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羅燕
學習態度不好、習慣不良、方法不對……對于班上學習困難的學生,老師們通常會找出這些原因。但事實并不都是這樣,在學生調皮搗蛋和學業不良背后,可能還有“看不到”的特殊需要。
有些學生并不笨,也不懶,只是由于某種客觀生理原因導致潛力難以發揮,如閱讀障礙、書寫困難、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等。這些問題目前還沒有被一線教師廣泛了解,這些學生往往成為老師身邊“熟悉的陌生人”。
隨著教育高質量發展成為時代命題,對于學習特殊需要學生的理解與支持將更加重要。這不僅能讓特殊需要學生全面發展,也能提升普通教育的質量,推動教育整體高質量發展。
語數英三科全班倒數第一,聽、說、讀、寫各方面均存在問題,上課經常走神……小學二年級的化化(化名)幾乎“全是問題”,令每一個老師頭疼。
實際上,化化也一直在努力,別人生字寫一遍,他寫5遍甚至10遍,可期末考試語文還是不合格。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學院融合教育中心教師王玉玲見到化化時,他已經有些焦慮,老師和家長也束手無策。
王玉玲發現,化化存在書寫問題,聽寫時詞語順序顛倒、同音字混用,漢字只寫一半。請他讀數學書中的一道應用題,他連讀4遍都有錯誤,但當他最終讀對題目時,列式都是正確的。
“化化的問題主要源于閱讀,即使認識的字也會抑制不住地讀錯,增字、缺字、串字、誤讀……”王玉玲說。
家長和老師經常批評化化不認真,“就像沒長眼睛一樣”。而王玉玲認為,化化并非不認真,而是存在客觀困難。她借助多方資源對化化進行了評量,發現他智力正常,但存在閱讀障礙等問題。
化化終于明白:“原來我不笨,我只是一個有特點的小孩。”像化化一樣不笨不懶,但在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學生很多老師都遇到過,只是他們最初不一定能識別。
北京市西城區西單小學的數學老師楊燕初遇辰辰(化名)時,數學思維能力不錯,但成績中等,還有很多令老師頭疼的毛病。比如,寫作業拖拉,上課容易分心,一堂課中有一半以上時間不能跟隨教學進度,總是將尺子、筆等學習用具搭建成各種飛機大炮……
楊燕一直認為辰辰淘氣,學習態度不端正,甚至為他牽扯了自己太多精力感到困擾,直到在北京市西城區融合教育中心“學習特殊需要”教研組了解到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她才明白,原來辰辰的“態度和習慣問題”背后還有原因。
北京西城區融合教育中心“學習特殊需要”教研組巡回指導。
理解孩子在學習上的“特殊需要”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給他們恰當的幫助和支持。這些幫助和支持在一些學生和老師看來像“魔法”一樣神奇。
北京市西城區融合教育中心“學習特殊需要”教研組專攻這種“魔法”。教研組以學習特殊需要學生為服務對象,學員包括普通學校中小學教師與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他們不僅是學習者,更是課程研發者,在廣泛學習各領域最新成果的同時,立足教師群體,探究適用于學校情境的評估與干預策略。
“我們將教師培訓和對學生的支持兩者結合?!蓖跤窳岣嬖V《民生周刊》記者,學員選擇一名學習上有特殊需要的學生作為個案,深度參與識別、評量、干預、檢驗,在“做”中“學”。
事實上,每個學習上有特殊需要的學生面臨的問題都不一樣,需要不同的干預方案。比如,化化的閱讀對語文和數學等各學科都造成較大影響,需要優先關注。他同時存在閱讀障礙、視覺注意力、快速命名等問題,王玉玲采用以重復閱讀為基本模式,兼顧注意力策略、認知訓練、識字教學的綜合干預方式。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當王玉玲把化化朗讀的音頻發給他的媽媽時,她很驚訝:“從來沒有過的速度。如果不是非常專注,這么長的句子他很難做到不失誤。關鍵是他的興致很高,就像在做游戲一樣?!?/p>
楊燕也給予辰辰個別化的支持。她會在課堂上給他機會“合理”地“動”。比如,多叫他站起來回答問題,多讓他上黑板寫板書、計算、畫圖,甚至做一些跑腿的事……總之,抓住各種時機,幫助辰辰在遵守課堂規則的同時,滿足由于注意力缺陷造成的特殊需要。
“以前我幾乎每天都用大量時間應對辰辰帶來的問題。現在我適度忽略他不好的行為,而對他表現出的進步行為及時覺察,并及時表揚,用這種正向行為支持的方式改善他的問題行為?!睏钛嗾f。
