提升,那么無論教師進行多少輪、多么辛苦的復習指導,其教學效果也是無效的。所以,從根本上來說,高三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否有所進步和提升才是衡量高三復習是否有效的最為關鍵和重要的指標。這就要求高三語文教師,不僅要具備更加專業的知識技能,還要有非常專業的復習指導策略和智慧,才能帶領和引導學生把握好高三復習這一重要的學習階段,并取得好成績。雖然影響高三學生復習效果的因素非常多,但是作為指導學生復習的高三語文教師來說,要始終立足課堂教學,更加系統和全面地歸納知識,明確復習目標,落實復習計劃,及時反饋和總結復習成果,靈活調整和運用復習策略,才能夠真正實現高三復習的有效性。
三、高三語文古詩詞復習的有效策略
(一)要求學生進行必要的“記背”
人教版的高中語文教材中,要求背誦的古詩詞有40首之多,涵蓋了先秦到明清的各個時期,都是古詩詞中的名篇,其作者也都是古代著名的文人。在這些古詩詞篇目中有很多經典詞句即便是沒有經過學習,學生通過影視劇、歌曲等其他途徑也耳熟能詳,比如杜甫的《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李白的《將進酒》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等。正因為對這些經典詞句耳熟能詳,所以很多學生從主觀上對熟悉的古詩詞才有所輕視,認為牢記古詩詞經典名句就可以了,忽略了對整篇詩詞的背誦,導致對古詩詞其他詞句不熟悉、不理解。正如所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如果不對古詩詞進行必要的“記背”,或者是“記背”得不扎實,那么何談對古詩詞進行理解呢?高三語文古詩詞的復習首先要立足于必要的“記背”,只有對古詩詞熟讀、熟背,才能夠逐漸領會古詩詞所描寫的意境、蘊含的情感,以及理解其背后蘊含的深刻內涵,才能學會對古詩詞的鑒賞。高三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古詩詞復習時,必須讓學生明白古詩詞背誦中“攻堅克難”的道理,堅持對古詩詞全篇的誦讀和記背,給古詩詞鑒賞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抓住古詩詞鑒賞重點
在對古詩詞進行必要的“記背”的基礎上,高三語文古詩詞復習有效性要想提高,就要提升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尤其要抓住古詩詞鑒賞的重點,從而加強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和欣賞能力,讓復習更具效果。抓住古詩詞鑒賞重點的方法策略很多,可以從古詩詞的標題、作者、重點字詞、修辭手法、表現手法以及思想感情內涵等方面進行歸納和總結。比如從古詩詞的標題入手,以王維的《山居秋暝》為例,“山居”指的是地點,即山村之中;“秋”則指的是季節,即秋天;“暝”則指的是時間,即日落時分,從題目就可以看出整首詩描寫的就是秋天日落時分山村的景色,也就奠定了對整首詩鑒賞的基調。又如從古詩詞的重點字詞入手,在高考中古詩詞鑒賞常常會有對字詞的解釋題,即是對學生古詩詞重點詞語把握的考查,學生只有對古詩詞重點字詞進行把握,才能夠對重點字詞進行更好的分析。以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例,其中“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兩句中的“穿”和“拍”就是重點字詞,這兩個動詞的運用更加形象,讓描寫的畫面更具動感和震撼力,讓整首詞更加氣勢磅礴。再如從思想情感內涵方面入手,以詩詞言志是古詩詞的一大特點,古詩詞是作者情感的載體,更是作者表現自身情感的途徑,從思想情感內涵入手能夠清晰地了解古詩詞中蘊含的深刻情感與內涵,從而把握整首詩詞的情感基調,提升古詩詞鑒賞能力。例如,陸游的《書憤》中,“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從首聯就能夠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愁與憤,“氣如山”則與“世事艱”形成了對比,表達了作者雖然有一腔報國熱血卻世事艱難,壯志難酬的苦悶,一個“那”字更是道盡了作者的無奈。從思想情感內涵上讓我們感受到整首詩的情感基調,從而更好地對整首詩進行鑒賞分析。
(三)有意識地 進行相關古詩詞鏈接
作為高考語文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古詩詞鑒賞要想取得高分,在高三語文古詩詞復習方面在讀懂、理解的基礎上,高三語文教師還要有意識地進行相關古詩詞的鏈接,通過這種方式來擴展學生的閱讀量,擴展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從而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水平,提升古詩詞復習的有效性。在高三語文古詩詞復習中,僅僅立足課本中的古詩詞還遠遠不夠,要有意識地增加學生對古詩詞的誦讀量,尤其是要有意識地引入與課本必背古詩詞有所關聯的古詩詞篇目,進行對比解讀和鑒賞,從而提升學生對古詩詞鑒賞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學生古詩詞復習的有效性。可以引入作者的其他詩篇,比如在復習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時,可以引入陶淵明《歸園田居》組詩中的其他詩篇與之一同鑒賞分析,從而加強學生對這首詩的理解,擴展學生的古詩詞閱讀量。也可以引入與作者詩詞風格相近的其他作者的詩詞,比如可以將陶淵明與王維的詩互相對比共同鑒賞,陶詩中“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與王詩中“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互相對比鑒賞,加深學生對田園詩的理解能力,增強復習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古詩詞復習中,有意識地引入后人針對古詩詞作品鑒賞的評論,讓學生了解后世文人對同一篇古詩詞是如何進行評論鑒賞的,從而讓學生了解對古詩詞評論鑒賞的基本原則,開闊學生對古詩詞鑒賞的思路,提升學生古詩詞復習的有效性。
