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姚明站
依《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及其說明和《關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高考命題要基于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問題情境中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發揮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和導向作用,在2021年1月份的江蘇省2021年新高考適應性考試(以下簡稱江蘇省適應性考試)中,試題的開放性、靈活性明顯增強,加大了歸因類問題的考查力度,有效地避免了學生在學習中的“機械刷題”和死記硬背的現象,這類試題必將成為今后高考重點考查的對象。歸因類問題因情境陌生、探究性強,對學生的信息的獲取和處理能力要求高,導致學生缺乏解決問題的自信,產生畏難情緒和逃避心理,從而錯失學科核心素養發展和學業質量水平提升的機會。
教師可以根據命題情境,設計“發展性任務”,引導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達到提高學生證據推理意識的目的,達成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并形成解題思路的目標,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知識結構化水平。所謂“發展性任務”,是指教師能夠站在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高度,根據《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在深度解讀教材的基礎上,把課堂教學目標分解為若干個梯度合理、結構鮮明、富有啟發性和生成導向的學習任務。發展是事物不斷前進的過程,是由舊事物到新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其根源是內部矛盾,即事物的內因,化學就是在原子、分子的層面上研究物質發展變化的學科。所以,發展性任務必須有明確的指向性,具有矛盾性、思辨性和探究性的特征。
現以陌生非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及應用為例,說明在教學中如何設計發展性任務。非氧化還原反應多為復分解反應,也會涉及無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無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如銨鹽、弱酸酸式鹽、難溶氫氧化物、難溶碳酸鹽等分解)等,以“緊湊式問題組”模式進行“微型專題”復習。

【例1】(2020·江蘇卷·16節選)吸收工廠煙氣中的SO2,能有效減少SO2對空氣的污染。氨水、ZnO水懸濁液吸收煙氣中SO2后經O2催化氧化,可得到硫酸鹽。


圖1
(1)氨水吸收SO2。向氨水中通入少量SO2,主要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當通入SO2至溶液pH=6時,溶液中濃度最大的陰離子是________(填化學式)。
(2)ZnO水懸濁液吸收SO2。向ZnO水懸濁液中勻速緩慢通入SO2,在開始吸收的40 min內,SO2吸收率、溶液pH均經歷了從幾乎不變到迅速降低的變化(見圖2)。溶液pH幾乎不變階段,主要產物是________(填化學式);SO2吸收率迅速降低階段,主要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

圖2
“發展性任務”問題設計:
(1)Q1:向氨水中通入SO2的過程中,發生的反應有哪些?
Q2:該反應過程中,溶液中溶質與pH之間有什么關系?
(2)Q1:溶液pH為什么會從幾乎不變到迅速降低?
Q2:向ZnO水懸濁液中勻速緩慢通入SO2過程中,發生了哪些反應?溶液pH應如何變化?
Q3:追問,為什么pH迅速降低階段SO2吸收率也迅速降低?(從平衡移動的視角分析)
策略分析:試題以“吸收工廠煙氣中的SO2”真實情境為載體,題給信息中提供了吸收SO2的方案、圖像信息以及相關陌生物質的性質,信息量較大,對學生陌生信息的獲取和處理能力要求高,學生解題思路不清晰是首要的答題瓶頸。研究SO2被氨水、ZnO水懸濁液吸收過程中發生的反應、對應產物以及溶液pH的變化情況,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聚集問題,結合物質的轉化規律,可以設計出如上所示的發展性任務,將任務目標進行合理分解,設計出梯度合理、結構鮮明、富有啟發性和導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動態生成對問題的理解,最終使學生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并逐步形成問題解決的流程,建構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型,把握解決問題的思維路徑。
【例2】(2017·江蘇卷·16節選)鋁是應用廣泛的金屬。以鋁土礦(主要成分為Al2O3,含SiO2和Fe2O3等雜質)為原料制備鋁的一種工藝流程如圖3:

注:SiO2在“堿溶”時轉化為鋁硅酸鈉沉淀。
(2)向“過濾Ⅰ”所得濾液中加入NaHCO3溶液,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發展性任務”問題設計:
Q1:溶液的pH如何變化,首先要考慮什么?
Q2:“過濾Ⅰ”所得濾液主要成分是什么?“反應”生成的產物是什么?
Q3: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各反應的本質是什么?分析溶液pH的變化情況。


(1)沉淀:向酸性廢水中加入適量Fe2(SO4)3溶液,廢水中的氨氮轉化為NH4Fe3(SO4)2(OH)6沉淀。
①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廢水中氨氮去除率隨pH的變化如圖4所示,當1.3 圖4 “發展性任務”問題設計: Q1:沉淀氨氮反應過程中,題中給了哪些關鍵信息? Q2:嘗試書寫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分析該沉淀氨氮的反應本質是什么? Q3:隨著pH的增大,影響氨氮去除率的因素可能有哪些?氨氮去除率上升段和下降段的主要原因分別是什么? 【例4】(1)以粉煤灰(主要成分為Al2O3、SiO2,還含少量Fe2O3等)為原料制取氧化鋁的部分工藝流程如圖5: 圖5 “除鐵”生成Fe(OH)3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湖南省適應性考試·16節選)在加熱條件下,尿素[CO(NH2)2]在水中發生水解反應,放出________和________兩種氣體(寫化學式)。 “發展性任務”問題設計: Q1:“除鐵”生成Fe(OH)3的反應物是什么? Q2:該反應的本質是什么?如何書寫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Q3:書寫尿素[CO(NH2)2]在水中發生水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總結水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書寫的要點。 從例3到例4,兩個例題本身就體現任務的發展性,提升理解水解反應的本質,進行發展性任務設計。從而形成更為完善的水解概念體系。 【例5】沉鈷工藝流程如圖6所示,請寫出“沉鈷”過程中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6 “發展性任務”問題設計: Q1:根據工藝流程圖,尋找“沉鈷”過程主要的反應物和生成物,并書寫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Q2:對照反應物和生成物,分析該反應的本質過程可能是什么? 【例6】在50℃時ZnSO4溶液中加入NH4HCO3碳化,生成ZnCO3·2Zn(OH)2·H2O、(NH4)2SO4和CO2,寫出碳化過程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展性任務”問題設計: Q1:根據原子守恒書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該反應可如何分解?(可看成“平衡轉化”和“水解”兩個過程的復合) Q3:該反應溶液pH變化對產物的組成會造成什么影響? 【例7】(2021·江蘇省適應性考試·16改編)取一定量蝕刻廢液{主要成分為[Cu(NH3)4]Cl2}和稍過量的NaOH溶液加入到三頸瓶中,在攪拌下加熱反應并通入空氣,待產生大量的黑色沉淀時停止反應,趁熱過濾、洗滌,得到CuO固體;所得固體經酸溶、結晶、過濾等操作,得到CuSO4·5H2O晶體。 寫出用蝕刻廢液制備Cu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加熱反應并通入空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展性任務”問題設計: Q1:結合題給信息,推理書寫化學方程式。 Q2:“加熱反應并通入空氣”的目的是什么? Q3:分析蝕刻廢液制備CuO反應可能包括哪幾個過程? Q4:追問,銀鏡反應{[Ag(NH3)2]OH溶液}必須在堿性條件下發生的原因是什么? 策略分析:非氧化還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只有能夠洞悉反應的本質,才能精準地判斷和書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方能進一步應用原理解釋說明和判斷。




4.“平衡轉化”思想



5.多重復合類