有一次,辰辰主動到辦公室找她判作業,她順勢獎勵他一塊巧克力。之后第二天、第三天……辰辰都主動交作業。隨后,楊燕和辰辰商議并鄭重簽訂了“行為契約”,把及時完成并訂正作業的積極行為遷移到課堂中。
兩年來,楊燕逐漸把對辰辰的物質強化物變成非物質強化物,比如評比加分、每天給家長寫喜報等。“雖然現在偶爾還需要老師督促,但他可以接受老師的建議并及時改正,可以說已經發展為一個能夠自我調控的學生?!?/p>
“雖然‘神奇’的進步不可能發生在每一個學生身上,也很難徹底改變一個人。但我們確實可以通過整合各領域資源,實施基于學校情境的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蓖跤窳嵴f,“這通常是一個策略包,背后有很多研究支撐,但又是一線教師能做并且擅長做的。”
她希望普通學校的教師都能在學科知識之外,多了解“學生”的知識,做自己學生的專家,創造性地運用各種資源,基于研究進行實踐,幫助在學習上有特殊需要的孩子。
本以為關注個別學生會影響全班的教學進度,但楊燕發現,把對學習特殊需要學生的支持融入全班教學,不僅支持了這個需要特殊關懷的學生,還提高了全班課堂教學的質量。
“現在我把辰辰當作檢驗我課堂教學吸引力的測溫計。”楊燕說。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孩子對感興趣的事情能提起精神,于是她用教學的情境與趣味代替“說教”,來幫助辰辰集中注意力。
楊燕創設了小動物開運動會的連續故事情境:組織同學們先買獎品,再買水、餅干、巧克力,在多個情境中學習單價、數量、總價的關系。整節課下來,學生們包括辰辰,注意力都能高度集中。
北京小學廣內分校的教師畢穎男也曾將用于學習特殊需要學生身上的策略用于全班,結果不僅學習特殊需要學生的專注力從一節課10分鐘提升到40分鐘,其他學生的專注力和發言質量也都顯著提高。
在北京市特殊教育研究指導中心主任孫穎看來,通過關注特殊學生,進而關注全班教學,改變了大家對教育公平與高質量發展的認識,讓學區、學校更深刻地認識到“減負提質”是關注“人人”,“一個都不能少”。
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委員會副主任蔡冬梅指出,融合教育從對特殊需要兒童的研究入手,深入研究“學生”與“學習”,能夠與普通教育研修互為補充,通過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普通學校與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整體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融合之路并不容易。從全國范圍來看,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很多學習特殊需要并沒有被“看見”。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教授李虹指出,相對于視力障礙、聽力障礙和智力障礙,閱讀障礙被稱作是一種看不見的缺陷,按照5%至10%的發生率,可能每個班都有一兩名后進生其實是受到了閱讀障礙的困擾,但知道閱讀障礙這個概念的家長和老師并不多。
“據我所知,像西城區融合教育中心這樣的特殊需要學生支持體系,目前國內就此一家?!崩詈缯f。
據北京市西城區融合教育中心主任姚蘭介紹,北京市西城區將融合教育中心設立在西城區教育學院,將閱讀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情緒行為問題等特殊需要學生納入服務對象,并設置了較為完善的支持體系。
然而,特殊需要學生支持體系目前還面臨多重挑戰?!傲鞒绦问揭状?,專業人員難覓?!北本┦形鞒菂^西單小學副校長尹寶霞認為,完善的支持體系建設需要能夠承擔區級咨詢、巡回、支持任務的專業教師,希望能得到進一步的政策支持,有計劃地培養一支穩定的專業隊伍。
學習上有特殊需要的學生人數并不少,但目前大量的工作依賴于教師額外的勞動。北京小學廣內分校融合教育主管干部王莉萍期待未來每所學校都能有全職資源教師的編制,并且優化評價體系,為學習特殊需要學生在考試與作業方面提供更多政策支持。
“義務教育普及之后,人民對教育的高質量與公平需求尤為迫切。這要求我們做有針對性的教育,不讓每一個學生掉隊,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北本┦形鞒菂^教育學院院長陳紀文表示,這需要進一步完善融合教育支持保障體系,讓擁有不同翅膀的天使們在更加包容、和諧的天空中飛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