(四)要進行有效的批講
高三語文古詩詞復習最重要的是要立足課堂和學生,在高三語文古詩詞復習的有效指導中,教師要充分地發揮指導作用,要以學生為主體,在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批講,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古詩詞的復習效率,提高古詩詞復習的有效性。首先,教師要認真地對每一個學生的語文作業進行批改,從而在作業的批改中掌握學生在古詩詞鑒賞方面的學習和復習情況,尋找和總結學生在古詩詞復習方面普遍出現的問題和個別出現的問題。其次,對批改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對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要針對這一問題進行重點講解分析,從而提升學生的古詩詞復習效率,而對個別存在的問題,教師則要針對個別學生單獨進行講解,利用課余時間“開小灶”、談心等方式針對個別學生的古詩詞復習進行講解,提升其古詩詞復習效率。
四、加強高三語文古詩詞有效復習策略的運用
高三復習階段是一個非常緊張又至關重要的學習階段,高三語文教師在這一階段中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高三語文古詩詞有效復習方面除了要有有效復習的策略,還要加強有效復習策略的運用,才能夠提升學會古詩詞復習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加強高三語文古詩詞有效復習策略的運用手段,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提高有效性復習的認識
作為高三語文古詩詞有效復習中重要的指導者,教師必須加強對有效性復習的認識,從而才能夠有效地、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語文古詩詞復習進行指導,提高學生成績。首先,教師要有統領全局的認識。在高三語文古詩詞復習有效指導中,高三語文教師要以提升絕大多數學生的復習效率和學習效果為目標,從全局出發進行每一輪復習的實施和落實,以學生為主體,以提升思維能力為核心,掌握和夯實知識基礎為目標,宏觀全面地把握學生的古詩詞復習水平和考試教學大綱,才能夠讓古詩詞復習策略更加有效。其次,教師要善于總結和反思。古詩詞復習的方式和策略是多樣的,運用手法也是靈活的,教師在指導復習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及時地對學生的復習情況進行總結,另一方面也要對復習策略實施情況進行反思,反思復習指導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總結指導教學中的經驗,從而通過總結與反思了解真實的復習情況,調整教學計劃,提升復習指導的有效性。
(二)立足近年高考命題
近年來,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考命題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從形式上也有了非常巨大的變化,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更具深度和廣度。首先,從高考命題的內容上來看,雖然不同地區試卷難易程度和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在語文古詩詞的命題方面基本是一致的,都是考查學生對古詩詞掌握和理解的能力,所以在高三語文古詩詞復習有效指導策略運用上,教師既要加強學生對教綱要求的古詩詞進行背誦,還要加強對古詩詞主觀理解的訓練,在提升學生古詩詞基礎知識掌握的基礎上,擴展學生的閱讀量,強化學生的主觀思維。其次,從高考命題的特點上來看,古詩詞命題主觀理解的命題比例更高,文學性色彩更加濃厚。以2020年全國Ⅰ卷名篇名句默寫第三題為例,題目是: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蘇軾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顧慮,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題目非常簡單,考試的古詩詞也是耳熟能詳的名篇,既考查了學生對古詩詞名篇的背誦掌握,更考查了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高三語文教師要想提升高三語文古詩詞復習有效策略的運用,就必須立足近年高考命題,確定語文古詩詞復習策略的整體目標和方向,逐步推進和實施古詩詞復習策略,提升學生古詩詞復習效率。
(三)嚴格制訂和落實復習計劃
高三復習可以說是一場緊張又持久的“戰斗”,作為整場“戰斗”的指揮者,高三語文教師肩負著非常重要的指導重任,所以要想提高高三語文古詩詞復習策略運用,只有復習有效策略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制訂和落實復習計劃,按照計劃逐步實施和落實,才能夠讓復習策略更具效果。一方面,要制訂整體的復習計劃,按照計劃循序推進,另一方面,要根據計劃執行情況不斷進行總結,靈活調整復習策略,最終保證和提升高三語文古詩詞復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棟. 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三語文高效備考策略探析[J]. 新課程,2021(4).
[2]劉仲章. 多媒體在高三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 考試周刊,2019(94).
[3]沈通. 巧用微課,提高高三語文課復習教學效率[J]. 基礎教育論壇,2019(25).
[4]彭建國. 試析高三語文詩歌鑒賞復習[J]. 高考,2018(36).
作者簡介:付志廣,1980年生,安徽太和人,本科,中級,研究方向為詩歌古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